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梅尔维尔

✍ dations ◷ 2025-07-19 21:00:53 #赫尔曼·梅尔维尔
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1819年8月1日-1891年9月28日)是美国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也担任过水手、教师,最著名的作品是《白鲸记》。其作品《泰皮》(Typee)获得社会大众相当多的注意,成为畅销书,他也籍此在19世纪40年代后期快速取得文学上的成功。然而,他的人气于在19世纪50年代中急剧下降,再也没有上升。当赫尔曼·梅尔维尔在1891年去世时,社会大众几乎完全遗忘他的存在。直到20世纪早期“梅尔维尔复兴”后,他的作品获得广泛的认可,尤其是《白鲸记》,它被誉为美国乃至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一。赫尔曼·梅尔维尔在181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 ,是家中的第三个孩子。他的父系、母系祖先分别是苏格兰及荷兰的望族,随后移民美国,祖父托马斯·梅尔维尔(Thomas Melvill,曾参加波士顿茶叶事件)及外祖父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望,父亲艾伦·梅尔维尔是唯一神教派基督徒,赫尔曼·梅尔维尔及其兄弟姐妹则从其母系所信奉的长老会。艾伦·梅尔维尔让赫尔曼·梅尔维尔进入纽约公校(哥伦比亚大学预科学校)就读。因为财政过度扩张及情绪不稳定,艾伦为了重振声势,于1830年全家移居奥尔巴尼,于当地从事皮草进口事业。然而新的合资公司并不成功。因为1812年战争的缘故,企业无法将商品贩售至海外,艾伦·梅尔维尔被迫宣布破产。不久之后艾伦·梅尔维尔便去世,全家一贫如洗,当时赫尔曼只有12岁 。梅尔维尔从1830年10月至1831年10月就读于奥尔巴尼学院,他从1836年10月至1837年3月间于该学校学习许多文学经典。因为家境转坏,15岁离开学校,做过农夫、职员、小学教师等职务。他于1837年搭乘帆船出航,前往英国利物浦。赫尔曼·梅尔维尔于1841年成为捕鲸水手,从马萨诸塞州费尔黑文出发。捕鲸船航行过合恩角,于南太平洋一带活动。1842年7月在南太平洋马克萨斯群岛与泰皮族接触,他于8月在一条澳大利亚商船上担任水手,因故被囚于塔希提岛,11月,越狱成功,在一艘捕鲸船上从事投叉手四个月之久。赫尔曼·梅尔维尔在1843年8月加入了美国军舰美国号(United States)服役,后来于1844年10月在波士顿上岸,居住在马萨诸塞州。后来赫尔曼·梅尔维尔于1845年开始从事小说写作,1846年在伦敦发表小说《泰皮》(Typee),隔年又发表小说《欧穆》(Omoo)。他在这期间认识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开始阅读莎士比亚作品,并仔细阅读霍桑的小说《红字》,1849年出版《雷得本》,1850年出版《白外衣》,获得好评。赫尔曼·梅尔维尔于1847年与伊丽莎白·萧(Elizabeth Shaw)结婚,于加拿大度过蜜月。他们育有4名子女,男女各半。他们在1850年在皮茨菲尔德定居,赫尔曼·梅尔维尔在这里居住13年之久。1850年2月,他开始以其海上经历为依据来创作《白鲸记》,前后花费了17个月,最终于1851年夏完稿,同年出版。赫尔曼·梅尔维尔将《白鲸记》致赠给霍桑 。《白鲸记》这部小说日后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但是在第一年竟然只卖出5本,这部史诗之作在当时非但没有引起轰动,并惹来许多的非议,使他十分失望。梅尔维尔写信给霍桑说:“我写了一本邪书,不过我觉得像羔羊一般洁白无疵”,霍桑手边曾有一本赫尔曼·梅尔维尔致赠的《白鲸记》,梅尔维尔和霍桑的创作皆带有神秘和悲观的色彩。不久之后出版社发生火灾,大批库存被烧毁。他于1866年开始在纽约担任海关检查员。梅尔维尔晚年转而写诗,1866年以后他自费印行诗集《战事集》、《克拉瑞尔》(Clarel)、《约翰·玛尔和其他水手》和诗集《梯摩里昂》,出版商拒绝继续让他预支稿费。他曾写信给霍桑:“激动我的心灵,促使我写作的东西,我写不成了──因为它“无利”可图。可是要我改弦更张,不这么写,我办不到。”1891年9月28日,赫尔曼·梅尔维尔于纽约逝世(死因是心脏肥大 ),穷愁潦倒以终。他葬于纽约布隆克斯木草坪墓园(Woodlawn Cemetery)。他的小说《比利·巴德》于死后33年(1924年)出版,后来被改编成剧本。《白鲸记》直到出版后七十年,才获得社会大众广泛的重视。英国作家毛姆在《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一书中对《白鲸记》的评价远在美国其他作家爱伦·坡与马克吐温之上。他的作品还包括短篇小说,例如《录事巴托比》(1856年)以及中篇小说《比利·巴德》(Billy Budd, Sailor)。赫尔曼·梅尔维尔的诗并没有获得高度评价,一些评论家认为他是美国首位现代主义诗人,但是有些评论家则认为他的作品更富有后现代主义的色彩。著名桂冠诗人罗伯特·潘·沃伦则认为赫尔曼·梅尔维尔是美国最伟大的诗人。梅尔维尔鲸以赫尔曼·梅尔维尔来命名,因为论文作者都是该小说的爱好者,希望把发现向赫尔曼·梅尔维尔致敬。

