先验唯心论

✍ dations ◷ 2024-09-20 15:06:09 #认识论理论,形而上学理论,康德主义,启蒙运动哲学,德国唯心主义

先验唯心论是由德国 哲学家 伊曼努尔·康德 在18世纪建立的理论。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这种观点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阐释。康德认为,主体认识客体的方式,不是直接对物自体进行认知,而是在知觉中对象通过一定的方式作为现象向我们显现。因此康德的这个理论就限定了人认识能力的范围,并且也因此否定了我们有直接认知物自体的能力。换言之,物自体必须通过心灵的认知形式才能够被我们所经验到。

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是一种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直观形式,它们并不是与现象分离的“独立”存在。 相反,与现象相同,这些使对象相互关联的形式是依赖于心灵的,即源于我们的认知能力。 通常认为,康德哲学中的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这三个观念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而是我们经验世界的先天直观形式。

尽管它极大地影响了随后的德国哲学的进程,更准确地说,如何解释这一概念直接成为了20世纪哲学家争论的主题。 康德首先在对此进行了描述,并将其观点与当代的现实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区分开来,但是其他哲学家们并不认为康德与上述两个立场有多大不同。

在康德的文章《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的基础上,先验唯心主义与形式唯心主义(Formalistic Idealism)相结合,尽管最近的研究对这种说法提出质疑(待补充资料)。后来的德国哲学家J·G·费希特、弗里德里希·谢林,以及亚瑟·叔本华也自称为先验唯心主义,并且20世纪初期,埃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将他的先验现象学称为先验唯心主义的新形式。

康德向我们展示了主体直观(德语:anschauen)对象的方式。 在康德之前,一些思想家认为时空不是事物,而只是事物间得以联系的依据,如莱布尼兹(Leibniz)。另一些思想家,如牛顿,则坚持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莱布尼兹对宇宙及其中的事物则有着截然不同的见解。 根据他的,人类通常理解的个别事物的相互关系(例如,他们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相对位置)存在于上帝的心灵之中,而不是存在于我们所认为的宇宙中。 在实在主义者看来,单个事物之间通过物理因素相互作用,事物的相互关系则通过将它们与人的大脑联系起来的实际过程来显现,因此人类得以了解了事物之间行为的确定关联,并且有了对于它们的正确认识。

康德意识到这两个立场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受到牛顿物理学的影响,他了解到感知受体与感知主体之间存在着物理上的关联。 但是,心灵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对输入内容进行构造并进行加工处理,而不仅仅是对外部数据的映射。 :57

这里最重要的因素是先天直观形式(德语:Anschauung ),即时间和空间,而不是物自体或经验表象(德语:Erscheinungen )。 因此,它们既不被认为是我们在感知对象时可以归于对象的属性,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是任何给定对象的主观但必要的前提,只要该对象是一个表象而不是物自体。人类必须将物体感知为位于空间和时间中的物体。经验的条件就是人类认知客体,并且作为时空中的东西来感知和理解它的一个环节。在的部分中,康德认为:“我所理解的对一切现象的先验唯心论是这样的一种学说,即依据它我们就把一切现象全部看作单纯的表象,而不是看作物自体本身,因此时间和空间就只是我们直观的感性形式…” 部分专门探讨人类感性的条件,即人类意图反对的能力。 下一节“先验逻辑论”则涉及了对对象的思维形式。

公元前530年,色诺芬尼的克塞诺芬尼在对确定性的思考中展现了康德的认识论的雏形。 “至于诸神的真理,以及我所讲的一切事物的真相,是从来没有、也绝不会有任何人知道的。即便他偶然说出了最完备的真理,他自己还是不知道果真如此,各人可以有各人的猜想。 ” 一些中世纪印度佛教徒的某些观点可能表明他们是先验唯心论者,例如Dharmakirti ,因为他们似乎持有分体虚无主义立场,但是先验的唯心主义者认为自己的心灵与原子不同 。 :37–45 一些佛教徒经常试图维护这样的观点,即心灵等于分体虚无主义所认为的实体——原子,但是佛教徒似乎没有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而且关于上述佛教徒的许多文献都涉及到原子和心灵是否是相分的讨论。 这使他们的立场与先验唯心主义非常相像,类似于康德的物自体理论(它非常像原子论 )。

叔本华将康德的先验唯心论作为自己哲学的出发点, 在他的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有所体现。叔本华把先验唯心论简单地描述为现象和物自体的区别,并且认识到,对我们而言,只有现象是可获知的,因为"我们既无法认识自己也无法认识作为物自体的事物,而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 叔本华对于先验(transcendental)一词的一些评论如下:

