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Ku波段
✍ dations ◷ 2025-11-09 10:04:11 #Ku波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ELF
SLF
ULF
VLF
LF
MF
HF
VHF
UHF
SHF
EHF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HF
VHF
UHF
L
S
C
X
Ku
K
Ka
Q
V
W根据IEEE 521-2002标准,Ku波段是指频率在12-18GHz的无线电波波段。Ku即“K-under”(德语:Kurz-unten),表示比IEEE 521-2002标准下的K波段的频率低。在太空,Ku波段可用作卫星之间的通信波段,如国际空间站和航天飞机通信用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TDRS)也有使用Ku波段。在卫星广播领域里,Ku波段是一个常用的波段。在卫星电视广播中,接收Ku波段数字卫星信号的天线口径较C波段小。假设天线的口面效率为60%,直径为1m的天线工作在波长为25mm的Ku波段时,能够达到的增益为39.8dB;而在同一地点在同样口面效率的条件下工作在波长为75mm的C波段时,要达到同样增益的情况,则需要直径为3m的天线。当电波穿透大气层进入降雨或降雪区域时,雨滴或雪花对电波产生吸收和散射,造成或多或少的雨致衰减或雪致衰减,简称雨衰或雪衰。因为Ku波段的最大波长为2.5cm,与雨滴或雪花的线度接近,所以Ku波段受雨衰和雪衰的影响比较大。而降雨量越大,衰减越大,降雪的时候,一部分的雪会在空中形成雨滴,又会加剧衰减的程度。此表参考IEEE 521-2002标准:、和。频率与波长转换:。← 波长越短 波长越长 →← 频率越高 频率越低 →
相关
- 分子扩散分子扩散(英语:molecular diffusion),通常简称扩散,是任何粒子(气体或液体)于绝对零度以上之环境下的热力学运动。本行为的速率是温度、流体黏度以及粒子大小(质量)的函数。扩散解释
- 拉撒路现象拉撒路现象(英语:Lazarus sign),又称为拉撒路反射(英语:Lazarus reflex),是一种生理现象,发生在脑死病患身上。在病患已经被判定脑死之后,只要碰触到特定的脊椎位置,有部分病患(约13%)会
- 壶菌壶菌(英语:Chytridiomycota)是一类具有动孢子(英语:zoospore)的真菌。其名称来源于希腊文χυτρίδιον(chytridion),意思是“小壶”,因其产生动孢子的结构动孢子囊而得名。壶菌
- 埃索美拉唑埃索美拉唑(英语:Esomeprazole)是氢离子泵阻断剂,商品名为耐适恩(英语:Nexium);由阿斯利康研发并在瑞典上市。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及柔林格症候群(Zolli
- 乳铁蛋白1B0L, 1BKA, 1CB6, 1DSN, 1EH3, 1FCK, 1H43, 1H44, 1H45, 1HSE, 1L5T, 1LCF, 1LCT, 1LFG, 1LFH, 1LFI, 1LGB, 1N76, 1SQY, 1U62, 1VFD, 1VFE, 1XV4, 1XV7, 1Z6V, 1Z6W, 2BJJ
- 强迫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英文: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缩写:OCPD)是一种人格障碍,患者通常具有追求规则和控制、完美主义的特征;与强迫症患者不同,强迫型人格障碍人群通
- 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指的是对脊髓造成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的损伤,这可能会导致脊髓功能丧失。 常见的成因为车祸等造的外伤、或贯穿性脊髓炎等相关疾病,根据损伤位置的不同,病情也会有所差异,
- 阿尔弗雷德·塔斯基阿尔弗雷德·塔斯基(Alfred Tarski,1901年1月14日-1983年10月26日),美国籍波兰裔犹太逻辑学家和数学家。塔斯基1939年移居美国,一直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华沙学派成员
- 遗传学入门遗传学是一门研究基因的学科,其目的是尝试解释什么是基因以及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基因的作用,可以认为是现存生物从其远祖所继承下来的特质。而基因学所探索的其中一个方向
- 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玉素甫‧哈斯‧哈吉甫 (阿拉伯语:يوسف خاصّ حاجب; Yūsuf Khāṣṣ Ḥājib Balasağuni; 维吾尔语:.mw-parser-output .font-uig{font-family:"UKIJ Tuz","UK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