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尔代常数

✍ dations ◷ 2025-09-12 21:39:40 #光学,物质内的电场和磁场

韦尔代常数(英语:Verdet constant)是一个光学常数,用以描述某特定物质中的法拉第效应强度。

韦尔代常数对大部分物质来说是极小且与波长相关的,它在含有顺磁性离子(如铽离子)的物质中强度最强。韦尔代常数的最大实验值是在密火石玻璃或铽镓石榴红晶体(TGG)中被找到,这个材质有极佳的透光度,并且能够在相当的程度上抵抗激光光的破坏。然而,原子蒸气的韦尔代常数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比TGG还要大上几个数量级,但仅限在非常窄的波长区间内。杜伦大学的原子与分子研究团队表示,碱金属蒸气因此可作为光学隔离器(也就是光的二极管)。

法拉第效应具有着色性质(chromatic,意指和波长相关);因此,韦尔代常数在相当程度上是波长的函数。在波长为632.8奈米时,TGG中的韦尔代常数是 -134 rad/T‧m,在波长为1064奈米时,这个值掉到-40 rad/ T‧m。这个现象表示,在某个波长下依某旋光性而制作的仪器,会在较常的波长下表现出低得多的旋光度。许多法拉第旋光器和隔离器可以借由改变TGG棒插入磁场仪器的角度而加以调整。经由这个方式,仪器便可以在设计的范围内针对不同频率的激光光束进行调频校正。真正的多频光源(例如超短脉冲激光或是调频震荡激光)不会在整个波长频谱中看到一样的旋光性。

韦尔代常数以法国物理学家埃米尔·韦尔代(英语:Émile Verdet)的姓来命名。

相关

  • 人质人质,即是被俘虏者掳走的人(fuze:可牺牲的非战斗人员)。这词最早的用意是指在战争里,某一方将敌人的人捉走,然后向敌方提出条件,以方便威胁对方。但到了近代,人质一词意即被犯罪
  • 让-巴蒂斯特·毕奥让-巴蒂斯特·毕奥(法语:Jean-Baptiste Biot,1774年4月21日-1862年2月3日),法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在电磁学研究中曾提出知名的毕奥-萨伐尔定律。毕奥毕业于著名的法国
  • 噶盖噶盖(满语:ᡬᠠᡬᠠᡳ,穆麟德:Gʽagʽai,太清:Gʼagʼai;16世纪?-1600年),《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作噶盖扎尔固齐,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红旗人,清太祖努尔哈赤赐号“扎尔固齐”(满语:ᠵᠠᡵᡤ
  • 西山西山可以指:
  • 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社会型态,一般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重视社会福利,采用财产公有制,通常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由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
  • 法国二月革命法国二月革命(法语:révolution de Février;英语:French Revolution of 1848)是1848年欧洲的革命浪潮的重要部分之一,法国人民面对七月王朝的失政,成功推翻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菲
  • 罗伊·奥比森罗伊·奥比森(英语:Roy Orbison,1936年4月23日-1988年12月6日),也被称为“The Big O”,是一位美国创作歌手,最出名是他标志的墨镜,及个性鲜明强而有力的嗓音,所作歌曲曲式较复杂,富幽郁
  • 迈克尔·亚伯拉什迈克尔·亚伯拉什(英语:Michael Abrash)是一位专注于最佳化的软件技术作家与80x86组合语言程序员,他同时也是计算机图形学界的泰斗,曾在微软公司工作。他曾协助id公司的约翰·卡
  • 萧瑞芳萧瑞芳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本籍福建。萧瑞芳于1867年(同治6年)奉旨接替江国珍,于台湾地区担任台湾水师协副将。而隶属台湾镇之下的此官职是台湾清治时期的这阶段,全台湾的海防军
  • 昆仑石碑昆仑石碑,是一种清朝乾隆时期的具有独特形式的石碑。石碑采用汉白玉,而非像他的名称一样。石碑的顶部为圆弧形,寓意旭日东升。石碑下面的基座刻有粗犷的海波纹形状,寓意海水江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