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丙环类

✍ dations ◷ 2025-04-25 01:21:37 #氮丙环类
氮丙环,也称环乙亚胺、氮杂环丙烷、吖丙啶、环乙胺、氮丙啶、乙烯亚胺,是氮原子取代环丙烷的一个碳原子形成的杂环化合物,分子式为C2H5N。氮丙环在室温下是无色易流动的液体,有强烈的氨味,有毒。它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也是很多合成药物的前体。氮丙环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分类中属于2B类致癌物质,可能会造成癌症。广义上,氮丙环指任何含有简单环丙啶环系(三元氮杂环丙烷环系)的化合物,即简单氮丙环的衍生物。与其他三元环体系如环丙烷、环氧乙烷类似,氮丙环中的键角约为60°,与sp3杂化碳的109°28'相差较大,含有香蕉键。它有碱性,但不如非环系脂肪族胺化合物强,pKa为7.9。氮丙环中的角张力还能增高氮反转的能垒(能量障壁)。这个能垒的高度允许分隔其衍生物的反转异构体的分离,例如N-氯-2-甲基氮丙环的顺-和反-反转异构体。氮丙环可通过多种方法合成。α-卤代胺或β-氨基醇都可发生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生成氮丙环环,分别称为Wenker合成(1935)及Gabriel氮丙环合成(1888)。用氨基醇反应时,需要先将羟基转化为一个较好的离去基团。先由叠氮化物光解或热解制得氮烯,再让其与烯烃加成,可以很顺利地制得氮丙环环。氮烯也可由二乙酸碘苯与磺胺反应,或由下图中的化合物裂解制得乙氧羰基氮烯:烯烃与叠氮化物发生环加成反应生成三唑啉,再让三唑啉热分解生成氮气及氮丙环。在叠氮化钠作用下,环氧化合物开环生成叠氮化物,再用三苯基膦还原,放出氮气,也可得到氮丙环。也可由肟与格氏试剂反应制备某些氮丙环,称为“Hoch-Campbell氮丙环合成”:氮丙环的氮类似于仲胺,可在不开环的情况下发生取代反应。与三聚氰氯的产物三乙烯三聚氰胺可在感光材料中用作坚膜剂:氮丙环易与亲核试剂反应开环,其中醇解和氨解反应是相应制备反应的逆反应。与有机锂试剂和吉尔曼试剂等碳亲核试剂也可反应。此类的反应有很多应用,如在奥司他韦全合成中,有一步利用了氮丙环环在叠氮三甲基硅烷(TMSN3)和不对称配体作用下的不对称开环反应:一些N-取代且两个环碳原子都连有吸电子基的氮丙环光解电环化开环生成亚甲胺叶立德,并可被特定的亲偶极体捕集,发生1,3-偶极环加成反应。很多氮丙环衍生物都是药物,包括噻替哌、三乙烯三聚氰胺和三乙烯亚胺苯醌。噻替哌是一种抗癌药物,可由三氯化磷与硫反应先制得三氯硫磷,再与三分子的氮丙环反应合成。氮丙烯是在氮丙环分子中加上一个双键形成的化合物,有两种,双键为C=N键的称为“1-氮丙烯”,双键为C=C键的称为“2-氮丙烯”。氮丙烯母体尚未发现,1-氮丙烯的衍生物已有报导。另外,将氮丙环的氮换为氧和硫,则可分别得到环氧乙烷与环硫乙烷(噻丙环),性质与氮丙环有些相似。

相关

  • 医学院医学院是高等教育体制下的一个学院,课程安排主要是以培养和医学相关专门人才和研究人员为目的。医学院的科系和研究所,大致可分为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部分包括了医学
  • 绝症绝症(英语:Incurable deadly disease)是医学意义上无法医治的致命永久性疾病。有些疾病在以前是绝症,之后出现治疗方法后就不再是绝症,所以绝症这个词有时效性。某些疾病在医理上
  • 尸检验尸亦称尸体解剖、尸体检验、尸检,是一个彻底检查尸体的医疗程序,以确定死亡的原因和方式并评估任何可能存在的疾病或损伤。通常由病理学家、法医或验尸官等专门人员行验尸工
  • 啮齿目源性松鼠形亚目 Sciuromorpha 河狸亚目 Castorimorpha 鼠形亚目 Myomorpha 鳞尾松鼠亚目 Anomaluromorpha 豪猪亚目 Hystricomorpha啮齿目是哺乳动物中的一目,其特征为上颌和下颌
  • La5d1 6s22, 8, 18, 18, 9, 2蒸气压第一:538.1 kJ·mol−1 第二:1067 kJ·mol−1 第三:1850.3 kJ·mol主条目:镧的同位素镧,是一种化学元素,元素符号为La,原子序数为57。是一种柔
  • 神经冲动动作电位(英文:action potential),指的是静止膜电位状态的细胞膜受到适当刺激而产生的,短暂而有特殊波形的跨膜电位搏动。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被称为兴奋性,有这种能力的细胞如
  • 提谟克勒翁提谟克勒翁(英语:Timocreon),约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前期。古希腊罗德斯的抒情诗人与挽歌作者,他由于支持波斯人占领该岛而被驱逐。他也是地米斯托克利和莫尼德斯的政人。他的诗作现
  • 主宾动语序凡是在句子中,主语(S)、宾语(O)、动词(V)按照“主-宾-动”的顺序排列,这种语序就是主宾动语序(SOV,Subject–Object–Verb)。在众多的自然语言中,此种语序为最常见者。语序为SOV的语言倾
  • 语言相对论语言相对论(英语:linguistic relativity),也称为萨丕尔-沃夫假说(英语:Sapir–Whorf hypothesis),由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爱德华·萨丕尔(Edward Sapir)及其学生本杰明·李·沃夫(Benjami
  • 显著性差异显著性差异(ρ),是统计学上对数据差异性的评价。当数据之间具有了显著性差异,就说明参与比对的数据应该不是来自于同一总体(population),而是来自于具有差异的两个不同总体,换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