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轨道

✍ dations ◷ 2025-11-03 13:57:18 #天体力学,轨道,天文学,航天技术

在航天动力学的三体问题中,晕轮轨道是一种靠近L1, L2 or L3 拉格朗日点周期性的三维轨道。虽然拉格朗日点只是太空中空无一物的一个点,但奇怪的是能围绕它旋转。晕轮轨道被看作是两个行星性物体的引力、科氏力和离心力互相作用于航天器的结果。晕轮轨道存在于任意一个三体系统中,如日-地系统和地-月系统。每一个拉格朗日点都同时存在北晕轮轨道和南晕轮轨道。由于晕轮轨道倾向于不稳定状态,需要轨道位置固定技术将卫星保持在轨道上。

罗伯特·威拉德·法夸尔率先将“晕轮轨道”这一名称用于他的1968年博士论文中。法夸尔支持在阿波罗任务中,在地月系统L2点使用航天器用作通讯中继站。在这样的一条晕轮轨道上的航天器将会连续地看到地球和月球的远端。最后,在阿波罗以往的月球背面登月任务中,通信中继卫星或阿波罗联合任务都没有停泊在L2

法夸尔使用解析表达式表达晕轮轨道,但凯瑟琳·豪威尔表示能用数值计算出更明确的轨迹。

晕轮轨道的第一个应用的任务是1978年发射的国际彗星探测器(英语:International Cometary Explorer)。它行进至日地L1点,在那里逗留了数年时间。晕轮轨道应用的第二次任务是太阳和太阳圈探测器(SOHO),欧空局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太阳的联合任务,1996年,它抵达日地L1点。它使用一条与国际彗星探测器相似的轨道。虽然从那以后的数个其他任务曾行进到过拉格朗日点,但是它们一贯使用非周期性变化的利萨如轨道,而非真实的晕轮轨道。如2001年发射的起源号探测器,该探测器是动态系统理论的应用先驱,以找到低能转移轨道的方法。\

法夸尔的设想于2018年6月实现。中国航天局在2018年6月14日将鹊桥号中继卫星成功移动至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晕轮轨道。 2019年3月,嫦娥四号使用鹊桥中继卫星进行了软着陆,传回了月球背面的图像。

相关

  • 亮盖灵芝蕈伞平版状蕈柄裸露异养腐生真菌亮盖灵芝(学名:Ganoderma lucidum),是灵芝属下的一个种。在《神农本草经》中将灵芝依色泽的不同划分成赤芝、黄芝、白芝、青芝、黑芝、紫芝六种
  • 兰德施泰纳卡尔·兰德施泰纳(德语:Karl Landsteiner,1868年6月14日-1943年6月26日),美国籍奥地利细菌学家。1900年他发现了人类的ABO血型系统,为此他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37
  • 耐力耐久力(英语:Endurance)是指生命体发挥自己的功能并在长时间内保持活跃的能力,也可指它抗击、经受、回复、免疫损害、伤口、疲倦的能力。这个词通常会在进行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 1990年曼吉尔-鲁德巴地震1990年曼吉尔-鲁德巴地震,是1990年6月21日0点30分09秒发生于伊朗西北部的一个地震,震中位于首都德黑兰西北部约200千米的拉什特附近。此次地震的烈度达到了10度。该次地震造成
  • 消费者委员会消费者委员会(简称:消委会;葡萄牙语:Conselho de Consumidores,葡文缩写:CC)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府部门,由经济财政司监督,主要负责保障澳门及来自各地的所有消费者权益。消委会的主
  • 首席科学官美国空军首席科学官是美国空军在科学与科技领域中的首席代表。其职级相当于中将,是美国空军部辖下的文职人员。现任的美国空军首席科学官是理查·乔瑟夫博士。美国空军首席科
  • 楚菜楚菜又称湖北菜、荆菜。楚菜的起源,从屈原在《楚辞》里的两个篇章:“招魂”、“大招”里可得知,因为这两个篇章,记载楚宫佳宴包含20余种楚地名食,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有用文字来记
  • 雷明顿ACR突击步枪自适应战斗步枪(英语:Adaptive Combat Rifle,简称:ACR),或称:马格普马沙达(英语:Magpul Masada),是由美国马格普工业公司设计的一种突击步枪。ACR的结构是由马格普公司于没有和政府合作
  • 武汉马拉松武汉马拉松是在武汉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创办于2016年,每年4月举行。起跑地点位于汉口江滩一期,路线主要沿着的汉口沿江大道、中山大道、江汉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沿江大道、
  • 一碳化钒一碳化钒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VC。它是一种高硬度的耐高温的陶瓷材料,硬度为9~9.5 Mohs,是已知的最硬的金属碳化物材料。它在金属钒及其合金中的存在,促进了人们研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