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力

✍ dations ◷ 2025-11-27 23:31:11 #经典力学,惯性力

惯性力(inertial force)是指当物体加速、减速或改变方向时,惯性会使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 (物理学)状态的倾向,若是以该物体为参照物,看起来就仿佛有一股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该物体上,因此称之为惯性力。因为惯性力实际上并不存在,实际存在的只有原本将该物体加速的力,因此惯性力又称为假想力(fictitious force)。它概念的提出是因为在非惯性系中,牛顿运动定律并不适用。但是为了思维上的方便,可以假想在这个非惯性系中,除了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力之外还受到一种由于非惯性系而引起的力——惯性力。加入惯性力后,牛顿运动定律成立。

例如,当公车刹车时,车上的人因为惯性而向前倾,在车上的人看来仿佛有一股力量将他们向前推,即为惯性力。然而只有作用在公车的刹车以及轮胎上的摩擦力使公车减速,实际上并不存在将乘客往前推的力,这只是惯性在不同参照系下的表现。

当系统相对于一惯性系存在一加速度 a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a}}} 时,则惯性力的大小遵从公式: F = m a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F}}=m{\boldsymbol {a}}} (m为物体质量)。

在转动参照系中,物体同样受到惯性力。这时惯性力分为惯性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

若物体对该参照系静止,则只受到惯性离心力。

F = m ω 2 r {\displaystyle F=m\omega ^{2}r}

ω {\displaystyle \omega } 是参照系转动角速度, r {\displaystyle r} 是物体到转轴的距离,即半径。 F {\displaystyle F} 的方向背离转轴。

若物体对该参照系运动,除了惯性离心力,还会受到科里奥利力:

F c = 2 m ω × v {\displaystyle F_{c}=-2m{\vec {\omega }}\times {\vec {v}}}

v {\displaystyle {\vec {v}}} 是物体相对参照系的速度矢量。 ω × v {\displaystyle {\vec {\omega }}\times {\vec {v}}} 为两个矢量的叉乘。

相关

  • 黏液黏液(英语:mucus)是一种从人体的黏膜内层分泌出来的湿滑液体。黏液一般都是比较浓稠的胶状体,含有具抗菌功效的酵素,例如:溶菌酶、抗体等。黏液由满布黏膜表面内的杯状细胞制造,由
  • 车祸车祸,或称交通事故和肇事,是在道路交通中,牵涉到车在内的一种意外事件,可能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由于现代运输机动车辆是必须的,因此车祸在大多数人一生中都有机会遇上数次,而
  • 共和游行2015年共和游行(法语:marches républicaines),是指在法国当地时间2015年1月10日至11日间,于各城市所举办的游行,其中以巴黎共和广场的规模最大。游行的目的是为了声援沙尔利周刊
  • 堂姐堂亲是指跟自己父亲有血缘关系的同姓氏男性亲人及其姻亲和后代;粗略地来说,如果不考虑改姓、随母姓等特殊情况,除了父母及两人的直系后代之外,来自父亲一方同姓的血亲(父亲兄弟及
  • 聚烯烃聚烯烃是烯烃经过加聚反应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这类有机聚合物通常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简单烯烃分子(如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4-甲基-1-戊烯等α-烯烃
  • 模仿言语模仿言语(echolalia)是一种重复(他人所说的)特定辞汇、句子之不随意动作 。被重复的辞汇未必有特殊的意义。此症状是妥瑞氏症、自闭症常见的并发症
  • 日尔曼民族日耳曼人(拉丁语:Germani,德语:Germanen)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部落社会)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公元前2千年到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在五世纪时的民族大迁徙使日耳
  • 坐禅禅坐,又称坐禅、打坐、静坐或宴坐,佛教术语,以坐姿修习禅定的方法。源起于印度瑜伽,后被释迦牟尼接受,成为佛教最主要的禅定修习法之一。禅坐姿势有很多,其中最受尊崇的是七支坐法
  • 奇幻艺术奇幻艺术(Fantasy Art)是一种奇幻类的视觉艺术,原指以魔法或虚构生物等奇幻题材的画作。后不止于实体画作,扩展到以奇幻相关主题的电脑绘图、特殊摄影作品也包含在内。奇幻艺术
  • 汽车产业汽车产业,或称汽车工业。是生产汽车有关的工业,包括研发、制造同销售等范畴,是世界上一种比较常见的重工业,是目前世界主要经济支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