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张忠培
✍ dations ◷ 2025-05-18 02:09:01 #张忠培
张忠培(1934年-2017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长沙人,考古学家,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1952年,张忠培自长沙长郡中学考入北京大学于同年创办的考古专业。1956年,张忠培自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本科毕业。1957年获选拔就读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副博士研究生,师从苏秉琦。1961年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吉林大学历史系任教。1972年主持创办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历任考古专业副主任、主任,历史系副系主任、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参与创办了吉林大学研究生院。1984年获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任吉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师职称评定五人领导小组成员,协助吉林大学校长主持重点学科及其学术梯队建设工作。1958年,当时还是副博士研究生的张忠培带着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本科生在陕西省华县、渭南县率先开展了中国考古史上“拉网式”大规模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在华县元君庙遗址全面揭露出一处仰韶文化墓地,即元君庙仰韶墓地。张忠培不采用过去考古学以一座墓葬或房屋为单位的做法,而将整座墓地作为研究单元,开创了中国考古史上全面揭露并研究墓地的新方法。1959年起,张忠培逐渐研究出元君庙仰韶墓地的社会组织及其社会性质。1983年,他撰写的《元君庙仰韶墓地》报告出版。1979年中国考古学会成立,张忠培成为中国考古学会最为年轻的理事。此后担任理事34年、常务理事19年、副理事长9年,2008年当选为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还曾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员会考古学科组成员、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国务院长江三峡工程验收委员会委员、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考古专家组组长、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1987年,张忠培被国务院任命为故宫博物院院长。1991年被定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离任后担任故宫研究院名誉院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7年7月5日,张忠培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7月11日,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7月25日,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博物馆协会联合在故宫博物院召开“张忠培先生追思会”。
相关
- 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所产生的激素,属于一种肠促胰岛素(incretin)。其生理作用包括:GLP-1的特殊生理作用非常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疗,是如今糖尿病学里的热门
- 感觉神经性耳聋感觉神经性耳聋是由内耳,前庭耳蜗神经(第VIII号脑神经)或中枢听觉系统的病变造成的耳聋。感觉神经性耳聋分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性耳聋可由遗传(包括如 Usher 综合征等罕见遗
- 酒母麹,又称麹糵,酿酒中称酒母,是米、糯米、小麦、大麦、黑麦、燕麦、豆类等粮食作物,及其外皮碾磨而成的白色粉末米糠或麦麸受到麹霉菌等微生物感染,经发酵使微生物有效繁殖而得到的
- C-17C-17“环球霸王III”(英语:C-17 Globemaster III)是美国麦道公司(现为波音)为美国空军研制生产的战略军用运输机,是同时具备战略战术空运能力于一身的短场起降(英语:Short Takeoff a
- 蒂宾根蒂宾根(德语:Tübingen),又译图宾根、杜宾根,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城市,蒂宾根行政区和蒂宾根县的首府,同时也是一座大学城,全市共有22219名大学生(2007夏季学期),估算约有150000人在
- 李奥波德与勒伯案李奥波德与勒伯案(Leopold and Loeb),纳森·李奥波德(Nathan Freudenthal Leopold, Jr.,1904年11月19日-1971年8月30日)、李察·勒伯(Richard A. Loeb,1905年6月11日-1936年1月28日)于1
- 六道轮回六道(梵语:ṣaḍ-gatīḥ),又名六趣(趣通趋,意为趋向的轮回道及环境)、六凡、六途或轮回六道等,佛教名词,意指六种欲界、色界及无色界众生的种类型态或者说是境界,也是在凡夫众生轮回
- 五子命案凶宅花莲五子命案,是2006年台湾花莲县吉安乡的一宗命案。2006年9月花莲县警方接获报案,指出吉安村一栋民宅发出恶臭,警方敲门不应良久,只好破门而入,发现屋主刘志勤的五名子女陈尸并
- 阳光地带太阳带(Sunbelt)是指美国南部北纬37度以南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日照时间较长。大致包括了以下地区。这些地区在过去农业发达,近年石油和电子产业快速发展。除了经济之外,在政治上也
- 他加禄语菲律宾语(Pilipino或Wikang Filipino)是菲律宾的国语,自1987年修订之《菲律宾宪法》规定为国家语言。事实上,菲律宾语是标准化的他加禄语,马可斯倒台后在阿基诺夫人推动之下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