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斯效应

✍ dations ◷ 2025-08-02 14:20:09 #苏斯效应

苏斯效应是由化石燃料释放的CO2,其中13CO2贫化且不含14CO2,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碳的重同位素(13C与14C)浓度比率改变。 以最早提出这种效应影响放射性碳定年法精度的奥地利化学家汉斯·苏斯(英语:Hans Suess)命名。现在苏斯效应也用于研究气候变化。这一术语最初用于描述大气层中14CO2被稀释的现象。后来这一概念也被扩展用于13CO2的贫化以及其他碳库如海洋与土壤。

碳元素有3种天然起源的同位素。地球的约99%的碳是碳-12 (12C),大约1%是碳-13 (13C),痕量的碳-14 (14C)。12C与13C是稳定同位素,而14C放射性衰变为氮-14 (14N),半衰期为5730年。地球上的14C几乎都是大气层上部的宇宙射线产生:由一个热中子替换了14N中的一个质子产生一个14C。 极少量14C是其他放射性过程产生,如大气层核爆炸。天然14C产生与消耗达到平衡,因此大气层中14C长期保持稳定。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摄入大气中的14C。动物吃掉植物(或其他动物)而摄入14C到体内。因此,活着的植物与动物体内的14C与12C比率与大气层中的CO2的相同。生物体死亡后不再与大气交换碳,因而不再摄入新的14C。放射性衰变逐渐耗掉生物体内的14C。这是放射性碳定年法的基础。

陆生植物光合作用固碳时,贫化分馏了13C。这种贫化在C4较为轻微,但在C3植物非常明显。绝大部分化石燃料起源于几亿年来的C3生物体。C4植物直到6百万至8百万年前才变得常见。

化石燃料如煤、石油是由几亿年至几千万年前的C3植物沉积而成。这是14C半衰期的几千倍,因此化石燃料中的14C已经完全衰变了。 化石燃料与大气层的同位素丰都相比也是亏损13C。所以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到大气层中的13C与14C都严重亏损。

相关

  • 遗体保存技术遗体保存技术(英语:Embalming)指通过化学药物及其他科学技术的方法,将人的遗体作短期或长期保存,防止遗体腐烂。
  • 达喀尔达喀尔(Dakar)是塞内加尔的首都,位于佛得角半岛,面朝大西洋海岸。它是塞内加尔最大的城市,位于非洲大陆最西端,因此对于泛大西洋和欧洲贸易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启运点,这也帮助了达喀
  • 子宫出血经血过多(Menorrhagia)描述女性在月经期间经血量过多的情形,属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一种。非正常的子宫出血可能肇因于生殖道结构异常、无排卵(英语:anovulation)、出血疾病、激
  • 农地耕地在地理学上是指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地球上1亿480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中大约有3100万是可耕地,但目前可耕地面积正以每年10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流失。而耕地流失的主因
  • 自循环解释器自循环解释器(英语:Meta-circular evaluator)是元解释器(Metainterpreter,或Self-interpreter)的一种。自循环解释器不仅是在解释型语言中写成(如Scheme的自循环解释器是在Scheme中
  • 自旋倾斜一些反铁磁材料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下表现出非零磁矩。这种效应归因于自旋倾斜,通过这种现象,自旋绕其轴线倾斜一个小角度而不是精确地共线。 自旋倾斜是由于两个因素相互竞
  • 兑姓兑姓,读duì,一个中国姓氏,人数较少,一说“队姓”,一说本姓“锐姓”。传商朝西伯侯姬昌(后周文王)造八卦,其中“兑”卦指西方,亦指泽。西周中央军称为“王兑”,表所在西方,有将士以军队
  • 温菲尔德 (科罗拉多州)温菲尔德(英语:Winfield)是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查菲县的一个非建制地区。该地的面积和人口皆未知。温菲尔德的座标为38°59′08″N 106°26′24″W / 38.98556°N 106.44000°W
  • 欧阳和欧阳和(1387年-1428年),字永和,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六十一都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江西乡试八十六名。永乐十年(1412年),参加壬辰科会试,得贡士会试十三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六
  • 阿卜杜勒·拉希姆 (法官)阿卜杜勒·拉希姆爵士(乌尔都语:صاحب عبدالرحیم,孟加拉语:সাহেব আব্দুর রহিম,1867年9月7日-1952年),尊称萨希卜(乌尔都语“先生”之意)。是英属印度的一名法官和政治家,也是全印穆斯林联盟的主要成员。他于1929年至1934年担任印度人民联盟主席,1935年至1945年担任印度中央立法会议主席。他的儿子贾拉鲁丁·阿都拉欣后来出任巴基斯坦的外交部部长和驻法国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