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帽

✍ dations ◷ 2025-05-17 23:30:16 #中国头饰,日本头饰,韩国头饰,琉球头饰,越南头饰

乌帽,又称乌纱帽,又称纱帽,自东晋开始,到清军入关易服令废止,在中国风行一千余年。历代形制有不少变化,但都是以乌纱覆盖,亦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地。

在北朝后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头饰“幞头”,襆头是由鲜卑帽改进而成,是“胡服”的一种。发明幞头的目的,是为了“便武事者也”,用轻质的绢罗将头发束紧,头顶上轻便利落,自然无碍驰射。大致在隋唐之间,为了追求造型的美观,襆头之内被加上硬质衬冠。自唐至宋,巾角也转换成花样翻新的帽翅,同时改用硬挺的漆纱当做面料,最终形成乌纱帽。

初期出现的乌帽是乌纱高屋帽,为宫官和士庶通用。东昏侯又下令左右作逐鹿帽,帽形甚为窄狭。乌纱高屋帽在隋代时,被当作是官服的一种。《通典》记载说:“ 隋文帝开皇初,尝著乌纱帽,自朝贵已下至于冗吏,通著入朝。”后隋代帝王贵臣,多服黄文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大合靴。在唐代,天子百官、庶民百姓,不论贵贱均可以戴服。不少唐代文人都曾在其诗句中提及乌纱帽。如柳宗元有诗句:“春衫裁白纻,朝帽挂乌纱。”白居易在其《初冬早起寄梦得》一诗中也有“起戴乌纱帽,行披白布裘。”的句子。乌纱帽在唐代与“白接鬵”一样,是一种日常便帽。宋元时代高屋乌纱帽仍是士庶常服,由于白纱高屋帽在隋唐之后已消失,宋人诗词所提及高屋帽应是指乌帽,如苏轼 《椰子冠》诗:“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更著短檐高屋帽, 东坡何事不违时。”此诗一出,当时人更纷纷仿效苏轼戴上短檐乌帽,称为“子瞻样”。

明代乌纱帽专指官帽,外形与唐代初期的幞头,小有近似之处。帽框用铁铜丝编成,然后再用乌纱覆外,帽子外施纱涂漆。形状为圆顶,分上下二阶,左右各插一个帽翅。明初乌纱帽后山尚未高耸,直至嘉靖晚期到万历年间则风气大变。乌纱帽后山普遍成高耸状。万历晚期开始高帽风气有所衰退,到天启、崇祯年间乌纱帽就又再次变矮变方。明世宗在位期间,乌纱帽的帽翅同样做了些变动,将两边帽翅的长度缩短,宽窄同样也做了些变动,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由于乌纱帽在明代的官服系列中被列为常服,自此乌纱帽常被人喻为官位的代称。

日本在奈良时代从中国唐朝传入高顶乌纱帽,演变成乌帽子。

朝鲜王朝时,人们把高顶乌纱帽周围加上圆形帽檐成斗笠状,称为黑笠。当时又仿效明制官服,以插上帽翅的乌纱帽作为官帽,又称乌帽。

相关

  •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简称:东北师大或东师,英语: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英文缩写:NENU)位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211工程”大学之一,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建校于1946年,原名为东
  • N-乙酰谷氨酸N-乙酰谷氨酸(英语:N-Acetylglutamic acid,缩写为NAcGlu)自谷氨酸与乙酰辅酶A经N-乙酰谷氨酸合酶生物合成而成。精氨酸是此反应的激活剂。此反应的逆反应,即乙酰谷氨酸上的乙酰基
  • 欧洲人民党 (欧洲议会党团)1952年9月11日(非官方) 1953年6月23日欧洲人民党党团是欧洲议会中右翼政治集团,由欧洲人民党成员政党的议员组成。它有时包括独立的欧洲议会议员和/或来自非附属国家政党的代
  • 克孜勒库姆沙漠克孜勒库姆沙漠(乌兹别克语:Qizilqum,哈萨克语:Қызылқұм),亦称克孜尔库姆沙漠、克齐尔库姆沙漠,是世界第十一大沙漠。克孜尔和库姆在突厥语族语言(含乌兹别克语、哈萨克语和
  • 约翰·史坦贝克约翰·史坦贝克(John Ernst Steinbeck, Jr.,1902年2月27日-1968年12月20日),美国作家,曾获得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主要代表作有《愤怒的葡萄》、《伊甸之东》和《人鼠之间》等。
  • 美国政府独立机构美国联邦政府的独立机构是存在于联邦行政部门(由内阁部长领导)之外的那些机构。然而,大多数独立机构是行政分支的一部分,仅少数是立法或司法分支的一部分。通过由国会通过的单独
  • 速生鸡速生鸡,指经过喂食加了添加剂的饲料、喂食多种抗生素、喂食生长激素的药品、喂食镇定剂,并使用24小时照明,使原本需要半年以上养殖的白羽鸡,只需36至45天左右就能出货。速生鸡未
  • 韩儒林韩儒林(1903年-1983年4月7日),字鸿庵,生于河南省舞阳县,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幼年就读村塾,1919年考入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23年转入上海中法通惠工商学校,同年秋天考入北京大学哲学
  • 吴其昌吴其昌(1904年-1944年2月23日),字子馨,号正厂,浙江嘉兴海宁县硖石镇人。著名历史学家。其弟吴世昌是著名红学家。吴其昌幼年双亲皆失。1925年,吴考入清华学校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
  • 子国子良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