豕果蝠(学名:),又译巴默果蝠,哺乳纲、翼手目、狐蝠科豕果蝠属下的单属种。而与豕果蝠同科的动物尚有斑翅果蝠、宽腭狐蝠、番果蝠、菲果蝠等之数种哺乳动物。
该物种是目前发现体型最大的穴居型蝙蝠,特征是缺乏门齿。繁殖期一年一次,雌性3岁达性成熟。1993年族群数量约有160只。
1975年,巴布亚新几内亚大学的生物学教授吉姆‧曼基斯在钦布省的一处洞穴发现距今12000年的豕果蝠骨骸。他认为这是一种已灭绝的巨型蝙蝠,并将其命名为Aproteles bulmerae,属名Aproteles意为“前端不完整”;种小名则是纪念发现该洞穴的考古学家苏珊‧巴默。
1977年,人类学家大卫‧辛德曼在沃普凯敏人的协助下,于路普路普文腾洞穴(Luplupwintem)首次发现活的豕果蝠。然而在尚未取得活体标本前,该地的豕果蝠族群已因猎人的滥捕濒临灭绝。直至十年后,澳洲动物学家提姆‧富兰纳瑞(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才再次于路普路普文腾发现复兴的豕果蝠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