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罗/诺伊曼效应

✍ dations ◷ 2025-09-10 19:12:06 #炮弹,物理现象,炸药

蒙罗/诺伊曼效应,是一种炸药爆炸相关的现象。在薄形的类圆锥状金属(凹形的研钵状或圆锥状空洞)内衬爆炸的炸药,爆炸时的能量会集中到类圆锥状的中心轴,金属内衬会沿着中心轴的方向化作高速的金属喷流的现象,在金属喷流方向上的目标物会被击出深孔。此现象就称为蒙罗/诺伊曼效应。

成形装药、高爆反坦克弹等,皆为此二种现象的混合应用。

蒙罗效应(英语:Munroe effect)为美国的科学家查理斯·E·蒙罗(英语:Charles Edward Munroe)于1885年所发现,在炸药引爆后方的圆锥体的顶点,其相对侧产生极为强大的穿透力的现象。此现象有时也被称为聚能效应(Shaped Charge effect)。

炸药在后方引爆,其冲击波由后方推进到达圆锥体顶点的过程中,于圆锥体的空心处沿中心轴交互作用,最后向前方喷发出来。

一般情况下,炸药爆炸时的冲击波会以球形向周围扩散,对特定目标仅有一部分能够有效命中,但若利用蒙罗效应就能将能量集中起来运用。

影响蒙罗效应的因素有以下几项。

诺伊曼效应(英语:Neumann effect)由德国科学家埃贡·诺伊曼(Egon Neumann)于1910年所发现,在蒙罗的圆锥体内部的顶点放上一层金属板(与顶部相同的类圆锥体金属),会产生比蒙罗效应更强的穿透力的现象。

爆轰于金属内部进行时,其所产生的超高压会令金属超过雨果弹性极限(日语:ユゴニオ弾性限界),从而赋予固体金属如液体般的可流动性,同时也拥有近似液体的性质。这时,被称为熔融体的金属块会以超音速向前方飞射而出。

一般而言,高温高压会被误认为是金属蒸发后的金属蒸气。但其实际上既不是金属蒸气也不是金属瓦斯一类的气体,而是超音速(超过5000m/s)拥有可塑性的固体金属,被称为金属喷流。

形成金属喷流的炸药要在爆炸时于金属内部以音速传播其冲击波到金属内衬,金属中的音速为3000 m/s ~ 4000 m/s。

穿透力的深度 可经下列公式算出。

铺置于类圆锥状金属内部的金属材质就称为金属内衬,依据材质不同,穿透力也有所不同。

但总体而言,密度越高的物质其穿透力也越高。在军事产品上,廉价的量产品是使用以拉伸压力机加工过的铜板,高性能的导弹一般使用钽合金。

蒙罗效应与诺伊曼效应在实际运用上经常被混合使用,但不称蒙罗/诺伊曼效应。

原因为查理斯·E·蒙罗才是发现者,虽然埃贡·诺伊曼进一步发现改良的方法,不过在混合使用的情况下,多半仅称为蒙罗效应。

相关

  • 平方平方平均数(Quadratic mean),简称方均根(Root Mean Square,缩写为 RMS),是2次方的广义平均数的表达式,也可叫做2次幂平均数。其计算公式是:在连续函数
  • 腐蚀性腐蚀性是指那些在接触时会破坏其他物质的化学品的特质。不同的腐蚀品可以腐蚀不同的物料,如金属及有机物等,但人们多关注于其对生物组织的伤害。“腐蚀”的英文名词“corrosio
  • 连续时间连续信号或称连续时间信号是指定义在实数域的信号,自变量(一般是时间)的取值连续。若信号的幅值和自变量均连续,则称为模拟信号。根据实数的性质,时间参数的连续性意味着信号的值
  • 石油化学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曾经存在的部门,1956年5月成立。1970年6月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和化学工业部合并,成立燃料化学工业部。1975年2月,撤销燃料
  • 苗圃苗圃(1979年2月22日-),中国大陆女演员,生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98届本科。苗圃的父母都是秦腔演员。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5岁时,就和父母一起登台演出。 2007年,苗圃
  • 第十八空降军第十八空降军(英语:XVIII Airborne Corps)是隶属于美国陆军的军级单位,是一支能在全球迅速部署的快速反应部队。前身是于1942年在波尔克堡成立的第二装甲军,1943年被改编为第十
  • 安藤宏基安藤宏基(日语:安藤 宏基 ,1947年10月7日-),大阪府池田人,原名吴宏基,安藤百福的次男,日清食品的首席执行官。1971年3月,从庆应义塾大学商学部毕业,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他曾致力
  • angel breath《Angel Breath》游戏封面《angel breath》(日语:エンジェルブレス)是2006年2月24日由戏画发售的恋爱冒险类型的成人游戏。游戏的形式为冒险游戏,并与《DUEL SAVIOR》中的故事相
  • 狭义相对论中的加速度狭义相对论中的加速度类似于牛顿力学中的概念,乃速度对于时间的微分。因为相对论中的洛伦兹转换及时间膨胀,时间与距离的概念变为复杂,因此“加速度”的定义也变得复杂。狭义相
  • 苗衷苗衷(1381年-1460年),安徽凤阳定远人,明朝政治人物、榜眼。永乐九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升翰林院编修,参与修撰《明太祖实录》。正统初年,杨士奇举荐其为讲官,后升任兵部尚书。致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