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轨道

✍ dations ◷ 2025-04-03 11:29:31 #天体力学,轨道,天文学,航天技术

在航天动力学的三体问题中,晕轮轨道是一种靠近L1, L2 or L3 拉格朗日点周期性的三维轨道。虽然拉格朗日点只是太空中空无一物的一个点,但奇怪的是能围绕它旋转。晕轮轨道被看作是两个行星性物体的引力、科氏力和离心力互相作用于航天器的结果。晕轮轨道存在于任意一个三体系统中,如日-地系统和地-月系统。每一个拉格朗日点都同时存在北晕轮轨道和南晕轮轨道。由于晕轮轨道倾向于不稳定状态,需要轨道位置固定技术将卫星保持在轨道上。

罗伯特·威拉德·法夸尔率先将“晕轮轨道”这一名称用于他的1968年博士论文中。法夸尔支持在阿波罗任务中,在地月系统L2点使用航天器用作通讯中继站。在这样的一条晕轮轨道上的航天器将会连续地看到地球和月球的远端。最后,在阿波罗以往的月球背面登月任务中,通信中继卫星或阿波罗联合任务都没有停泊在L2

法夸尔使用解析表达式表达晕轮轨道,但凯瑟琳·豪威尔表示能用数值计算出更明确的轨迹。

晕轮轨道的第一个应用的任务是1978年发射的国际彗星探测器(英语:International Cometary Explorer)。它行进至日地L1点,在那里逗留了数年时间。晕轮轨道应用的第二次任务是太阳和太阳圈探测器(SOHO),欧空局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太阳的联合任务,1996年,它抵达日地L1点。它使用一条与国际彗星探测器相似的轨道。虽然从那以后的数个其他任务曾行进到过拉格朗日点,但是它们一贯使用非周期性变化的利萨如轨道,而非真实的晕轮轨道。如2001年发射的起源号探测器,该探测器是动态系统理论的应用先驱,以找到低能转移轨道的方法。\

法夸尔的设想于2018年6月实现。中国航天局在2018年6月14日将鹊桥号中继卫星成功移动至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晕轮轨道。 2019年3月,嫦娥四号使用鹊桥中继卫星进行了软着陆,传回了月球背面的图像。

相关

  • LimalokLimalok(原称Harrie或Harriet),是白垩纪—古新世时期成型的海底平顶山,是太平洋东南马绍尔群岛的一座海底山(水下火山)。它可能由今法属波利尼西亚一带的火山热点形成。Limalok坐
  • 莫尔纳尔威廉·艾斯科·莫纳(英语:William Esco Moerner;1953年-),化学家,单分子光谱和荧光光谱领域的著名专家。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哈利·S·莫什讲座教授(Harry S. Mosher Professor)。2014
  • 腺嘌呤核苷酸一磷酸腺苷(英文:Adenosine monophosphate,简称AMP),又名5'-腺嘌呤核苷酸或腺苷酸,是一种在核糖核酸(RNA)中发现的核苷酸。它是一种磷酸及核苷腺苷的酯,并由磷酸盐官能团、戊糖核酸糖
  • 对虾明虾(学名: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又名中国对虾、中国明对虾、对虾、东方对虾、中国对虾、海捕大虾、在日本被称为“大正虾”。因为雌性偏青、雄性偏棕黄,又称为青虾、黄虾。
  • 直系军阀直系是北洋军阀派系之一,因势力范围主要在直隶省而得名。其主要领袖大多出身直隶及山东两省,且在许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鸣。主要代表人物有冯国璋、曹锟、吴佩孚、齐燮元、孙传
  • 市坪站市坪站(日语:市坪駅/いちつぼえき  */?)是一位于日本爱媛县松山市市坪西町,隶属于四国旅客铁道(JR四国)的铁路车站,车站编号为U01。车站同时设有副站名,称为“野球”站。平日只停靠
  • 1962年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议案公投 政治主题1962年9月1日,新加坡举行了关于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条款的公投。该公投由新加坡自治邦时任总理,人民行动党(PAP)籍的李光耀提出。而当时的反对党,尤其是社会主义阵线(BS),对全
  • 宝马 4系列宝马 4系列(德语:BMW 4er)是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所生产的一个中级车系,自2013年10月5日起以轿跑车型(F32)上市,其目的是将既有的3系轿跑车替换为全新的4系,以进一步区分更具运动性的
  • 小林斗盦小林斗盦(日语:こばやし とあん,1916年2月23日-2007年8月13日),又名斗庵,本名庸浩,日本书法家及篆刻界名人、全日篆刻联盟会长。小林的篆刻师承自河井荃庐。1984年获得日本艺术院赏
  • 蜂巢苔藓虫蜂巢苔藓虫属物种列表蜂巢苔藓虫(学名:)是一属已灭绝的苔藓虫,生存于侏罗纪至白垩纪。它们密集的群体有着圆筒形的叉枝,直径达5.5公分。枝的表面覆盖着由单体孔眼组成的多边形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