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丢·彼拉多

✍ dations ◷ 2025-05-19 13:28:28 #生年不详,36年逝世,古罗马人,新约圣经中的人,自焚者,罗马帝国境内的犹太人和犹太教

庞提乌斯·彼拉多(拉丁语:Pontius Pilatus;古希腊语:Πόντιος Πιλᾶτος;?-36年),天主教译为般雀·比辣多,是罗马帝国犹太行省的第五任总督(行政长官(英语:Prefect);26年-36年在任)。他最出名的事迹是判处耶稣钉十字架。由于总督的职责,他是罗马皇帝在犹太地的最高代表。

关于彼拉多的资料,来自四福音书、斐洛、约瑟夫斯和塔西佗的少许记录。碑文‘彼拉多之石’更确定了他曾经担任犹大总督的职务。根据这些资料,彼拉多可能是平托家族骑士团中的一员,并在公元26年接续了第四任总督瓦伦利亚斯·格拉特斯的治理。他一上任,就冒犯治下百姓的宗教传统,受到了斐洛与约瑟夫斯的斥责。根据弗拉维奥·约瑟夫斯所说,在残酷镇压撒玛利亚暴动之后,他被召回罗马,时间正好在年事已高的罗马皇帝提庇留死后回去,卡利古拉继位,即公元37年3月16日。继任总督的是马赛鲁斯。

在所有四卷福音书中,彼拉多回避处死耶稣的责任。在《马太福音》中,彼拉多洗手以示不负处死耶稣的责任,且不情愿地送他上刑架。在《马可福音》中,描述耶稣并未对罗马帝国策反,彼拉多是不情愿地行刑。在《路加福音》中,不单单是彼拉多否认耶稣对帝国策反,而且犹地亚的王,加利利的分封王希律·安提帕斯,均找不出耶稣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在《约翰福音》中,彼拉多说:‘我没发现他有什么罪过’,并且向犹太人讯问是否可以把他释放。

学者常常争辩当如何解释关于彼拉多的描述。而在1961年发现的、刻有本丢·彼拉多的彼拉多之石,也为学者们所争议。

对于彼拉多的出生与早年事例,历史所载甚少。

古老传说中,彼拉多的出生地是今日意大利中部的阿布鲁佐地区、当时称为萨姆尼地区的比森蒂小村庄。有一个罗马小屋被称为是“比森蒂的彼拉多之屋”。有的苏格拉传说则称彼拉多诞生于福廷格尔,佩思郡高地的一个小村里。

也有人认为西班牙的塔拉戈纳和德国的福希海姆是彼拉多的出生地,但由于他是罗马公民,所以最可能出生于意大利中部。

尤西比厄斯根据早期的伪经,表示彼拉多在罗马暴君卡利古拉统治时期(公元37-41)生活不如意,被流放至高卢,最后在维也纳自杀。10世纪的历史学家耶拉波利斯的阿加皮亚斯在他的《综合历史》中,表示彼拉多在公元37/38年,即卡利古拉统治的第一年自杀。

其它的传说,则指出他死在瑞士的彼拉多山。

第一份有关彼拉多的物理证据发掘于1961年,即在犹大省府-凯撒利亚;玛丽蒂娜的罗马剧院里,则发现了一块彼拉多之石的石灰石,作为效忠提庇留的印记,石头上刻有ECTVS IUDA (通常被读作praefectus Iudaeae), 即犹大总督。早期犹大省的执政官都是持‘罗马总督’头衔。后来于公元44年起,库斯皮乌·法度斯继任以后,则改为‘检察长’头衔。碑文被安东尼奥弗拉瓦所领导的小组发现,年代记录为公元26-37年。碑文目前被安置于以色列博物馆,副本被存置于凯撒利亚。

本丢·彼拉多的官衔,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应该是检察长,因为塔西佗曾如此称呼他。然而于1961年,在凯撒利亚·玛丽蒂娜圆形露天剧场遗址上所发现的、被命名为“彼拉多之石”的石灰石碑文——致提庇留·凯撒·奥古斯都——上称呼彼拉多为“犹大利亚总督”。

犹大地的执政官衔在《新约》时期有许多变化。公元6年撒玛利亚、犹大和以东地区第一次被罗马帝国兼并为犹大省(Iudaea) 公元66年,犹太人叛乱时,该地区由骑士团(相对低级的执政官)来统治。他们持有罗马总督的官衔,直至希律·阿格里帕一世受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于公元41年封为犹太国王为止。希律·阿格里帕去世的公元44年,以东改由罗马直接统辖,执政官改称为检察长。“检察长”除了无法直接掌管财政之外,其余与总督的等级及功能没有区别。相同年代的考古结果以及文献,再者根据凯撒利亚的石碑文,公元6年到41年之间以“总督”来称呼当地的最高长官是正确的。

