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汴洛语音

✍ dations ◷ 2025-09-13 11:40:01 #宋代汴洛语音

宋代汴洛语音即宋代汴京及洛阳一带的方言音系,演变自古代洛阳读书音。宋室南渡之后,陪都临安可能也通行类似的语音。

宋朝官方先后修过几本韵书,但这些韵书都承袭《切韵》的系统,极少反映当时实际语音。要准确构拟宋代音系,主要材料来源于邵雍的《皇极经世声音唱和图》和宋朝词人的用韵情况,尤其是邵雍的音系和《切韵》、《广韵》所反映的音系不同,却能和北宋汴洛人士邵雍、程颢、程颐等人的诗文用韵两相吻合。《皇极经世书》用图表来归类口语的语音,声母的图叫做音图,韵母的图叫做声图。但该书有浓厚的象数学色彩,用天地来比附语音的声韵,增加了研究的困难。

周祖谟拟音如下:586-590:

李荣拟音如下:170-173:

两人构拟的主要区别在于:

宋代音系比唐代音系进一步简化了,在一些重要的特点,已经有了早期官话的雏形。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中古汉语的全浊音全部清化成相应的清音。在邵雍的音图上,全浊音分成两类,称为“火”的一类,排在不送气清音的下面,称为“石”的一类,排在送气清音的下面。分类的情形,和现代普通话一样,平声属于送气的一类,仄声属于不送气的一类。因此,中古汉语三组对立的格局,就变成只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了。

另外中古汉语的微母从鼻音m(可能经过短暂的ɱ阶段)变成擦音v,排在同部位的f下面。

周祖谟拟音如下:596-598:

在邵雍的声图上,入声字不是配鼻音结尾的阳声字,而是配元音结尾的阴声字,例如“舌”字,不和“千典旦”一组,而是和“多可个”一组,“六”字不和“宫孔众”一组,而和“牛斗奏”一组。只有以-p结尾的“十”、“妾”等字和-m结尾的字排在一起(但是自成一组)。这说明中古汉语的-t、-k韵尾都脱落了,可能弱化成喉塞音ʔ,也可能变成i、u,只有-p韵尾保存下来。

另外音图的“开发收闭”大致相当于韵图的一二三四等,“自思寺”三字不排在有i介音的“收”列下而排在无介音的开列下,可见这类字韵母已经变成ɿ了。

宋代汴洛语音与之前的《切韵》音系和之后的《中原音韵》音系相比,拥有如下特点:

相关

  • 碳氧化物碳氧化物是指只由碳与氧组成的化合物。最简单常见的碳氧化物包括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除了这两种为人熟知的无机物,碳与氧其实还能构成许多稳定或不稳定的碳氧化物,但在
  • 古吉拉特人古吉拉特人(古吉拉特语:ગુજરાતી)是一个来自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传统族群,讲古吉拉特语,其属于印度-雅利安语支。古吉拉特人在创业和企业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圣雄甘地、瓦拉巴
  • 来岛海峡来岛海峡(日语:くるしまかいきょう)是位于日本濑户内海中部爱媛县今治市和大岛之间的海峡,也和鸣门海峡及关门海峡并列为日本三大急潮之一。来岛海峡附近一带属于濑户内海国立公
  • 郭柏鹭郭柏鹭(1997年9月25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因父亲将其照片上传至网易相册后被网友发现并广泛转载而出名,目前出演过多部电视剧以及广告片,是中国大陆地区的著名童星。
  • 贝蒂尔·奥林贝蒂尔·戈特哈德·奥林(Bertil Gotthard Ohlin,1899年4月23日-1979年8月3日),瑞典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学士(B.A.)就读于隆德大学,硕士就读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与哈佛大学分别取得 M
  • 石森达幸石森达幸(1932年1月11日-2013年6月5日)是日本的男性声优、演员,长崎县的现在是无人岛的端岛(通称:军舰岛)出身,血型B型。从属于ARTSVISION。
  • 朱宝玉若瑟·朱宝玉(Joseph Zhu Baoyu,1921年7月2日-2020年5月7日),是中国罗马天主教的一位主教,为天主教南阳教区主教。朱宝玉于1921年7月2日出生在河南省的Pushan。他在6岁的时候父亲
  • 安东尼·卡洛安东尼·阿尔弗雷德·卡洛爵士 OM CBE(Sir Anthony Alfred Caro 1924年3月8日-2013年10月23日),或译安东尼·卡罗,是一名英格兰雕塑家,以创作的抽象艺术雕塑和金属雕塑出名。他出生于英格兰新莫尔登的一个犹太裔家庭,是家中老幺。三岁时,他做股票经纪人的父亲搬家到萨里郡小村Churt。他在查特豪斯公学上学时,校长将他引荐给查尔斯·惠勒。学校放假的时候,他前往法纳姆艺术学院(Farnham School of Art,今创作艺术大学)惠勒的工作室进修。后来,他又就读了剑桥大
  • 圆畸节蜱圆畸节蜱(学名:)为节蜱科畸节蜱属下的一个种。
  • 一髻佛母一髻佛母,又称伊迦惹吒菩萨(梵名 Ekajatā-raksha)、一髻罗刹王菩萨,佛教佛母之一,专门护持行者出世间之成就,也是准提菩萨的护法。或说是观世音菩萨、般若菩萨或普贤王佛母的化身,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讲法不同。藏名阿仲玛或阿松妈 (意即密咒护持母),梵名伊迦惹纪(Ekajatī),即一发髻之意。 藏文: ཨེ་ཀ་ཛ་ཊཱི་, རལ་གཅིག་མ་。汉译为一髻母、独髻母。根据宁玛派说法,其形象为一头双臂,身体为青黑色或褐红色,仅有一目,位于额头中央,一齿尖锐,状如普巴杵,牙尖向下,一髻撑天,头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