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I

✍ dations ◷ 2025-06-29 06:09:58 #1808年戏剧,德国文学,悲剧,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作品,改编自浮士德传说的作品

《浮士德》(德语:Faust)是德国大文豪歌德于1808年发表的一部悲剧。传统上,《浮士德》被认为是德语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同时也是最经常被引用的作品。该剧主人公浮士德也曾出现在其他作家的作品中,但歌德给他的形象赋予了深刻的人格寓意。

本文介绍《浮士德》的第一部分,即《浮士德,悲剧第一部》();关于《浮士德》的第二部分,请见《浮士德II》。另,本文中所有译文及专用名词均取自绿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译本。

该剧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德国莱比锡及哈尔茨山等地,时间约为历史上浮士德博士的年代(约1480-1538),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交接点。

令世人景仰的学者浮士德博士,当他回顾他的一生时,发现作为科学家(中世纪概念:泛指含自然科学、哲学、神学、医学、法学在内的全部人类知识),他对世界的本质其实并没有任何认知;作为一个人,他根本没有体会到生活的乐趣。由此,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他与魔鬼梅菲斯特订立盟约,如果魔鬼把他从这种不满足和不安的心境中解脱出来,他就把死后的灵魂交付于他。魔鬼梅菲斯特则带领他游历这个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并使他与少女格雷琴悲剧性地相恋。

献词抒发了歌德对创制这篇巨作的万千感慨,同时也是他的内心总结。

剧场经理(从经营者的角度)、剧作者(从纯粹的艺术角度)与丑角(从大众娱乐的角度)之间关于戏剧应采取何种形式的争论。歌德的这部作品并未给出明确答案,但作品本身即是兼顾这三种观点的产物。

天堂序曲留有圣经·约伯记的明显痕迹。上帝与魔鬼在论及人的本性时谈到浮士德。魔鬼打赌说能把他“慢慢引上我的大道”并最终攫取他的灵魂。对于全能的上帝来说他只不过给了魔鬼一个考察浮士德的机会——上帝可以决定浮士德是否最终应该得到拯救。

相关

  • 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重积状态(拉丁语:Status epilepticus (SE))的定义是一次癫痫发作超过五分钟、或是五分钟内癫痫发作超过一次且每次发作之间没有回复到正常状态。这种癫痫发作的状态可能是
  • 黄病毒科见内文黄病毒科(学名:Flaviviridae)的病毒主要感染哺乳类动物,遗传物质为单股线型的RNA,长度约9.6-12.3kb,5'端帽带有甲基化的核苷酸。病毒颗粒具有外套膜,直径约40-60nm。黄病毒科
  • 萨里沙长矛萨里沙(希腊语:σάρισα)长约3.6到6.4米(12-21英尺)。其经由腓力二世引入马其顿方阵,来取代先前的希腊长枪(Dory)。萨里沙长矛光是枪尖的部分即约有50公分,其尾部装有铜钉使重心
  • 视神经视神经(Optic nerve)是十二对脑神经中的第二对,编号II,始于眼球的视网膜,穿过视神经管入脑,传导视觉冲动。视神经是十二对脑神经中的第二对。然而,由于它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脑外翻,
  • 压力油炸压力油炸是在密封的油炸炉中炸制食物的烹饪方法。进行压力油炸时,食物释放的蒸汽不会流失。因为锅中的气压高,油的沸点也随之升高,使烹饪时的油温升高,食物能较快变熟,食物的外观
  • 文永‧弘安之役元日战争是元朝皇帝忽必烈与属国高丽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侵略日本而引发的战争;这两次侵略在日本合称“元寇”或“蒙古襲来”,或依当时的日本年号称抵御元军第一次进攻的
  • 离格离格(英语:ablative case,缩写: .mw-parser-output .smallcaps-all{font-variant:small-caps;text-transform:lowercase}.mw-parser-output .smallcaps-all *{font-variant:norm
  • 九文台镇九文台镇(缅甸语:ကြည့်မြင်တိုင်မြို့နယ်;发音:;英语:Kyimyindaing Township、Kyeemyindaing Township、Kyi Myin Dine)为缅甸仰光省仰光市的镇区。2014年人
  • 电子签名签名是与一个特定人联系在一起的有特殊风格的笔迹,类似于印章。在商务和法律中,文档上的签名记录着这个人接受了这份文件。电子签名是指任何有法律效力的,能够表明一个人已经接
  • 书院町书院町为台湾日治时期台北市之行政区,共分一~三丁目,位于台北城内西南部、文武町之西,今博爱路、桃源街、延平南路、长沙街一段、贵阳街一段、爱国西路之一部均在町内,因境内之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