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

✍ dations ◷ 2024-11-05 19:27:53 #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英语:Industrial Design)是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的设计,它是20世纪初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其设计理念从产生之初的“形式随机能”发展到现今的“在符合各方面需求的基础上兼具特色”。随着以机械化为特征的工业社会向以信息化为特色的知识社会迈进,工业设计也正由专业设计师 的工作向更广泛的用户参与演变,用户参与、以用户为中心成为设计的关键词,并展现出未来设计的趋势。工业设计者的设计构思,应该包括产品的整体外型、各种细节特征的相关位置、颜色、材质、音效;还要考虑产品使用时的人因工程学。更进一步的工业设计构想,会考量到产品的生产流程、材料的选择、以及在产品销售中展现产品的特色。工业设计者必须引导产品开发的过程,借由改善产品的可用性,来使产品更有价值、更低生产成本、更高的产品魅力。工业设计就是对工业产品的使用方式、人际关系、外观造型等做设计和定义的过程。他将产品的功能通过有型的方式创造性的体现,使得工业产品和人的适当的、高效的,甚至有情感的交流得以实现。他是一种产品与人沟通的语言,是工业产品和人之间的重要纽带,是用户体验的决定性组成部分。1901年工业设计先祖WALTER GROPIUS,在德国魏玛地方创设包豪斯机构从事现代化的改革之后,世界各国纷纷藉蒸汽机及发动机的力量创造人类生活用品,为达其原先立意“自由”、“平等”、“博爱”的宗旨,改变以往帝王式的华丽唯美之模式,揭举三大改革方向:197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为工业设计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工业设计,是一种根据产业状况以决定制作物品之适应特质的创造活动。适应物品特质,不单指物品的结构,而是兼顾使用者和生产者双方的观点,使抽象的概念系统化,完成统一而具体化的物品形象,意即着眼于根本的结构与机能间的相互关系,其根据工业生产的条件扩大了人类环境的局面。”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给工业设计更新的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当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工作,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2006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给工业设计又作了如下的定义: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其目的是确立产品多向度的品质、过程、服务及其整个生命周期系统,因此,设计是科技人性化创新的核心因素,也是文化与经济交流至关重要的因素。任务:设计在于对结构、组织、功能、表达和经济关系的发现和评估,其任务是:设计涉及产品、服务、系统在工业化导入下与工具,组织和逻辑的构想,——不仅仅是因为系列过程所产生。将设计冠以“工业的(industrial)”形容词,必须与“产业(industry)”的术语或制造的意义、或“工业化行为(industrious activity)”的传统意义有关。因此,设计是一种涉及众多专业的广泛频谱,其范围包括了产品、服务、平面、室内、建筑等所有相关领域。这些活动应该以协和的方式与其他专业团队合作——进一步提升生命的价值。因此,设计师一词涉及到以智慧专业方式实践的个体,而不简单的是为商业或服务业的企业。2015年在第29届大会公布的工业设计新定义如下: “工业设计是一个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推动创新,建立企业的成功,借由创新的产品,系统,服务和体验,进而增进更好的生活品质。”这定义的一个扩大解释如下: “工业设计是一个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推动创新,建立企业的成功,借由创新的产品,系统,服务和体验,进而增进更好的生活品质。 它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桥梁,运用创造性解决问题,展现于产品,系统,服务,体验或企业使之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得到更好的结果 它的核心提供了着眼于未来更乐观的方式,共同打造的解决方案,透过重新定义问题找出机会。