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杂谷
✍ dations ◷ 2025-10-20 02:54:54 #杂谷
杂谷(millets)是指一些具有小粒种子的谷类作物,在全世界广泛种植作为粮食与饲料. 它们并不是生物学分类概念,而是农学分类。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属于禾本科(有个别例外)、种子小、种植在困难的生长环境如易旱的土地。在东亚,已经种植了约一万年。在中国,“杂粮”是一个不同的概念,指除了小麦、稻米、玉米、大豆以外的粮食,包括薯类、其它谷类、杂豆。而“小杂粮”是指不包含薯类的杂粮。杂谷即对应于中国粮食分类中的"其它谷类",包括禾本科作物如大麦、黑麦、燕麦、黑小麦、谷子、高粱、糜子等,以及属于蓼科的荞麦。大多数品种的杂谷属于禾本科黍亚科。少数如穇子、苔麸属于虎尾草亚科.最常见种植的杂榖是:御榖、小米、黍、穇子、高粱等特殊的一类考古学家被称作植物考古学家(palaeoethnobotanists),根据在考古现场发现的相对丰富的碳化谷粒的定年,可以推断在史前种植杂榖比种植稻子、小麦更早,特别是在东亚。史前中国、印度、朝鲜的新石器时代居民的食物是杂谷而不是稻子。小米(“稷”)与黍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最重要的作物。在河北省磁山遗址的窖藏坑中发现的榖壳化石与生物化学成分被测定为公元前8300–6700年,距今超过了一万年。一同出土的还有相应的种植榖类所需的陶器、石器工具。磁山遗址出土的小米被定年为公元前6500年。在青海省喇家遗址出土了4000年前的由小米与黍米磨粉做的一碗保存较好的面条。数据源: 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Department: The Statistical Division在世界上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杂榖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保留着传统的烹饪风格。在西印度,高粱被用作杂榖磨粉制作薄饼已有数百年。而在南印度,穇子磨粉被用来制作薄饼。杂榖熬粥是俄罗斯、德国、中国的烹饪传统。俄罗斯烹饪在熬杂榖粥时有甜风味(在快结束前加入牛奶和糖)或者不甜风味(加入肉和蔬菜炖)。在中国,熬杂榖粥时经常加入豆子、甜马铃薯、不同类型的南瓜;杂榖熬汤用于辅助哺乳期的母亲催奶与分娩后的康复。在德国,偏好甜味的杂榖粥,在水沸腾时加入苹果,冷却时加入蜂蜜。对于不耐受面筋的人(乳糜泻),可以把某些不含面筋的杂榖作为小麦粉的替代。杂榖也用作饲料。杂榖也是传统重要酿酒原料。在中国,高粱是酿造白酒的原料。杂榖一般不含面筋,因此不适合发酵制作面包,除非添加面粉或黄原胶。
相关
- 兰花兰科(学名:Orchidaceae)植物俗称兰花,是开花植物中最多样、最广布的科之一。花朵艳丽的热带兰花通常叫做洋兰,亦叫胡姬花。洋兰并不一定是外来种,大中华地区亦有丰富的野生洋兰资
- 假精确假精确(false precision),又称过度精确(overprecision)、不当精确(misplaced precision),是一种非形式谬误,系在呈现数值资料时,使用了不符实情的过度精确数值。说明:化石的年龄一般是
- 安定药抗精神病药(英语:antipsychotic),是抗精神失常药的一种。可在不影响意识清醒的条件下,控制兴奋、躁动、幻觉及妄想等症状。因常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故也称精神分裂症药。抗精神病
- 太平洋垃圾带太平洋垃圾带,又亦作称太平洋垃圾岛,是东太平洋上从美国的加州到夏威夷州的一个巨型垃圾积聚范围。在太平洋,北太平洋环流系统是相对静止的区域,此区主要为副热带高压带,水流旋转
- 输出入银行中国输出入银行(简称输出入银行或输银)依据《中国输出入银行条例》,在中华民国财政部监管下所设立的国营之输出入信用专业银行,因此,每年的年度经营预算都需经立法院审议后方可执
- 中期记忆中期记忆 (英语:Intermediate-term memory)是记忆的一个阶段,不同于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闪光灯记忆能维持几毫秒, 工作记忆能维持到三十秒,长期记忆能维持三十
- 通典《通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唐杜佑撰。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编成,历时三十余年。本书记录上起黄虞(黄帝与有虞氏)时代、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典章制度之沿革,其中
- 昼夜围攻中华民国大日本帝国日方资料: 19,380人伤亡衡阳保卫战是发生在1944年6月22日到1944年8月8日之间中国抗日战争后期最惨烈的一场城市争夺战。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抗战史上最成功的
- 电分析化学法电化学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测量样品的电位(potential)、电流和电阻(或导电度),以分析样品中待测物组成及浓度的方法。电化学分析法测定结果是
- span class=nowrapCu(ClOsub3/sub)sub2/sub/spa氯酸铜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u(ClO3)2。氯酸铜可由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和氯酸反应,或者氯酸钡和硫酸铜反应得到。氯酸铜不稳定,在100℃以上迅速分解:Cu(ClO3)2→CuO+Cl2+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