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 dations ◷ 2025-11-18 06:33:31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TSS)是一种因细菌外毒素引起的症候群。相关症状包含发烧、红疹、皮肤脱落(英语:skin peeling),及低血压等等。其它与特定病原菌相关的症状包含乳腺炎、骨髓炎(英语:osteomyelitis)、坏死性筋膜炎,及肺炎等等。造成毒性休克症候群的病原菌包含化脓链球菌(英语:Streptococcus pyogenes)(Streptococcus pyogene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链球菌性毒性休克症候群有时又称为似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shock-like syndrome,TSLS),其致病机转乃是入侵性链球菌性或局部葡萄球菌感染释出的超级抗原所致。葡萄球菌性的危险因子包含使用超吸水型卫生棉条,或是儿童身上的表皮病灶。诊断一般透过症状进行。治疗方式可给予抗细菌药,若存在脓疡建议切开引流(英语:incision and drainage)。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也可以用于治疗。一般建议若为链球菌性感染建议进行外科清创,移除感染源,但此作法的必要性相关实证仍相对薄弱。有些文献甚至建议可以延后清创(英语:surgical debridement)。链球菌性感染的死亡率高达五成,葡萄球菌则约为5%,可能在2日内致死。在美国,链球菌性毒性休克症候群约为每年10万分之3,葡萄球菌性则约为20万分之1。此疾病在发展中国家较为常见。本疾病于1927年首度记述。由于毒性休克症候群与超吸水性卫生棉条的高度相关性,目前此类产品已经全面下架。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苗)
相关
- 鼻中隔Anterior ethmoidalnasopalatine nerves Medial posterosuperior nasal branches of pterygopalatine ganglionAnterior half to submandibular nodes Posterior half to
- 方式关系方式关系(英语:troponymy)指的是词位之间因“方式”的联系而存在的关系。这个概念由克里斯蒂安妮·费尔巴姆(英语:Christiane Fellbaum)和乔治·A·米勒首次提出。例如,咕哝、嘟囔
- 地美环素地美环素(INN,USAN和BAN名称:Demeclocycline),又名去甲基金霉素或脱甲金霉素,是衍变自金黄色链霉菌(英语: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突变菌株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地美环素定位于治疗
- 灵长目灵长目(学名:Primates)是哺乳纲的一个目,在生物分类学上,可以再细分原猴及简鼻亚目(包括人)。灵长目的始祖住在热带雨林的树上,许多灵长目的特征表现了其适应三维立体环境的能力,大部
- 北亚/西伯利亚北亚是亚洲次区域,由西伯利亚和俄罗斯远东组成,位于乌拉尔山脉以东、以及阿尔泰山脉以北。该区域因全属俄罗斯领土,有时也被称为亚洲俄罗斯(相对于西部较小但人口密度较高的欧洲
- 未知的南方大陆未知的南方大陆(拉丁语: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是15世纪至18世纪时,于欧洲地图上出现的假想大陆。又称为“麦哲伦洲”(拉丁语:Magallanica / Magellanica)。明代《坤舆万国全图
- 圣多明哥圣多明各或圣多明戈(西班牙语:Santo Domingo),全名古斯曼的圣多明各(Santo Domingo de Guzmán),当地汉语人士又称之为多京,位于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国家特区内,为多米尼加的首都。圣多
- 伊庇鲁斯同盟伊庇鲁斯同盟,又称伊庇鲁斯联邦 (西北希腊语: Κοινὸν Ἀπειρωτᾶν ),是一个古代希腊联邦式国家,前身一开始是摩罗西亚人的摩罗西亚同盟,在前330年左右纳入其他伊庇鲁
- 收复失地运动基督徒:穆斯林:Kingdom of Portugal:收复失地运动(西班牙语、葡萄牙语:Reconquista,意为“重新征服”),亦称为复国运动、复地运动,是718至1492年间(安达卢斯或阿拉伯殖民西班牙的时期
- 马来穿山甲马来穿山甲(学名:Manis javanica),又名爪哇穿山甲或爪哇鲮鲤,是东南亚的一种穿山甲,分布在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的森林。它们大部分时间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