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

✍ dations ◷ 2025-02-23 19:54:19 #顾颉刚
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古史辨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从1920年开始考辨古史,次年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论点,在史学界引起争论。后编入《古史辨》(八册)自己和他人研讨争辨文章。1935年,由于当时民族危机深重,逐渐侧重边疆地理研究,并于1936年创立边疆研究会,同时宣传抗日。抗战期间,转入内地。1939年顾颉刚发表《中华民族是一个》,开启了输血论的先河,提出“汉人是许多民族混合起来的,他不是一个民族”“常有强壮的异族血液渗进去,使得这个已经衰老的民族时时可以回复到少壮,所以整部的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就是内外各族的融合问题”。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部分)》、《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吴歌甲集》等。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顾颉刚作为“反动学术权威”,戴高帽,受批判,每天到历史所劳动,一直持续到70年代初才得以解脱。顾颉刚成长于晚清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他最早接触到的时代思想便是戊戌维新思潮。五四以降引进的西方近代科学的怀疑论观点对于顾颉刚的早年学术活动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催生了一个以顾颉刚为代表的批判的反传统的古史辨派。顾颉刚乃历代疑古辨伪思想的集大成者,不但反对崇拜带有深厚儒家色彩的历史传统,而且也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实用主义,从一开始就受到维护中国史学正统人士的批评。虽然顾颉刚采用的某些方法和结论值得商榷,但是无庸置疑,他的理论对20世纪的中国史学的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任何构建新史学理论体系的人所无法回避的。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近年来的“走出疑古时代”的提倡者对于顾颉刚和古史辨派的攻击最为猛烈。中国传统的古史系统,在前汉时代已经大致确立,为:盘古开天,经三皇、五帝到夏商周,只是其前段的系统并不十分稳定。中国疑古之风自古即有,惟1904年之后,西洋“中国民族西来说”、“中国古文明西源论”等观念传入中国,国人开始思考中国人种与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1895年,法国最著名的“中国学者”沙畹所译的《史记》第一卷出版,其序论中曾指出尧舜禹等模范人王的传说,大都属于后人所伪造的。其后,夏德(F.Hirth)在所著《中国古代史》(1908年出版)中,对于尧舜等的传说亦致怀疑。当时深受西方近代史学家路德维希·里斯等人影响的东洋史学强调史料的严格考辨,在此背景下1909年日本学者白鸟库吉提出“尧舜禹抹杀论”宣称尧、舜、禹是春秋战国以后创造出来的,震惊日本汉学界。在此背景下,胡适1918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则开启国内疑古派先声。胡适在这本书里质疑没有可靠材料证实的远古时代,直接从老子、孔子讲起,第一次把孔子作为一个哲学家、思想家,而不是作为一个圣人来研究。胡适大力倡导用欧洲、日本汉学方法整理国故,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截断众流”,直接以诸子百家开篇,开启一代疑古之风。他的古史观是:“现在先把古史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将来等到金石学、考古学发达上了科学的轨道以后,然后用地下掘出的史料,慢慢拉长东周以前的古史”,“宁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五四运动开始,疑古风潮大兴,传统的古史系统遭到破坏,其中最重要的人物莫过于顾颉刚。顾颉刚创立古史辨则深受胡适等新文化运动者的影响,他说:“要是不遇见孟真和适之先生,不逢到《新青年》的思想革命的鼓吹,我的胸中积着的许多打破传统学说的见解也不敢大胆宣布”,“总括一句,若是我不到北京大学来,或是孑民先生等不为学术界开风气,我的脑髓中虽已播下了辨论古史的种子,但这册书是决不会有的”。1923年,顾氏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中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即层累造成说,顾氏认为传统古史有三个特点:顾氏又提出推翻信史必须具备的四项标准:在1926年的〈自序〉里,顾颉刚认为他“上古史靠不住的观念”来源有四:第一是自刘知几至崔述的辨伪传统,第二是康有为为代表的清代今文经学,第三是胡适的实验主义史学方法,第四是故事传说、民间歌谣的暗示。顾氏一开疑古之风,学者蜂起跟随,若将疑古学者分类,概有信古派、疑古派、考古派、释古派。胡秋原则认为钱玄同是古史辨运动的关键人物,不但引导顾颉刚“把今古文的黑幕一齐揭破”,否定尧舜、否定六经、否定六经与孔子的关系、甚至否定《说文》,就是要通过“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来达到“废孔教灭道教”的目的。顾颉刚在《古史辨》中提出的最著名的十个论点:老师:师兄弟:主要弟子:1923年,顾颉刚发表所谓“大禹是条虫”的论点。顾颉刚引《说文解字》的“禹,虫也,从禸,象形”及“禸,兽足蹂地也。”,疑禹本是古代神话里的动物或神,大禹神话与龙王神话有关,而夏朝的禹传到周时变成了当时传说中最古的人。此一论点受到刘掞藜、胡堇人等人的批评,并被大众夸张为“大禹是条龙”。1940年时,教育部政务次长顾毓琇提出禹的生日可不可考的问题。顾颉刚说:“禹是神话中的人物,有无其人尚不能定,何从考出他的生日来。不过在川西羌人住居的松、理、茂、懋、汶一带地方,他们习惯以六月六日为禹的生日的。”后来国民政府订于6月6日为工程师节,当天报纸上刊出陈立夫的一篇演说,说:“大禹治水是我国工程史上的第一件大事,现在禹的生日已由顾颉刚先生考出来了,是6月6日,所以我们就定这一天为‘工程师节’。”。后来陈立夫打趣说:“你不是说大禹是条爬虫,怎么会有生日!”顾反驳:“你只叫我考证生日,我是根据现有的资料考证出来的,我是从学术考察,不是从爬虫考察。”鲁迅与顾颉刚曾在厦门大学同事,但在广州中山大学两人并没有共事,因顾来时鲁迅已离开。两人在厦大时已有很深矛盾。《故事新编·理水》里的“鸟头先生”这个角色,被认为就是影射顾颉刚。顾先生从1914年起至1980年止,写作从未间断,积累大量的学术专著,按出版先后胪列如下:《顾颉刚全集》总计八类五十九卷六十二册,共计二千五百万字。全集最重要的是《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由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12月出版。

