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精戒断综合征
✍ dations ◷ 2025-11-25 16:26:09 #酒精戒断综合征
酒精戒断症候群(英语:Alcohol withdrawal syndrome),是指在过度饮酒一段时间后,减少酒精摄取时可能发生的一连串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焦虑、颤抖、流汗、恶心、心跳过快及轻微发烧;严重时则可能会癫痫发作、出现幻觉及震颤性谵妄(简称 DTs)等情形。一般而言,戒断症候群会从停止饮酒约6小时后开始出现,24至72小时后症状最为剧烈,在7天后方才缓解。酒精戒断症常出现在对酒精依赖的人身上,多半出现于刻意或不经意减少酒精摄取量之后,其机制牵涉到大脑中的γ-氨基丁酸受体的反应能力下降。评估酒精戒断的程度时,一般会采用酒瘾戒断临床评估量表更新版(英语:Clinical Institute Withdrawal Assessment of Alcohol Scale, revised)(简称 CIWA-Ar)。治疗焦虑、失眠和戒断症状的常见疗法为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如氯二氮平(英语:chlordiazepoxide)或地西泮,给药量需依患者的症状决定。另会建议患者定期补充硫胺,若出现电解质不平衡与低血糖问题时,也需要接受治疗。在症状出现时就早期接受治疗者预后较佳。在西方国家,人生不特定阶段会发生酗酒问题者约占15%,其中近半数减少酒精摄取时会出现戒断症候群,而其中4%的患者会出现重大症状;此中高达15%者丧命。早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就留有对于此症候群的详细阐述记录,但一般认为,酗酒问题普及乃是始于19世纪。酒瘾者在停止喝酒后4 - 12小时内,就会开始出现肠胃不适、恶心和呕吐、全身疲倦、易累、心跳过速、流汗多、血压增高、体温上升、焦虑与烦躁不安、眼皮、嘴唇与双手发抖等戒断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全身性痉挛、意识障碍,以及妄想、幻觉及谵妄等精神病症状。第二天达高峰,然后维持5-7天。
相关
- MOA作用机制,亦称为作用机理(Mechanism of action (MOA)),在药理学和毒理学中是指一个特定分子(如药物分子、毒物分子)在分子层面上发挥特定药理或毒理作用的机理。一般而言,特定分子
- 清齿龈擦音清齿龈擦音(voiceless alveolar fricative)是辅音的一种。和此音对应的国际音标符号会因为此音是否有咝音还是无咝音而有所改变:清齿龈有咝音的特征:现代标准汉语(标准官话)中有此
- 重组蛋白质重组DN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脱氧核糖核酸。它是把一般不同时出现的DNA序列组合到一起而产生的。从遗传工程的观点来看重组DNA是把相关的DNA添加到已有生物的基因组中,比如细菌的
- ΧChi(大写Χ,小写χ,中文音译:西、喜),是第二十二个希腊字母。χ的ch是一个清软颚擦音,而标准读音则为.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
- 沃波尔罗伯特·沃波尔,第一代奥福德伯爵,KG,KB,PC(英语:Robert Walpole, 1st Earl of Orford,1676年8月26日-1745年3月18日,又译罗伯特·华尔波尔),英国辉格党政治家,罗伯特·沃波尔爵士(Sir Ro
- 张 钹张钹(1935年3月26日-),福建福清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奠基人之一。主要从事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分形和小波理论等研究。现任清华大学信息学院学术委
- 粗直语性俚语是人类性行为时说的一些暧昧语和脏话的总称,在各个地区都有一定的普遍性。性俚语的作用是增进性刺激,营造出放荡不羁的感觉。不过有时候性俚语亦是用来骂人的话。一些来
- 氯化亚砜氯化亚砜,又名亚硫酰氯、氯化亚硫酰、二氯亚砜等,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是SOCl2。常温常压下,它是无色或黄色、可蒸馏的液体,140°C时分解。SOCl2有时易与硫酰氯(SO2Cl2)相混淆,但
- 5-氟二甲基色胺5-氟-N,N-二甲基色胺(英语:5-Fluoro-N,N-dimethyltryptamine,简称5-fluoro-DMT,5-氟二甲基色胺)是一种色胺衍生物,类似于5-溴二甲基色胺和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二甲基色胺的氟取代
- 季风槽季风槽(英语:Monsoon trough),气象学名词,是热带幅合带的一部分,由跨赤道季风与偏东信风的幅合产生。季风槽中一般有降雨天气,亦不时有热带气旋在其中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