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作

✍ dations ◷ 2025-11-05 05:04:52 #衍生作品,大众媒体,文学理论,动画制作,漫画术语,电影制作,艺术运动,文化运动,后现代理论,后现代主义,同人,合理使用

二次创作(Derivative work),又称再创作、衍生创作或二创,产生的作品称为二次创作物(或再创作物、衍生创作物)。二次创作常指戏仿以及同人文化中的再创作,但由于其并非版权法上的常用概念,其实质涵盖范围难以确定,有人认为其还包括翻译、改编等各种对已存在着作物的文字、图像、影片、音乐进行的改作,这与版权法上的衍生作品相类似。

换言之,二次创作包括了仿作、改编、引用并加以发挥等创作模式。二次创作并不是把别人的作品剽窃过来,当成是自己的;相反,二次创作是明显地以某作品/项目/角色为基调来改编、仿作或加以发展,它的引用及改变意味是很明显的。

然而,二次创作在法律上仍然有可能侵犯他人版权。不过相关的法律是否合理,或原作者与版权持有人或版权管理机构的不同看法,目前仍在争议之中。

置身在后现代脉络中的今天,基于资讯爆炸后,造成人们对过去资讯、系统的瓦解,这促成了不论是商业作品,还是同人、自主的作品,都充满了二次创作的局面。二次创作的媒体,可以是动漫画、话剧、舞台剧、Cosplay、电影、电视节目、小说等许多不同媒体;翻译各国影片、图片皆是属于二次创作,翻译二次创作之翻译,乃是属于二次创作。

在二次创作中,针对一些不同的特征与手法,又有细分为若干类型:

二次创作并非抄袭现存作品,也不是剽窃别人的创意当成自己的作品,而是明显地,甚至刻意地,以某一或某些作品为焦点,将它重新演绎出别的意义,瓦解原来的脉络、系统,以创出新的抒发,甚至颠覆。

例如西西的《肥土镇灰栏记》,以包公剧《灰栏记》为蓝本作二次创作,却带出了超越原作的深层意义。它的目的不是把现存作品或创意,声称成自己的创作,而是明显地以他作,来使作者的创意及意义有更佳的发挥,达致更好的创作效果。其他例子有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无极》为蓝本的二次创作。

如同人活动本身就涵盖了明显延伸,发售的刊物、专辑多半带有模仿的迹象,也有跟原作挑战、崇拜的意味存在,一切需求端看个人。

以日本方面来说,大部分被二次创作而且知道被二次创作的原作者都是采取默认的态度,但有些为维护作品的合法营利会禁止同人二次创作。部分原作者则对这些创作列出各项条款,更有部分持肯定态度,认为被二次创作反而是一种致敬,只要不伤害作品的形象就是一种宣传。

相关

  • ICD-9编码列表 (E和V代码)Template:Animal bites and stings Template:Drug reactions
  • γ-干扰素1EKU, 1FG9, 1FYH, 1HIG, 3BES· extracellular space· negative 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 from RNA polymerase II promoter · neutrophil apoptotic process · r
  • 制动辐射轫致辐射,又称刹车辐射或制动辐射(英语:Bremsstrahlung, braking radiation, 德语:Bremsstrahlung 德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
  • 澳大利亚公共假日澳大利亚公众假期:各州对于劳动节有不同的放假日期:其他各州的节日:纪念日:
  • 长期增强作用长期增强作用(英语: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又称长时程增强作用、长期增益效应,是由于同步刺激两个神经元而发生在两个神经元信号传输中的一种持久的增强现象。这是与突触可
  • 府是东亚的一种行政区划单位。中国自唐朝至民国初年,设置的二级行政区划单位称作“府”,相当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级。同属东亚文化圈中的日本和韩国则使用“府”作为一级行政
  • 秦岭-淮河线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一条带有多重历史特殊意义的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提出,首次正确界定了中国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被认为对于认识中国自然地理规律和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
  • 黄绍第黄绍第(1855年-1914年),字叔颂,号缦庵。浙江瑞安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曾任江南乡试副建乡试正考官。辛亥革命后隐退
  • 车站编号车站编号(又称车站代码)是对铁路车站除常见的站名以外,增设的英文字母(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等代号的制度。因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已于全世界普及,因此加入车站编号以便旅行者识
  • 葛崇德葛崇德(Louis van Dyck,1862年1月21日-1937年12月4日),圣母圣心会会士,天主教蒙古西南境代牧区主教(1915年–1937年)。1862年1月21日,葛崇德生于比利时Loenhout,1882年加入圣母圣心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