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include>
强烈热带气旋瓦亚努(英语:Severe Tropical Cyclone Vaianu)为南半球的一个热带气旋,其在2006年2月11日形成,路径一路向南移动穿越斐济与汤加之间的海域,并进入冷水区而逐渐减弱,最终在2月16日消散,瓦亚努的巅峰强度约为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第一级,其虽未直接吹袭陆地,但其所带来的大风与强降雨仍造成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发生洪水,部分岛屿亦有农作物损失。
2月9日晚间,斐济气象局表示有一股热带性低气压在瓦努阿岛东北部约140公里之海面上的热带辐合带发展,并给予代号“12F”,虽然其原先发展位置处在风切变较不利发展处,但仍持续向东南方移动。次日,该低压系统持续朝东南方前进,此时系统进入较有利发展的环境,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随后在协调世界时18时将其升格为热带性低气压并给予编号“11P”。2月11日,该低压系统的结构开始有显著的发展,斐济气象局在协调世界时12时将其升格为一级热带气旋,并给予命名“瓦亚努”。
瓦亚努被升格时位于瓦瓦乌群岛西北方约190公里之海面上,此时瓦亚努受副热带高压的高压脊的引导气流作用下,转向西南方继续移动。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2月12日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在不久后将其升格为一级热带气旋。瓦亚努持续增强,并从汤加以西的海面经过。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指出,瓦亚努在2月13日协调世界时12时达到巅峰,一分钟最大持续风速约为140千米每小时(39米每秒;76节),随后斐济气象局则指出其巅峰的十分钟最大持续风速约为130千米每小时(36米每秒;70节),并将其升格为三级强烈热带气旋。
瓦亚努掠过奥诺劳岛及汤加塔布岛之间后,继续向南移动并维持一段时间的强度,随后加速进入新西兰气象服务有限公司驻惠灵顿热带气旋警报中心的责任区。此时系统已进入风切变较强及海水温度较低的海域,瓦亚努的强度持续减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2月15日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瓦亚努在2月16日逐渐失去热带气旋的特征,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协调世界时6时判定其已转化为温带气旋。而在公海追踪此系统动态时,仍观测出转化为温带气旋的瓦亚努仍是一股强烈的风暴。
2月10日早些时候,斐济气象局针对纽阿福欧岛与纽阿托普塔普岛发布热带气旋警报,并在翌日将警报范围扩大到整个汤加。2月11日晚间,斐济气象局对瓦瓦乌群岛、哈派群岛及诺穆卡岛发布烈风警报,并于2月12日取消警报,而汤加南部则被纳入在热带气旋警报范围,直至2月14日所有警报取消发布。在风暴影响最剧烈期间,斐济气象局针对拉乌群岛发布强风警报与长浪警报。
在瓦亚努影响最剧烈的期间,富阿阿莫图国际机场测得68千米每小时(19米每秒;37节)的最大持续风速与100千米每小时(28米每秒;54节)的最大阵风,并在协调世界时2月13日14时测得最低气压995百帕斯卡,降雨量亦达97.7毫米。由于瓦亚努主要在海面上活动,对于陆地的影响有限,但仍对汤加部分地区造成影响,在汤加塔布岛及埃瓦岛造成大范围的农作物损失,约有百分之七十的香蕉被风暴摧毁,而部分地区皆有停电情形,约一周的时间才完成复电。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低洼地区则发生洪水,风暴造成该地区树木与瓦砾倒塌,部分学校因此被迫关闭,而该市亦封闭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