在第13节中,叔本华进一步谈到了康德关于时空的观念性的观点:“在康德之前,我们可以说是我们位于时间之中;现在是时间位于我们之中了。 在第一种情况下,时间是‘真实的’ ,就像时间上的一切事物一样,我们被时间消磨着。 在第二种情况下,时间是‘观念的’;它位于我们心灵内部。”叔本华将莱布尼兹的独断哲学与康德的先验批判哲学进行了对比。

彼得·斯特劳森在《意识的界限》中提出了对康德的第一个“批判”的见解 ,这个见解一旦被接受,就能驳倒大多数之前的主张,包括先验唯心主义。 斯特劳森认为,如果康德遵循了他所说的一切含义,他会在整体框架上发现许多自相矛盾之处。 :403

斯特劳森将“先验演绎”的分析论证视为文中最有价值的想法,并认为先验唯心主义是康德伟大的体系中不可避免的错误。 在斯特劳森的传统解读(也赞成在工作保罗·盖尔和雷·兰顿 ),康德的术语“现象”(从字面上看,源自希腊语:phainomenon,“可观察的”)是指现象世界或可感世界。 它们被标记为“phenomena”,以提醒读者,人类会将这些派生的现象与隐藏在我们的感官背后的永远无法得知的“物自体”相混淆。 经验的必要前提、人类带给他们对世界的感知内容的组成部分以及诸如时空之类的感性形式使得“先天”判断成为可能,但是人类经验的基本理解的所有过程都没有使任何人超越人类感性的固有限制。 康德的体系要求本体的存在以防止对外在现实的摒弃,而斯特劳森在书中所反对的正是这个概念(我们无法真正理解的无意义的对象)。

同样是对于 , 亨利·艾里森提出了一种与斯特劳森的解释相反的见解。 艾莉森认为,斯特劳森(Strawson)和其他人通过强调所谓的两个世界的解读( Paul Guyer提出的观点)来歪曲康德。 这个对于康德的现象(Phenomena)/本体(Noumena)的区分的观点(在艾里森看来是错误的)认为现象和本体在存在论上是彼此不同的。 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由于我们理解本体的方式,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不了解本体。 在这样的观点中,康德本人会把他所认为的谬论归于先验实在论者 。 在艾里森的解读中,康德的理论可以更恰当地被描述为一个两面(two-aspect)的理论,其中本体和现象是指思维一个物体的互补的方式。 康德最想确立的是认识上的而不是认识论上的不足的辩证法特征。

反对康德的先验唯心论的学说是实在论,也就是说,世界是真实可知的,而无需考虑主体的认知方式。 罗素,摩尔,拉尔夫·巴顿·佩里和亨利·巴布科克·维奇等哲学家都提出了这一建议。 与唯心论相反,实在论认为被感知的物自体就是如它显现的那样独立于一个认知主体的心灵而存在。

相关

  • 雷迪帕韦雷迪帕韦(英语:Ledipasvir,亦作GS-5885)是吉利德科学(英语:Gilead Sciences)研发的治疗丙型肝炎的药物。在完成了Ⅲ期临床试验后,吉利德于2014年2月10日向美国联邦政府申请报批了固
  • 斯洛伐克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5年估计国家领袖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人类发展指数 以下资讯是以2018年估计斯
  • 49,XXXXYXXXXY综合征,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非整倍染色体异常,男性中发病率约为1/100,000至1/85,000。此综合征病因为母体卵细胞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未分离。首次诊断于1960
  • 人属人属(学名:Homo)是灵长目人科的一属。今天生活在世界上的现代人即智人是其唯一幸存的物种。然而,有一些学者认为,依DNA的差异性而言,黑猩猩属和人属,在生物学分类上,实在应该归为同
  • 流行流行,原意为“易传播的”,它可以指:
  • 小行星55637小行星55637(也可以写成(55637) 2002 UX25)是在2002年10月30日由太空监视计划发现的一颗大外海王星天体。他的大小类似2002 TX300或伐罗那的尺寸,是一颗经典柯伊伯带天体(QB1天
  • 1991年泰国军事政变1991年泰国军事政变,是泰国皇家军队以推翻当时泰国首相差猜·春哈旺而发动的军事政变。差猜·春哈旺上任后颇积极推动民主,将决策功能由公务员和军人移至民选的从政者。当时政
  • 韩新安韩新安(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音乐学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 德国国旗德国国旗是由三条等宽的分别为德国国家代表色“黑、红、金”色的横条组成的三色旗。黑、红、金三色旗最早出现于19世纪早期,开始正式使用是在1848年德国革命。短命的法兰克福
  • 㟃峿山㟃峿山又名司吾山、司镇山,位于中国江苏省新沂市南,属马陵山支脉。西汉时期置司吾县,因东周时期的诸侯国钟吾国而名。南宋绍兴末年,抗金名将张荣曾在此山屯兵以抵御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