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启蒙,也被称为新启蒙运动,是1980年代席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思想界一场风潮。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通常被认为是中国的启蒙运动, 唯独胡适坚持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1930年代特别是1936-1937年,中国共产党发起了一场新启蒙运动,又称新理性运动,但很快终结。
八十年代文化热时期,启蒙再次被提出,由于与五四运动相区别,被称为新启蒙。文革后,王提出“新启蒙”,要求重新发扬“五四”启蒙精神,得到广泛认同。
新启蒙一词的提出,与王元化有关。王本人是19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启蒙运动的参与者。许纪霖认为,青年王元化投身革命有他所理解的五四精神之推动。 张汝伦认为,王元化在文革后对人道主义的阐扬和新启蒙的提倡体现了他的五四血统。
据李锐回忆,1988年10月,《新启蒙》第一期创刊,到1989年4月,共出了四期。第五、六期已经编好,由于六四事件,从第五期就被勒令停刊了。第一期有两篇重要论文:童大林的《中国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运动》,王元化的“为五四精神一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