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比沙可啶
✍ dations ◷ 2025-11-24 18:32:38 #比沙可啶
比沙可啶(英语:Bisacodyl)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用作刺激性缓泻剂。它直接作用于大肠,产生肠道蠕动,通常用于缓解便秘,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管理以及诸如结肠镜检查等医学检查前的肠道清洁。比沙可啶是二苯基甲烷的衍生物。由于结构与酚酞相似而于1953年首次被作为泻药使用。比沙可啶肠溶片,便塞停,Bisacolax等。片剂通常睡前口服,至少6小时候起效,起效相对迅速突然,尤其一次性服用超过10毫克。通常剂量为5毫克或10毫克,30毫克可用于术前彻底清洁肠道。如果服用最大剂量,可能会导致突然,极强效且不可控的肠道蠕动,应做好准备措施。服用比沙可啶前后2小时不得服牛奶或抗酸药,否则有可能会破坏包衣刺激胃粘膜。如果晚间服药过早,有可能会在夜间起效。栓剂通常使用后15至60分钟起效,如果需要达到强效泻剂或灌肠剂效果,可一次性使用2枚栓剂。首次排泄数小时后会有二次作用,直到直肠内没有比沙可啶残留。比沙可啶刺激大肠神经末梢,引起肠反射性蠕动增加而导致排便。它也是一种接触性泻药,可抑制结肠内钠、氯及水分的吸收,使肠内容积增大,引起反射性排便。比沙可啶对小肠的作用可忽略不计;刺激性泻药主要作用于大肠。
相关
- 人类自愿灭绝运动人类自愿灭绝运动(英语:Voluntary Human Extinction Movement,简称VHEMT)是一场号召所有人放弃生育,逐步实现自愿性人类灭绝的环保运动。运动的支持者认为人类灭绝可以防止环境恶
- 庆大霉素庆大霉素(或称见大霉素,Gentamicin,商品名Garamycin)是一种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皆有治疗效果。适应症包含骨头感染(英语:osteomyelitis)、心内膜炎、骨盆腔发炎、脑
- 社会生物学实证主义 · 反实证主义(英语:Antipositivism) 结构主义 · 冲突理论 中层理论 · 形式理论 批判理论人口 · 团体 · 组织(英语:Organizational theory) · 社会化 社会性
- 传播途径在医学、公共卫生、生物学、传染病学中,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原宿主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并入侵新感染者的过程。这词特指微生物从一个个体传播到另一个个体并可以
- 派生变化派生变化,又译作衍生变化,(英语:Morphological derivation)在语言学中指的是借由改变原词的句法范畴(英语:Syntactic category)和/或增加实质性而非语法性的含意,从而使现有单词产生新
- 子音辅音,或称子音,在调音语音学中是语音的一类,与元音相对,发音的调音环节中气流在调音器官某一部分受到完全或部分阻碍。辅音的发音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成阻——持阻——除阻。这三
- 多不饱和脂肪酸多元不饱和脂肪是两类不饱和脂肪之一,分子中有多于一个双键,相比之下单元不饱和脂肪则只有一个双键,其余为单键。它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常见的这类脂肪包括亚麻油酸及次亚麻油酸
- 施泰茨托马斯·阿瑟·施泰茨(英语:Thomas Arthur Steitz,1940年8月23日-2018年10月9日),美国生物化学家,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施泰茨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1962年本科毕
- 陈发虎陈发虎(1962年12月-),陕西丹凤县人,自然地理学家和环境变化专家。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系,1987年、1990年又取得兰大自然地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担任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 闻邦椿闻邦椿(1930年9月-),中国工程机械专家。原籍浙江温岭,生于浙江杭州。1955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机电系,1957年毕业于该院机械系研究生班。东北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