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位于东亚朝鲜半岛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城市建制包括直辖市、特别市和一般市。直辖市和特别市是一级行政区,与另一类一级行政区道拥有类似的行政地位。一般市由各道所属,又称道辖市,与道下辖的另一类行政区划郡地位类似[1]。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现有28个成建制的城市,平壤是朝鲜唯一的直辖市,也是朝鲜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开城、南浦和罗先则是朝鲜的3个特别市,其他24个城市均为一般市,其中清津、海州、咸兴、惠山、江界、平城、沙里院、新义州、元山等9个城市是朝鲜各道的首府(道人民委员会所在地),人口超过20万人的大城市则有17个。
朝鲜的城市发展始于日据时期,朝鲜总督府开始构建朝鲜的城市规划体系,组织实施朝鲜城市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空间用途分区[2],并在朝鲜修建多条铁路,日本企业将工厂集中修建在沿海港口,沿海港口和铁路交点由此形成城市[3][4]。在行政区划上,日据朝鲜于1914年施行府制作为事实上的城市建制[5][6]。截至1940年代,朝鲜已设置平壤、清津、咸兴、开城、镇南浦、元山、新义州、海州、城津、罗津、兴南等府[7][8]。1948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但此后爆发的朝鲜战争使朝鲜的大部分城市受到破坏。战争结束后,朝鲜政府着手对境内城市进行大规模的恢复重建,并得到匈牙利、东德、波兰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帮助[9]。经过十余年恢复建设,1960年代朝鲜城市化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大批以军事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迅速扩张[7]。1970年代的经济颓势后,朝鲜政府于1980年代试图通过将工厂集中于首都平壤周边的人口密集区以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经济效益,平壤周边也由此形成了顺川、德川、平城、安州等城市[10]。1990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苦难行军等事件发生,朝鲜城市化进程处于停滞状态,虽然为了吸引外资,朝鲜政府启动了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规划和建设,但是收效甚微[7]。2012年金正恩正式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后,采取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政策,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朝鲜经济逐渐恢复,也带动朝鲜城市化的复兴[11]。金正恩本人对于朝鲜城市化的重视也助推了朝鲜城市化的发展[12]。2019年12月10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发布政令,将两江道下辖的三池渊郡改设为三池渊市,三池渊由此成为迄今为止朝鲜最年轻的城市[13][14]。
以下列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所有城市名称(包括中文和朝鲜语)、所属行政区、人口、面积、人口密度和设市时间与方式等信息。人口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央统计局2008年人口普查数据[15][16],单位为人。面积来源于大韩民国统计厅[17],单位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来源于维也纳大学朝鲜学研究中心,该中心未提供的数据由人口除以面积得出,单位为人/平方千米。设市时间与方式来源于维也纳大学朝鲜学研究中心和韩国和平问题研究所(朝鲜语:평화문제연구소)(参见“资料”一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