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舞

✍ dations ◷ 2025-11-09 06:36:59 #芦笙舞
芦笙舞又被称为踩芦笙、踩歌堂,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舞蹈。表演男子一边吹芦笙,一边以下肢(包括胯、膝、踝)的灵活舞动表演舞蹈。虽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时称为“苗族芦笙舞”,其实际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仡佬族、壮族、瑶族、拉祜族等民族聚居区。在其活跃地,族人从儿童时代起就学吹芦笙和跳芦笙舞,女子以男子吹芦笙和跳芦笙舞的技巧判断其是否适合作为结婚对象。后来,苗族芦笙舞多在年节、集会、庆贺等喜庆时候表演。有说法称,相传盘古开天地的时候,苗族祖先靠狩猎飞禽走兽制作衣服和食物。为方便捕获鸟兽,一名苗族男子砍下树木和竹子,制成芦笙吹奏模仿鸟兽的鸣叫和动作,引诱各类鸟兽。他的成功诱捕激发了其他苗族人的模仿。但此来历存在争议。另有来自《阿卯古史传说》的说法,称苗族先民由于有来自莱色米夫地的敌人“闪岛觉地福”,苗族屡战不胜,于是向南风吹来的方向迁移。迁移过程中,在夜里为免走失以及驱除寒气,吹芦笙燃起篝火召集人群。从已经出土的西汉的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少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明朝人倪辂《南昭野史》写道"每孟岁跳月,男吹芦笙、女振铃合唱,并肩舞蹈、终日不倦"。最初,苗族芦笙舞于举行祭祀活动、婚礼、丧葬仪式、新屋落成时跳。后来,年节、欢庆丰收和男女青年进行传统社交活动时也跳苗族芦笙舞。自娱自乐的芦笙舞通常在草坪、河坝或山坡空地上进行。表现形式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是男吹芦笙,女持花手帕,男一圈、女一圈将一群吹大芦笙的舞者围在中间;另一种是由一对以上的芦笙手做领舞,多为女性的参与者尾随其后围圈跳舞。从动作上看,自娱性质的苗族芦笙舞可分为"踩"和"跳"两种:"踩"两膝轻微屈伸 按吹奏节奏向前移动;"跳"由动力脚落地后,下肢颤动以及抬脚踹动,上身随之摆动。大年三十晚上饭后,人们会特意到别人家一家一家地约舞,最后差不多全村人都会一起跳舞。每年“花山节”的时候,男女青年会一起庆祝节日以及选择配偶。这天跳的芦笙舞古时称为“跳花”或“跳月”。这并非存在于每个苗族山寨,有此习俗的山寨很多都设有“跳月”的月亮场或“跳花”的花场。其中较为著名的是黔东南地区的“讨花带”和黔中地区的“牵羊”。“讨花带”是小伙子边跳芦笙舞边吹芦笙曲向自己爱慕的姑娘求爱的行动(又名“讨花带子”),女方若喜欢男方,就会把自己编织的花带拴在男方的芦笙上。“牵羊”则是女方将花带拴在向其求爱的男方腰上,牵着花带的一端跟着男方一起跳舞。此外在广西融水一带,也有在节日上跳这个舞的活动。参加舞蹈的常为十二人,队形呈三人一横排、四人一竖排的长方阵。表演性芦笙舞多数是在节日或集会中,村寨之间作为竞技的形式集体比赛。比赛的标准包括吹奏乐曲多少,舞蹈时间长短,声音效果,动作和步法丰富程度等。其中会有高难度的表演,或是模仿动物的表演。祭祀性芦笙只在"吃牯脏"(杀牛祭祖)时才跳。舞者多数为中、老年人,吹奏的大芦笙长度从三尺到一丈左右。通常是在木鼓、铜鼓的伴奏下跳舞。礼仪性芦笙舞在男婚女嫁、新屋落成等喜庆活动中进行。各个地区有不同特色的芦笙舞,比较著名的有贵州省丹寨县的“锦鸡舞”、贵州省贵定县的“鼓龙鼓虎-长衫龙”、贵州省纳雍县的“滚山珠”。“探路步”是芦笙舞的基本舞步。左脚提起向左侧空划出小半圆落地,右脚左靠,同时身体向左侧横移,右微微斜腰,右脚再做对称动作。“探路步”、“双踏浪”是简单的基础动作,除此以外还有“跪地下腰”、“板凳下下腰”、“滚地笙”、“双腿蹬天”、“望家乡”等难度大、技巧高的动作组合。参见: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关

  • 小病疾病是生物在一定原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是特定的异常病理情形,而且会影响生物体的部分或是所有器官。一般会解释为“身体病况”(medical
  • 乳糖乳糖(英语:Lactose)是一种双糖,由一分子β-D-半乳糖和一分子β-D-葡萄糖在β-1,4-位形成糖苷键相连。分子式C12H22O11(Jmol立体图),莫耳质量342.3克。有两种端基异构体:α-乳糖和β-
  • 元老院古罗马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罗马共和国前509年–前27年 罗马帝国前27年–1453年元首制西罗马帝国君主制东罗马帝国王政时代宪政(英语:Constitution of the Roman Kingdom) 共和
  • 高等植物有胚植物,又称为高等植物,是那些最熟悉的植物,包括苔藓植物门、地钱纲、角苔纲、蕨类、石松、裸子植物、开花植物等,但不包括绿藻。有胚植物都是具有专门的生殖器官的复杂多细胞
  • 八大菜系菜系是指依据各地饮食风味差异对中国菜进行区分的体系,本身是当代出现的汉语新词。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中国各地饮食差异,仅有物产、食材不同。至宋代经济繁荣,带动餐饮业,方使人
  • cDNA文库cDNA文库筛选在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较早,然而早期的cDNA文库均为“混合型”(pooled),筛选后的回收鉴定工作非常繁杂。近年来由于人类及其它一些物种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使
  • 见内文虱毛目(学名:Phthiraptera)是原虱目和食毛目的合称,通称虱或虱子(英语:louse)。全世界约有3,000种。虱寄生于人体、其他哺乳动物(除了单孔目和蝙蝠外)和鸟类的身上。以人类为宿
  • 量子隐形传态量子遥传(quantum teleportation),又称量子隐形传输、量子隐形传送、量子隐形传态,是一种利用量子纠缠来传送量子态至任意距离的技术。 名词翻译可能最早见于 2000 年科学月刊上
  • 电热毯电热毯又称电热垫、电毡,是使用电加热取暖的一种垫毯,铺在床上,可以在冬天温暖被褥,提供舒适的睡眠条件。由于简单、省电,没有噪音和价廉,适合在冬季没有暖气的家庭使用。
  • 压缩天然气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是一种燃料用天然气,作为石油替代能源,它是环保清洁燃料中比其他燃料泄漏时中安全得多的选项 (天然气比空气轻)。一般通过压缩天然气(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