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帕特里克·坎农

✍ dations ◷ 2025-11-22 22:08:57 #1890年出生,1974年逝世,美国共产主义者,共产国际三大代表,美国反战人士,美国无神论者,美国马克思主义者,美国政治作家,美国社会主义者,美国托洛茨基主义者

詹姆斯·帕特里克·坎农(英语:James Patrick Cannon;1890年2月11日-1974年8月21日),美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国际托洛茨基主义运动领袖。他曾参与创建美国共产党、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以及第四国际。

1890年,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罗斯代尔。1908年,加入美国社会党。1911年,加入“世界产业工人”联盟(简称“世界产联”)。其间受到世界产联高层领导人、1912~1914年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世界产联组织者“比尔大哥”海伍德的亲自培养。

1914~1918年,基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立场而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支持俄国十月革命。1919年,参与创建美国共产党的前身——美国共产主义劳工党(The Communist Labor Party of America)。1919~1920年,担任堪萨斯州左翼周刊《工人世界》(Worker's World)的主编,以接替因参加反战活动而被捕入狱的堪萨斯州前工团主义者厄尔·白劳德。1920年5月,在美国共产主义劳工党与以查尔斯·伊米尔·鲁登堡(Charles Emil Ruthenberg)为首的美国共产党部分成员合并的会议上,当选新组织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2年,作为美国党的代表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四次世界大会,在那里被选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并从8月任职到11月。回国后,担任苏联之友执行委员会委员。并被推举为美国工人党的美国国会纽约第十区候选人。

1924年1月19日,担任美国工人党助理执行秘书,在他所在派别的对手鲁登堡手下工作。被推举为美国工人党的1924年纽约州长候选人。1925年,再次返回莫斯科,作为美国党的代表参加3~4月召开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五次扩大全会。

1928年,在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大会时,偶然间接触到托洛茨基批判共产国际路线的文章。被其中的论据说服,试图在美国共产党内组织左翼反对派。这导致他及其赞同者麦克斯·沙赫特曼(Max Shachtman)以及马丁·阿伯恩(Martin Abern)于1928年10月27日被开除出党。

坎农、沙赫特曼与阿伯恩在共产党外创建了新党“美国共产主义者同盟”(The Communist League of America),并开始出版《战士报》(The Militant)。他们以希特勒粉碎德国共产主义运动这一事件为根据,证明受到斯大林摆布的共产国际既不能在国际上起到革命性的作用,也无法进行内部改革。因此,新的国际、新的党是必需的。这意味着他们认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不再是共产党的一个派别,而是未来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中坚力量。这也意味着他们更倾向于从振兴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角度提出问题。共产主义者同盟虽然是一个小组织——最初只有坎农、沙赫特曼与阿伯恩这三个“无兵之将”——却争取到了美国共产党在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的大多数支部。因此,当工人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初复苏之后,共产主义者同盟将自己的理念在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两座城市付诸行动,并在1934年组织的历史性罢工之后,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在国际卡车司机兄弟会迅速发展起来。与沙赫特曼一起指导共产主义者同盟日常工作的坎农在这场罢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7年12月31日,参与创建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并当选该党首任全国书记。他不但是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活跃分子,还是第四国际与国际托洛茨基主义运动的领袖,并于1938年赴英国,协助当地小组达成统一。结果是一个拼凑起来却又迅速​​瓦解的“革命社会主义者同​​盟”。

1940年,沙赫特曼与相当一部分社会主义工人党党员认为斯大林在苏联建立了一个新的官僚阶级;坎农与托洛茨基则认为,尽管存在着斯大林的独裁统治与入侵芬兰这些事实,还是应该捍卫苏联。应该反对的是其专制腐朽的上层建筑。这一争端收录于坎农的《为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与托洛茨基的《保卫马克思主义》。然而,斯大林图谋惩罚背叛其掌中玩物——第三国际的坎农和托洛茨基。斯大林的格别乌杀手暗害了托洛茨基,而在很大程度上被苏联控制并支持美国政府参战的美国共产党支持美国政府以“史密斯法案”起诉准备发动工人阶级反对战争的坎农等美国托洛茨基主义者。但甚至在被以“阴谋推翻政府”定罪和关押的时候,他对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影响力依旧不减。他定期写信给党的领导人,例如,建议改变党关于华沙起义的路线。坎农的书《狱中来信》收录了许多这些信件。

战后,重返社会主义工人党的领导岗位,直到1953年将全国书记一职转交给法雷尔·多布斯(Farrell Dobbs)。20世纪50年代中期,移居加利福尼亚州。却仍是社会主义工人党政治委员会的活跃成员。1952年,相当深的卷入了社会主义工人党和第四国际的分裂事件。他在引导公众支持社会主义工人党与第四国际的国际委员会派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并支持了两方在1963年最终统一,这导致了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The United Secretariat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的建立。

1974年8月21日,逝世于洛杉矶,享年84岁。他的文章收藏于麦迪逊的威斯康星州历史学会,并以缩微胶卷的形式进行馆际互借。

相关

  • 宰赫拉威阿布·卡塞姆·哈拉夫·本·阿拔斯·宰赫拉威(阿拉伯语:أبو القاسم خلف بن عباس الزهراوي‎,936年-1013年)一般简称宰赫拉威(阿拉伯语:الزهراوي
  • 爱德华·吉约埃都尔德·吉约(法语:Édouard Guillaud,又译爱德华·吉约,1953年7月10日-)法国海军退役上将。他曾参与戴高乐号航空母舰的设计,曾担任法军国防参谋总长。
  •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格拉斯哥艺术学院(Glasgow School of Art)创立于1845年,坐落在格拉斯哥的加内特希尔(Garnethill)区,是苏格兰历史悠久并且目前唯一独立的艺术学院。1845年,公立格拉斯哥设计学院(Gla
  • 北美殖民地十三个殖民地(英语:Thirteen Colonies)是指大英帝国于1607年(弗吉尼亚)至1733年(乔治亚)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的一系列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最终成为了美国独立时的组成部分,即后来
  • 那斯达克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英语:NASDAQ,i/ˈnæzˌdæk/)是美国的一间电子股票交易所,创立于1971年,是现在世界上第二大的证券交易所。其英文名称“NASDAQ”原为National Association of
  • 孙大霖清代修《浙江余姚孙氏宗谱》之孙大霖像孙大霖(?-?),字汝济,号双湖,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余姚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进士。授保定府推官,升刑部河南司主事,升江
  • 杰西·迪伦杰西·迪伦(英语:Jesse Dylan,1966年1月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是美国电影导演、制作人,是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成员之一,是著名音乐人鲍勃·迪伦的儿子。1966年,杰西出生于美国纽
  • 李会荣李会荣(韩语:이회영;1867年3月17日-1932年11月17日),号友堂(우당)。 本贯庆州李氏,庆尚北道庆州郡生。 是韩国的一个传奇人物、著名的独立运动家和无政府主义者。韩国的首任副总统李
  • 爱默生学院爱默生学院(英语:Emerson College)于1880年创立,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波士顿市中心的剧院区,毗邻波士顿公园,另外在洛杉矶好莱坞亦拥有一个现代化的教学中心。 同时,它也是新英格兰
  • 飓风奇劫《飓风奇劫》(英语:,前称作)是一部2018年美国灾难惊悚片,由罗布·科恩执导并与卡洛斯·戴维斯(英语:Carlos Davis)、安东尼·芬顿(英语:Tony Fingleton)、杰夫·迪克森和斯科特·温德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