相关

  • 卵巢滤泡囊肿卵巢滤泡囊肿(英语:follicular cyst of ovary, follicular cyst),或囊状滤泡囊肿(英语:graafian follicle cyst)是一类单纯滤泡囊肿,也是最常见的一类卵巢囊肿。这类疾病发生于未发
  • 180110 数学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30 力学 140 物理学 150 化学 160 天文学 170 地球科学 180 生物学210 农学 220 林学 230 畜牧、兽医科学 240 水产学310 
  • 湿地公约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湿地公约(英文:Ramsar Convention),是为了保护湿地而签署的全球性政府间保护公约,全称为《特别针对水禽栖地之国际重要湿地公约》(英文:Convention of Wetland
  • 多糖体多糖(英语:Polysaccharide)由多个单糖分子脱水聚合,以糖苷键连接而成,可形成直链或者有分支的长链,水解后得到相应的单糖和寡糖。例如用来储存能量的淀粉和糖原,以及用来组成生物结
  • 起世经《起世经》,又称《起世因本经》,为佛陀解说宇宙形成、发展、组织和灭亡的经书。《起世经》分十二品,包括阎浮洲品、郁单越洲品、转轮圣王品、地狱品、诸龙金翅鸟品、阿修罗品、
  • 巨神海巨神海(Iapetus Ocean)是一个存在于新元古代到古生代的海洋(6亿到4亿年前)。巨神海位于地球的南半球,在古大陆劳伦大陆、波罗地大陆和阿瓦隆尼亚大陆之间。巨神海因为使前述三个
  • 冰火山冰火山(拉丁文作 cryovolcano,字面涵义即为cryo-:冰和 volcano:火山),是存在于地外天体上的与火山相似的一种地貌,通常出现在冰冻卫星或是其他一些低温(表面温度低于-150 °C)的天体
  • 国际开发协会国际开发协会(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简称IDA):是世界银行为帮助和促进最不发达的贫穷国家发展而设立的银行服务机构,是世界银行的组成部分。国际开发协会成立于
  • 制度制度(英语:Institution),或称为建制,是社会科学里面的概念。在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理解下,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
  • 南麂岛南麂列岛,简称南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的鳌江江口外30海里(约56公里)的东海,距温州市区50海里,距离有主权争议的钓鱼台列岛的主岛钓鱼岛约300公里。南麂列岛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