链接创新,技术,研究,企业和客户提供跨越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新的价值和竞争优势。 工业设计师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过程。获得使用者的深刻理解需要通过同情和应用务实的,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设计产品,系统,服务和体验。 在创新过程中的运用相关策略并具有独特的优势弥补不同的专业学科和商业利益。设计师亦创造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价值以及对一个更好的生活品质作出贡献。”广义的工业设计包括诸多领域:狭义的工业设计一般专指产品设计。它主要包括:发展中的工作范围:工业设计,是人类生活、行为模式的一种跨领域的改善规划活动,加上各种数位工具的帮助,工业设计学科现代化之后大为新兴勃发,十九世纪的工业设计师只需要画画酒瓶或是枪炮的外观纹饰,但目前一个好的工业设计师或团队,在职场上须同时平衡包括:艺术(生活文化)——经济(生产与营销)——科学(工程)之间的问题,是最主要的联结者与产品具体化的开发者,已成为影响各国知识经济实力的重要角色或力量之一。华人虽为世界知名的工业产品制造者,相关文献松散阙漏及尚待各界专业共同开发的处女地甚多,欧美早期即多有来自各领域的相关文献,如心理学家撰写工业产品对使用者的心性影响论文,理论学家探讨产品的社会现象、企管人士谈论产品设计的价值体验效益等等,至此,我们也必须了解到许多著名的工业设计的工作案例实际上并非单纯由工业设计师可以独力完成。另外,一些知名的工业设计研究所纷纷招收其他领域非科班出身的学生,来因应这个仍在不断演进之中的应用学科及其社会需求。为求工业设计在华人地区整体健全的发展,实有厘清其工作体系范围之必要性,以凸显与促进相关的各界探讨,定义工业设计过去与未来的课题,并参考近年欧(IF)美(IDEA)日(G-Mark)等国际设计奖项论坛讨论内涵,条列出相关派生类项:工业设计师主要是设计出最能符合顾客群需求的产品,并使产品标准化,进而量产。也是创意工作者、更是把创意副诸实践的推手。并在诸多规范下,设计出最能符合顾客群需求的产品。工业设计师是具体化来自产品管理师或经理人(PM/Product Management)、销售分析师、市场分析师等所归纳开出的抽象客户使用需求,提案后客观研发新产品,或是再演化更精进的产品。一般是以设计师脑力激荡,或者根据客户的要求而进行深化所得来的。设计目标往往只是模糊的产品意向,这与实际设计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过由于时间与成本的问题,设计目标的确立也会有很大差异,这些设计目标从完全的创造到仿制改进都有可能,完全是在设计目标确立的时候所定立的。设计构思阶段的草图,在专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常被认为是设计创意思考的实践、纪录和整合表现的重心。大多数设计师将其视为表达设计思维最直接有效和激动人心的手段。对设计师而言,设计是在草图中成长起来的。美国设计师R.富兰克林(James R Franklin)曾这样描述草图的作用,“一面反复绘画草图,同时用一种几乎像佛教禅宗的方式用直觉去领悟用手刚刚画出来的草图中的现实境界。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在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从踏勘基地、分析环境、收集资料开始,形式各异的设计草图便随之出现。这时草图有纪录性的、分析性的,也有对随之而来的感受、联想的勾画。草图可以最大限度地快速捕捉设计灵感,表达各种构思创意,是概念设计中反映思维冲动,赋予设计对象以外观和形式的重要表现手段。并且设计构思草图还成为概念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真实记录,体现了设计灵感和创意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同时还与各类环境艺术设计图纸一起构成了全面表达设计思维活动形成和完善的系列“文件”。设计师通过视觉化的设计语言将无形的创意思想转化为可视的具体现象,并透过“演示”及“研讨”以达到与他人交流的目的。探讨和沟通必须在产品设计的每一个关键的步骤中进行,特别在制作Sample Model(样机)的时候尤为重要。因为产品设计过程中“探讨和沟通”的结果越接近最终结果,其愈能达到设计的目的。工业设计工作中的草模主要是设计人员在打样之前用来自我检视产品的外形面、机能面,与使用者的沟通互动时,是否与设计师所初步想像的有所差异。在设计过程中,依照不同产品的设计流程与不同阶段会有不同形式的草模:具体而言有概念模型、机能模型和展现模型等类型的区别。比较常见的有机能草模(或称功能原型)与外观草模。常出现的比例有1:1、1:2、1:5等;如果是交通运输设计类别的话则会出现1:10到1:20不等的外观比例。