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波苏战争的争议

✍ dations ◷ 2025-08-29 06:23:53 #关于波苏战争的争议

有关1919年—1920年间的波苏战争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双方军队的战争犯罪问题上。双方都指责对方违反国际法,以取得协约国民间支持。

在战争胶着期,两国都遇到了财政困难。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尚且不能得到保证,战俘们的待遇就更差了。双方都有数万人因为传染性疾病而死,在80,000名苏军战俘中,有16,000人—20,000人死亡。大约51,000名波兰战俘死在苏联和立陶宛的战俘营中。

1922年后波兰和俄罗斯开始交换战俘。政治犯帮助委员会(英语:Pompolit)主席:叶卡捷琳娜·皮什科娃因在战后她因在交换战俘过程中做出的贡献而受到波兰红十字会的认可。

波兰方面宣称在苏军撤出别尔基切夫、基辅和日托米尔的期间,苏军劫持了大量平民作为人质,并强制他们在苏军行军队伍后方随苏军前行。波兰方面还宣称在苏军撤往别尔基切夫的过程中,苏军“罔顾他人生命及医务人员的荣誉”,抛弃了很多受伤的人质。在苏军深入乌克兰时,苏军部队,特别是布琼尼的哥萨克骑兵,有计划地杀害了大量平民。

1918年1月莫吉廖夫附近,苏军向一所医院的医务人员和病人开枪。

一切可能的敌人都会立即遭到苏联军队的公开处决,在苏军1920年到22年的反攻中,数万乌克兰人遇害。6月7日布琼尼的骑兵部队烧毁了别尔基切夫一座有600名病人和红十字会护理人员的医院。

也有人对军官斯坦尼斯瓦夫·布瓦克-巴瓦科维奇,这个波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眼中的民族英雄做出指控。尽管他在苏俄军队服役期间,曾经拒绝处死农民,但他在他部队占领的土地上,却是个绝对的独裁者,喜好公开处决犯人。正如一位波兰军官在一封家信中写到的:“他是个没有理想的人。他的下属尽是土匪,杀人犯和他的同党。他们没有羞耻之心,像些野蛮人…我亲眼见到他把布尔什维克的头当球踢。屠杀布尔什维克的经过惨不忍睹。”

1919年俄国的犹太人成为了内战的牺牲品,俄国内战,苏波战争等和一系列冲突让超过十万名犹太人遇害,邓尼金将军的白军部队每攻下一座城镇,就会对当地的犹太人加以迫害。在乌克兰屠杀犹太人的行为达到高峰,仅次于二战时的集中营。

伊扎克·巴别尔是一名苏军战地记者,在1920年的日记中记录了交战双方对犹太人的暴行。1919年4月5日平斯克有一名波兰军官在得知城里的犹太人准备暴动后,大为惊恐,并下令处决了35名犹太人,其他排犹行动也造成了一些伤亡。在利达士兵们用军刀剪下犹太人的胡子,犹太人的住所遭到洗劫,有30人被害。对犹太人的暴行在波兰议会里引起了骚动。波兰社会党的领袖,伊格纳齐·达申斯基说,所有参与迫害的士兵都是穿制服的流氓。 不过波兰战争大臣为波兰军队在利达的暴行辩护,他说犹太人社群很有共产主义的味道,波兰军队有杀死敌人之权利。

波兰军队应该为400到500名波兰人的被害负责,美籍波兰裔志愿者抵达后,这个数字还要翻倍。不过波兰人对战俘的折磨并不能于邓尼金将军的部队干的相提并论。

不过这一系列事件使得美国派出一个委员会前去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共有300名犹太人在涉及波兰人的屠杀中遇害。报告也认为,波兰军队和其他民间机构已经尽量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报告还说,对犹太人的歧视更多是政治原因而非反闪族语主义的结果。

双方都在和协约国会见时抱怨财产受损。苏联的一分外交照会声称,波兰在撤退时采用焦土战略。在鲍里索夫,波兰人在撤退后从别列津纳河炮击了城市,造成数百平民遇难,数千人无家可归。

苏维埃乌克兰和苏俄的一份联合外交照会称,波兰在从基辅撤退时,破坏了大量建筑,其中包括圣弗拉基米尔主教堂。波兰人否认这项指控,只承认自己为了阻碍苏军行进,破坏了基辅的桥梁。这段文字似乎出自托洛茨基的一份电报,他本人事后承认这件事没有发生。

相关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多发于早产婴儿的疾病,可能会导致小肠坏死,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多发于早产儿,其发病率和出生时的胎龄成反比。出生越早的婴儿,越容易得NEC。初期症状
  • 国民议会 (奥地利) 政治主题国民议会(德语:Nationalrat)是奥地利议会的下议院,根据宪法,国民议会和联邦议会(上议院)是平等的,但国民议会拥有更大权力,包括可以选举奥地利总理和组成联合政府,联合政府需
  • 钛星人钛星人(Tau)是战棋游戏《战锤40000》的其中一个虚构外星种族,这种外星人是人型的,有着灰色的皮肤。他们建立了一个虽然小但是科技发达的钛星帝国(Tau Empire)。钛星人把国民分成四
  • 自然科学十人自然科学十人(Nature's 10)是自然期刊自2011年起,每年选出的十个对自然科学发展有重大影响之人。该名单遴选由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社赞助。
  • 李白春李白春(16世纪-17世纪),字幼白,别号瑶圃,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民籍,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李白春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的举人,次年(1616年)联捷进士,获授钱塘知县,得同乡顾秉谦引荐入朝,担任
  • 朱昌颐朱昌颐(1784年-1855年),字吉求,号朵山。浙江海盐人。生于乾隆四十九年。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卒于咸丰五年。梁章钜《楹联续话》载:“朱朵山殿撰昌颐未第时,见
  • 凯斯《凯斯》(Kes,又译作《小孩与鹰》),1969年英国电影。肯·洛奇导演,托尼·加内特(英语:Tony Garnett)监制,这也是第二部由肯·洛奇执导的公开发行电影。电影改编自巴里·海恩斯(英语:Bar
  • 志尹南志尹南(朝鲜语: 지윤남;英语: Ji Yun-Nam;1976年11月20日-),朝鲜足球员,出生于朝鲜平壤,长期效力于朝鲜军下辖的4.25体育团,司职左边后卫或者左边锋。2010年,33岁的志尹南入选朝鲜国家
  • 双面麦斯电视信号侵扰双面麦斯电视信号侵扰(英语:Max Headroom broadcast signal intrusion)是1987年11月22日在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发生的案件,是电视界中被称为电视信号侵扰(英语:broadcast signal in
  • 2013年澳大利亚联邦大选陆克文澳大利亚工党托尼·阿博特澳大利亚自由党2013年澳大利亚联邦大选,即第44届澳大利亚国会选举,于2013年9月7日举行。之前执政的中间偏左澳大利亚工党在总理陆克文的带领下,接受由托尼·艾伯特领导的中间偏右自由党和国家党联盟的挑战。澳大利亚采用的是强制投票的方式。在众议院席位的计票中,采用单一选区完全偏好的选择投票制;选民在投票时,根据自己的偏好程度,将候选人的以“1,2,3”等顺序依次排列并标示于选票上,并在计票中每轮淘汰得到“1”选项最少的候选人,将其票转给得“2”候选人,如此类推,直到有候选人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