相关

  • 绿色植物亚界轮藻、一种杂交蔷薇、百岁兰; 小毛毡苔、蓬蘽、欧洲酸樱桃; 银杏、柳树、溪苔属; 非洲苏铁、蕙兰、一种藓类; 一种蕨、紫菀、朝鲜冷杉。有争议:植物(英文:Plant)是植物界(学名:Plantae
  • 通古斯语族满-通古斯语族(又称通古斯语系或通古斯-满语族)是世界主要语系之一,其下又分满语支和通古斯语支。通古斯语支的语言有长元音,满语支的语言复元音多;辅音的组合一般不超过两个音素,
  • 长波在电台中,长波 (英文:Longwave)是指无线电频谱与相对较长的波长。这个词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无线电频谱被视为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波长。大多数现代无线电系统和
  • 约翰·B·古迪纳夫约翰·班尼斯特·古迪纳夫(英语:John Bannister Goodenough,1922年7月25日-),美国固体物理学家,是二次电池产业的重要学者。他目前是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教
  • 让-巴普蒂斯特·柯尔贝尔让-巴普蒂斯特·柯尔贝尔(法语:Jean-Baptiste Colbert,1619年8月29日-1683年9月6日),是法国政治家、国务活动家。他长期担任财政大臣和海军国务大臣,是路易十四时代法国最著名的伟
  • 杜甫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
  • 处女之泉《处女之泉》(瑞典语:Jungfrukällan、英语:The Virgin Spring)是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执导的电影,故事由瑞典传统民谣《Töres dotter i Wänge》改编,是他的代表作,于1960年上
  • 高浪浦第1师第1师第6师高浪浦战役,是朝鲜战争开始后,朝鲜人民军越过38线全面南侵而发起的战役,结果是韩国高浪浦里(朝鲜语:장남면)落入朝军手中。
  • 苏怀仁苏怀仁(1949年-2014年7月28日),生于台湾,拥有中华民国与美国双国籍,生物化学家,曾任职于哈佛医学院,为罗氏药厂与Biogen Idec公司资深副总裁,台湾生技整合育成中心首席顾问。对台湾生
  • 迪纳利德纳利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英语:Denali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或德那利国家公园暨保存区建于1917年2月26日,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内陆,占地24,585平方公里。北美最高峰迪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