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戒断综合征

✍ dations ◷ 2025-04-04 11:37:39 #酒精戒断综合征
酒精戒断症候群(英语:Alcohol withdrawal syndrome),是指在过度饮酒一段时间后,减少酒精摄取时可能发生的一连串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焦虑、颤抖、流汗、恶心、心跳过快及轻微发烧;严重时则可能会癫痫发作、出现幻觉及震颤性谵妄(简称 DTs)等情形。一般而言,戒断症候群会从停止饮酒约6小时后开始出现,24至72小时后症状最为剧烈,在7天后方才缓解。酒精戒断症常出现在对酒精依赖的人身上,多半出现于刻意或不经意减少酒精摄取量之后,其机制牵涉到大脑中的γ-氨基丁酸受体的反应能力下降。评估酒精戒断的程度时,一般会采用酒瘾戒断临床评估量表更新版(英语:Clinical Institute Withdrawal Assessment of Alcohol Scale, revised)(简称 CIWA-Ar)。治疗焦虑、失眠和戒断症状的常见疗法为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如氯二氮平(英语:chlordiazepoxide)或地西泮,给药量需依患者的症状决定。另会建议患者定期补充硫胺,若出现电解质不平衡与低血糖问题时,也需要接受治疗。在症状出现时就早期接受治疗者预后较佳。在西方国家,人生不特定阶段会发生酗酒问题者约占15%,其中近半数减少酒精摄取时会出现戒断症候群,而其中4%的患者会出现重大症状;此中高达15%者丧命。早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就留有对于此症候群的详细阐述记录,但一般认为,酗酒问题普及乃是始于19世纪。酒瘾者在停止喝酒后4 - 12小时内,就会开始出现肠胃不适、恶心和呕吐、全身疲倦、易累、心跳过速、流汗多、血压增高、体温上升、焦虑与烦躁不安、眼皮、嘴唇与双手发抖等戒断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全身性痉挛、意识障碍,以及妄想、幻觉及谵妄等精神病症状。第二天达高峰,然后维持5-7天。

相关

  • 卫生条件卫生设施,是指涉及公共卫生及环境卫生(英语:Environmental health)的设施,包括净化饮用水和对人类粪便进行适当处理和处置,也包括排污(英语:Sewage)。避免人与粪便接触是卫生设施的主
  • 游牧民族游牧民族指一种群体,这种群体倾向从一处移居到另一处,甚少定居于一地。游牧是最早的人类社会形式,主要为狩猎采集。在古代,有很多不同的游牧民族,在农业产生之后,游牧民族逐渐定居
  • 詹姆斯·罗斯曼詹姆斯·E·罗思曼(英语:James E. Rothman,1950年11月3日-),美国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系系主任、Fergus F. Wallace名誉生物医学教授。他曾获得多种荣誉,包括哥伦比
  • 1-庚醇1-庚醇(英语:1-heptanol),又称为正庚醇,是一种醇类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3(CH2)6OH。正庚醇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难溶于水,但可混溶于乙醚或乙醇。
  • 环戊醇环戊醇,一种有机化合物。无色澄清粘稠液体,有令人愉快的芳香气味。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与醚、酮混溶。可由环戊酮与氢化铝锂在乙醚中室温加氢而得。也可由环戊酮在铬铜催化剂、加
  • 徐贤修徐贤修(英语:Shien-Siu Shu,1912年9月12日-2001年11月17日),中华民国数学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前国立清华大学(新竹市)校长、前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其子徐遐生是
  • ATCvet代码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英语: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ATC),是世界卫生组织对药品的官方分类系统。ATC系统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国唐代以前文章总集,严可均(1762年—1843年)编,共七百四十六卷。清代嘉庆年间开“全唐文馆”,严可均未获邀请,心有不甘,于是取材明代梅鼎祚的《文纪
  • 中间层中间层(英语:mesosphere)为地球大气层的一层,又称为中气层,其高度在50—85 km,下方是平流层,上方是热层。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因此其大气存在相当强烈的垂直方向的运动
  • 山顶山顶,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