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巴宾斯基综合征

✍ dations ◷ 2025-04-18 12:23:37 #安东-巴宾斯基综合征

安东-巴宾斯基综合征(Anton–Babinski syndrome),又叫安东综合征,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脑枕叶损伤的表现。这种脑损伤的患者属于皮质盲,虽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自己能够看得见东西,他们仍然坚称自己是能够看到东西的。由于不承认自己失明,此症状被从虚构症中排除。该病征的命名者是Gabriel Anton和Joseph Babinski。

安东综合征最多见于中风之后,也见于某些头部损伤中。神经病学家 Macdonald Critchley 曾经详细地描述了这种病征:

双侧枕叶的突然障碍有时会导致暂时性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是意识的混乱。通常在某个患者出现这种病征的几天之后,他的亲人或者护士才会发现他们已经不能够看见东西。不是因为病人不愿意主动告诉别人自己已经失明了,而是他们通常会表现的似乎看得见东西一样,对周围的人产生误导。只有发展到患者经常的撞到家具上,打翻东西或者很难找到自己要走的路时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患者还有可能朝墙或者关着的门的方向走。只有当患者开始生动的描述他周围并不存在的人或者事物的时候,才会引起周围人们更大的注意。这种病征同时表现了疾病感缺失和虚构症两种姊妹病征,其中虚构症对语言和行为都产生了影响。

这种病征与盲视完全相反,虽然盲视患者声称自己看不到东西,但是他们的某些感觉却仍十分可靠。

尽管有很多相关的理论,为什么病人会否认自己失明到目前还不清楚。其中一个理论认为,脑损伤导致视皮层与大脑的语言中枢之间的通讯受阻。视皮层能够接收到视觉输入,但是不能对这些输入进行解析,大脑中的语言中枢就虚构了一系列的视觉反应。

安东-巴宾斯基综合征曾经出现在美国电视剧豪斯医生的‘Euphoria, Part 1’和‘Euphoria, Part 2’两集中。节目中将病因归结为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但事实上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通常不会引起这种病征。

在Rupert Thomson的犯罪小说就是以这种病征作为题材的。作家Peter Watts的科幻小说Blindsight中也提到过安东综合征。Raj Patel 的作品The Value of Nothing中也频繁的提到了这种综合征。

相关

  • 维珍尼亚理工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英语: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简称弗吉尼亚理工大(英语:Virginia Tech),是一所创建于1872年的综合性公立赠地大学,在美国
  • 鞘内鞘内(intrathecal、<intra- + theca、IT、"within a sheath">、脊髓内、鞘内注射、脊髓腔内注射)指某些东西"发生在"或"引入到"鞘内部(一般而言指脑或脊髓蛛网膜(arachnoid
  • 一捻金一捻金,中药方名,其来源为《古今医鉴》。大黄、槟榔、黑丑、白丑、人参五味,各等分,研为细末。每服0.3~0.6克,蜜水调下。有祛痰、通便、消食导滞的功效,常用于腹胀、便秘、痰盛、喘
  • 冈格阿纳加尔冈格阿纳加尔(Ganganagar),是印度拉贾斯坦邦Ganganaga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10788(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210788人,其中男性115412人,女性95376人;0—6岁人口27939人,其中男1544
  • 无声婚礼《无声婚礼》(英语:,罗马尼亚语:)是一部2008年罗马尼亚电影。导演是霍拉蒂乌·马拉埃雷,是他导演的首部剧情长片。影片以似乎荒诞而超现实的形式刻画了一段以欢笑包装下的悲剧故事
  • 天云山传奇《天云山传奇》是中国导演谢晋1980年执导的电影,据鲁彦周小说《满山杜鹃红》改编,是一部反思“反右”运动的影片。当时曾激起普遍、强烈的社会反响,不过现在看来电影手法已有些
  • 永田德本永田德本,出生于永正10年(1513年)卒于1630年3月27日(宽永7年阴历2月14日)、是日本战国时代后期至江户时代初期有名的医师。被称为“甲斐的德本”、“十六文先生”和“日本医圣”
  • 安真佑安真佑(英语:Amy,1983年5月1日-),台湾女艺人,本名叶庭蓁,出生于台湾台北市,以女子团体“Fantasy 4”成员之一出道。1997年参加小室哲哉在台举办的“小室魔力TK秀”,并在小室魔力TK秀挺
  • 大卫·施特劳斯大卫·施特劳斯(德语:David Friedrich Strauß,1808年-1874年),德国自由新教神学家、作家。他对“历史中的耶稣”的描写,对其神性的否认,对当时普遍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产生影响。他与蒂宾根学派有关联,该学派对《新约》、早期基督教和古代宗教的研究产生革命性影响。他是对历史中耶稣的探索的先驱。
  • 池子华 (1961年)池子华(1961年8月-),男,安徽涡阳人,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红十字会第十届、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1991年以同等学力考入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历史学家茅家琦、方之光教授,1994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5年12月任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1996年7月任河北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史、红十字运动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等多项。著有《中国近代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