草模在表达设计思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工具促进设计思考的深化,设计师利用各种各样的模型使构思形象化,表达了设计中的三度空间关系,激发了自身的创造力,使许多抽像的、难以想像的问题在发展中得到了较好的解答。材质:关于草模有用到的材质,多为设计人员身边俯拾可及的材料,像是纸片,瓦楞纸,木板等等,若提及设计业界专业的草模材料则有PU发泡材、EK板,代木(一种仿木材的积层物,颜色多为暗红色)、中高密度保丽龙等等。工业设计的过程中,在构想展开后,须评估不同的设计方案;在设计定案之前,常须透过产品原型(prototype)来进行最终选择设计案评估,评估在机能、机构、操作、视觉上等方面的合理性。产品原型可能因为设计师或者客户又或者是生产厂房的问题而改变,也就是说这是工业设计中最主要,最关键,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步,因为经过这一阶段,产品就会进行量产。可以从多角度分析一个产品设计: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发现很多问题源自结构性,这种困扰使人思考是否可从源头设计着手加以解决。不同时期的智者,由于各拥有不同的见解,因而产生不同的创作,“工业设计”乃应运而生。例如“美术工艺运动”就是因工业革命之后,自然动力、各种材料及技术和新的工具与机械的发明,而产生的科学及工业奇迹。但对于传统的怀旧和未来的憧憬,使得一些智者就科学、工业、工艺和艺术与其哲学的关系进行全面性思考。他们反对模仿、欺骗的行为,主张作品的率直性与简洁性。他们也反对装饰性,反对机器生产,并主张手工制作,主张思考、劳动和创造。“新艺术运动”就是因“美术工艺运动”对机器的反对,提高了生产制作成本,使得这些作品变成资产阶级的奢侈品,无法嘉惠大众。因此,另一批人就以抛弃历史式样和关心机器生产为思想,讲求结构、形态和制程的合理性,由内而外结合艺术造形理论和风格,崇尚创造、艺术的表现。但由于太过讲求风格,反而流于型态的变化及装饰,造成作品的华而不实。“机能主义”则以美为功能的预示、行动为功能的呈现、特性为功能的记载为宣言,探讨造形与机能的关系。以改变材料、建立结构的创新及新美学,促使工业技术的建立和造形的许可性,建立于“方法和功能”,而非建立在“易于了解”上。他们相信有机性及需要,造形追随机能,并痛恨高度封建和专制的文化。德国“包豪斯学院”(Bauhaus)创办人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主张以团队合作方式及客观方法,积极拯救因机器大量生产所造成家庭的无序,并探讨设计品质,使之回归到符合人本目的、感情及基本需要,避免人类成为机械的奴隶。借着基本课程,对材料的了解及知识的应用,打破艺术家、工艺家间的藩篱。1930年代美国经历经济大恐慌,商业艺术家与广告插画者乃思考产品外观的改进,使产品能诱发人们的欲望,以解决销售的困境。有人探讨以人为本、使用者与制造品调和的设计;有人运用科学原理于产品造形上;有人使产品简洁化并易于了解;有人把铝材或塑胶应用在产品中,使造形更轻巧和简洁;更有人把未来的情境应用于设计中。40、50年代除考虑造形、机械功能之外,还得另外考虑到产品生命周期和创造使用者的需要。企业界从当代生活的研究与消费者的需求来引导设计,并从市场分析和产品规划来界定产品参数,以满足消费者的兴趣。战后新一代的设计师努力于象征符号的探讨,建议被制造的物品须提供消费者心理上的满足,使得消费者能更方便地辨认与了解。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成本而采行的产业外移,更引发了产品的国际化。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由于物品的增多、交通的便利,邮寄购买的服务也开始流行,加上生活空间的不足,出现了不少强调可堆积性、可折叠性、模组化、高雅及多功能的优良产品。另外配合环境可替换的单元协调组合产品,由从前仅供一人使用的专业产品设计中蜕变出来。1950年代,波普艺术(popular art)由欧洲传入了美国,使得年轻人对环境、大众文化与生活感受更加关心。年轻的设计系学生因此受到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产生关心人类价值和环境品质的人本主义。有识之士重新检视设计价值、使命、文化和大众事务,对于产品的唯物主义、可丢弃性、品质、安全,以及对广告、产品和包装意象的欺骗,给予道德批判。这个结果使得设计师除了必须重新探讨消费者所了解的符号倾向,考虑制造品是否像是一种波普艺术的造形之外,同时也得了解设计是一种对大众生活负责的工作。70年代以后,工业设计影响了生活的各个层面,专为单一目的而设计的主题在这时已经很难看到了,设计的发挥也因主题、设计师背景、产品类别、公司型态等而有所不同。但自60年代流传下来对大众生活的责任感,却由于1970年代的产品包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而有所反省。