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芦笙舞
✍ dations ◷ 2025-04-25 01:14:57 #芦笙舞
芦笙舞又被称为踩芦笙、踩歌堂,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舞蹈。表演男子一边吹芦笙,一边以下肢(包括胯、膝、踝)的灵活舞动表演舞蹈。虽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时称为“苗族芦笙舞”,其实际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仡佬族、壮族、瑶族、拉祜族等民族聚居区。在其活跃地,族人从儿童时代起就学吹芦笙和跳芦笙舞,女子以男子吹芦笙和跳芦笙舞的技巧判断其是否适合作为结婚对象。后来,苗族芦笙舞多在年节、集会、庆贺等喜庆时候表演。有说法称,相传盘古开天地的时候,苗族祖先靠狩猎飞禽走兽制作衣服和食物。为方便捕获鸟兽,一名苗族男子砍下树木和竹子,制成芦笙吹奏模仿鸟兽的鸣叫和动作,引诱各类鸟兽。他的成功诱捕激发了其他苗族人的模仿。但此来历存在争议。另有来自《阿卯古史传说》的说法,称苗族先民由于有来自莱色米夫地的敌人“闪岛觉地福”,苗族屡战不胜,于是向南风吹来的方向迁移。迁移过程中,在夜里为免走失以及驱除寒气,吹芦笙燃起篝火召集人群。从已经出土的西汉的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少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明朝人倪辂《南昭野史》写道"每孟岁跳月,男吹芦笙、女振铃合唱,并肩舞蹈、终日不倦"。最初,苗族芦笙舞于举行祭祀活动、婚礼、丧葬仪式、新屋落成时跳。后来,年节、欢庆丰收和男女青年进行传统社交活动时也跳苗族芦笙舞。自娱自乐的芦笙舞通常在草坪、河坝或山坡空地上进行。表现形式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是男吹芦笙,女持花手帕,男一圈、女一圈将一群吹大芦笙的舞者围在中间;另一种是由一对以上的芦笙手做领舞,多为女性的参与者尾随其后围圈跳舞。从动作上看,自娱性质的苗族芦笙舞可分为"踩"和"跳"两种:"踩"两膝轻微屈伸 按吹奏节奏向前移动;"跳"由动力脚落地后,下肢颤动以及抬脚踹动,上身随之摆动。大年三十晚上饭后,人们会特意到别人家一家一家地约舞,最后差不多全村人都会一起跳舞。每年“花山节”的时候,男女青年会一起庆祝节日以及选择配偶。这天跳的芦笙舞古时称为“跳花”或“跳月”。这并非存在于每个苗族山寨,有此习俗的山寨很多都设有“跳月”的月亮场或“跳花”的花场。其中较为著名的是黔东南地区的“讨花带”和黔中地区的“牵羊”。“讨花带”是小伙子边跳芦笙舞边吹芦笙曲向自己爱慕的姑娘求爱的行动(又名“讨花带子”),女方若喜欢男方,就会把自己编织的花带拴在男方的芦笙上。“牵羊”则是女方将花带拴在向其求爱的男方腰上,牵着花带的一端跟着男方一起跳舞。此外在广西融水一带,也有在节日上跳这个舞的活动。参加舞蹈的常为十二人,队形呈三人一横排、四人一竖排的长方阵。表演性芦笙舞多数是在节日或集会中,村寨之间作为竞技的形式集体比赛。比赛的标准包括吹奏乐曲多少,舞蹈时间长短,声音效果,动作和步法丰富程度等。其中会有高难度的表演,或是模仿动物的表演。祭祀性芦笙只在"吃牯脏"(杀牛祭祖)时才跳。舞者多数为中、老年人,吹奏的大芦笙长度从三尺到一丈左右。通常是在木鼓、铜鼓的伴奏下跳舞。礼仪性芦笙舞在男婚女嫁、新屋落成等喜庆活动中进行。各个地区有不同特色的芦笙舞,比较著名的有贵州省丹寨县的“锦鸡舞”、贵州省贵定县的“鼓龙鼓虎-长衫龙”、贵州省纳雍县的“滚山珠”。“探路步”是芦笙舞的基本舞步。左脚提起向左侧空划出小半圆落地,右脚左靠,同时身体向左侧横移,右微微斜腰,右脚再做对称动作。“探路步”、“双踏浪”是简单的基础动作,除此以外还有“跪地下腰”、“板凳下下腰”、“滚地笙”、“双腿蹬天”、“望家乡”等难度大、技巧高的动作组合。参见: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关
- 氧气中毒氧气中毒(Oxygen toxicity)是指吸入高浓度高压氧气的不良反应,又称氧气毒性症,氧气毒性。这种症状历史上曾称以发现及描述此病症的19世纪研究员命名,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称为
- 立克次氏体痘立克次氏体痘(英文:Rickettsialpox)是由立克次氏体属病原体(Rickettsia akari(英语:Rickettsia akari))引起的、由螨传播的传染性疾病。1946年,该种疫情在纽约一片公寓群爆发后,医师罗
- 银川市银川市,简称银,古称中兴路、兴庆府、怀远镇、宁夏省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位于宁夏中北部。市境北接石嘴山市,东抵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南达吴忠市,西界内蒙古
- 二苯基甲酮二苯酮(也称二苯基甲酮)是一种具有分子式(C6H5)2CO的有机化合物,可简写为Ph2CO。二苯基甲酮作为二芳基酮的母核,是有机化学重要的合成中间体。二苯甲酮可作为光敏引发剂而应用于
- 痛楚身体的疼痛(pain)指通常由身体损伤、病患或不良的外部刺激所引起的不舒服感觉。出于临床研究的需要,国际疼痛研究国际疼痛研究协会(英语: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
- 大碰撞说大碰撞说(英语:Giant impact hypothesis),是一种解释月球形成原因及过程的假说,也可用于探讨金星及火星等类地行星的卫星生成。该假说认为在大约45亿年前(或太阳系形成后约2,000万
- 货币学货币学(拉丁语:numisma,nomisma;源自希腊语:νομίζειν,nomízein,意为“按照法律使用”)是指有关流通货币的研究或收集,所谓流通货币包括硬币、代币、纸币及相关物品;同时古币
- 冰河期大冰期(英语:Ice Age),又称“冰川期”或“冰川期”,是指地球大气和地表长期低温导致极地和山地冰盖大幅扩展甚至覆盖整个大陆的时期。大冰期内部又分为几次冰期(glacial period、g
- 罗素第一代罗素伯爵约翰·罗素,KG,GCMG,PC(John Russell, 1st Earl Russell,1792年8月18日-1878年5月28日),活跃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辉格党及自由党政治家,曾任英国首相,于1861年以前以约翰
-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俗称八一建军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日期为每年的8月1日。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统领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