能源危机更使得设计师必须对环保及能源问题尽一份心意。轻、薄、短、小的产品于焉而生。在这个年代中,有识之士纷纷著书疾呼,包括《为真实世界设计》、《合乎人性之设计》、《设计自觉》、《设计伦理和跨代设计》等。这些著作探讨设计哲学、伦理和设计师应该考虑的有关文化、社会、生态、经济、残障安全等问题。此外,还包括人体工学、人因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管理和策略、产品认知工程、感性工学等。这些问题与学问,自70年代以后被广泛地探讨与应用。1980年代意大利的Memphis运动,打破了传统造形与功能的变化。在Memphis的看法里,设计的规则是自我的表现与刹那的自由,却受限于语意学的界限。50、60年代的人类文化学、波普艺术、象征符号学、人本主义、东方哲学与型态,重视人性的、较可回忆的及较多情感的设计,影响着整个70、80年代的设计界,形成了后现代主义。随着以机械化为特征的工业社会向以信息化为特色的知识社会迈进,工业设计的范畴也随之扩展,工业设计由主要为工业企业服务扩大到为金融、商业、旅游、保险、娱乐等现代服务业服务;由产品设计等硬件设计扩展到公共关系、企业形象等软件;由有形产品的设计扩展到“体验设计”、“非物质设计”等无形产品的设计,用户参与设计的创新2.0模式逐步浮现,工业设计也正由专业设计师的工作向更广泛的用户参与演变,“工业设计”的概念逐渐为内涵更加丰富的“设计”概念所取代。基于经济、观念及“道可道,非常道”的理由,至今对后现代设计还未有一个主要的定义。可知各种时期不同的大师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工业设计历史的发展因子都可做为设计创意的泉源。

相关

  • 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学名:Staphylococcus)是一群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因常常堆聚成葡萄串状而得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人和动物的皮肤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大部分是不致病的腐生菌。医务
  • 莫西沙星莫西沙星(学名:Moxifloxacin,发音“moxi FLOX a sin”)是一种由拜尔公司开发的第四代人工合成的喹诺酮类抗细菌药(8-methoxy-fluoroquinolone类抗生素)。其口服剂(以盐酸莫西沙星之
  • 天体生物学天体生物学(英语:astrobiology),旧称外空生物学(xenobiology),是一门研究在宇宙中生命起源、生物演化、分布和未来发展的交叉学科,并不只限于地外生物,或包括对地球生物的研究。在天
  • 肩,俗称肩膀,是动物躯干和上肢的交接点,与其相对的部位是臀。肩主要有三块骨──锁骨、肩胛骨与肱骨组成。为保证胳臂既能够运动自如又具有一定力量,肩膀必须在韧性与力量间寻求
  • 蜂窝性组织炎蜂窝组织炎(拉丁语:cellulitis)是牵涉到皮肤的细菌感染。该疾病尤其会影响到真皮与皮下组织。其症状为皮肤发红,会在数天内逐渐扩大范围。发红范围的边缘一般而言不明显,而且可能
  • 安慰剂安慰剂效应(英语:placebo effect,来自拉丁文“placebo”解“我将安慰”),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
  • 致癌物致癌物质(英语:Carcinogen)是指任何会直接导致生物体产生癌症的物质,包括化学物质、病毒、放射性核素等。这些物质进入机体后会直接或间接使机体细胞受到损害,导致生物大分子异常
  • 药理学家药理学(英语:Pharmacology),是研究药品与有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它既研究药品对生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品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也研究药品
  • 太空站空间站又称作太空站,是运行在外层空间的人造舱,广义上为航天器的一种。和宇宙飞船相比,空间站并不一定会搭载着航天员发射升空,也不一定会具备推进和着陆用的设备,但空间站有适合
  • 圣母大殿圣母大殿(意大利语: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位于意大利罗马,是天主教会的四座特级宗座圣殿之一,另外三座是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城外圣保禄大殿和圣伯多禄大殿。在13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