总督或检察长的主要权责与军事有关,当然他们在当地为皇帝征税,并拥有一些审判权。其他的世俗管理则交付地方政府:地方议会或是民族自治,比如犹大和耶路撒冷,即交由犹太议会以及他们的议长-大祭司。但是,任命大祭司的权柄至公元41年为止,均在罗马的叙利亚使节或是彼拉多时期的犹大总督手中。例如,大祭司该亚法被瓦利亚斯·格拉托斯任命为希律圣殿的大祭司,后被叙利亚使节卢西亚斯·维特留斯(即后来的罗马皇帝维斯帕先)解职。一般来说,彼拉多驻守在凯撒利亚,但是常在省内巡回,特别是去耶路撒冷,这是他的职务。在逾越节,一个既是犹太国家的也是宗教的节日,作为总督,彼拉多都会负责耶路撒冷的秩序。一般他不会出现在朝圣的人群中,因为以一个受到罗马统治者直接征税的省份,犹太人对于总督的存在是很敏感的。

像彼拉多这样的骑士团员可以指挥一小队部队,所以在军事上,他必须听从他的上级-叙利亚使节;后者可以视情况需要,下到巴勒斯坦。作为以东的执政官,彼拉多有一小撮从当地收编的应急部队驻扎在凯撒利亚和耶路撒冷,如安东尼亚堡垒,以及任何需要军事控制的地方。他麾下的士兵总数约3000人。

在史学家裴洛记载的文献-《犹大利亚的罗马执政官》中,彼拉多是一个非常刚毅的人,不屈于罗马帝国统治者的指派。然而,裴洛强调说:“他性情急躁,常常不经审理就处死肇事者。”其他的形容,则称彼拉多唯利是图,有暴力政治倾向,曾经窃取经费和无间断地处死反抗者。

除了裴洛以外,著名犹太史学家约瑟夫斯对彼拉多的描述是:彼拉多对犹太文化完全不了解,常常以武力用事,不尊重犹太人的传统,几乎造成了犹太人大规模的叛乱。这样的事例在彼拉多执政期层出不穷。他表示彼拉多的前任尊重犹太人传统,例如:在进入耶路撒冷时,将所有偶像去除,而彼拉多却允许士兵在夜间把提庇留·凯撒的像带入城中。当耶路撒冷居民在次日发现时,他们要求彼拉多把凯撒像移往城外。在故意这样做了5天后,彼拉多最后命令兵丁用武力威胁犹太人,后者宁死不犯摩西律法。再僵持五天之后,彼拉多才移走凯撒塑像。

彼拉多在日后持续做出了类似的事,例如:在耶路撒冷,他放置了包金盾牌以讨好提庇留。虽然这次盾牌没有什么形象,但是仍然遭到大众反对。犹太人最初向彼拉多抗议,当他拒绝移除后,写信给提庇留。彼拉多称:提庇留“写给彼拉多的信中充满了斥责,以及对前任的不尊重,并要求他立即将盾牌拆卸、送回凯撒利亚首府。”

约瑟夫斯记载了另一件事例。彼拉多把修护圣殿的款项,转用于修建引水渠。当犹太人再次抗议时,彼拉多让士兵藏在犹太人中。在彼拉多的示意下,士兵乱砍了许多犹太人,封了他们的嘴。

他写道:比拉多害怕犹太人向提庇留派出代表抗议包金盾牌,这样“他们要是真的派出代表的话,他们就可以将他作为执政官的行为曝光,如受贿、侮辱、抢夺、荒诞奢华、不经审判行刑,无休止地处死反抗者等。”

约瑟夫斯记录彼拉多作为犹大利亚总督的最后时期。一大群撒玛利亚人被匿名的人说服,去基利心山看摩西所埋的圣物。但在人们必经的泰拉塔纳村庄,彼拉多“埋伏了骑兵和重型武装的步兵。当他们遇到村里来的第一个人,就投石挑衅,导致争斗。许多人被逮捕,下到监狱里。彼拉多将其中的领袖与具有影响力的人处死。”撒玛利亚人向罗马驻叙利亚使节(执政官)-维特留斯申诉,后者要求彼拉多去罗马向皇帝提庇留解释这起事端。但当彼拉多抵达罗马,提庇留已经去世了。

根据新约圣经所述,彼拉多是个优柔寡断的罗马籍总督,曾多度审问耶稣,原本不认为耶稣犯了什么罪,却在仇视耶稣的犹太宗教领袖的压力下,为免引起暴动,遂决定释放强盗巴拉巴,反而依照罗马刑罚判处无罪的耶稣死刑,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随后以洗手表明自己在耶稣被钉的这件事上是无关涉的。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在其著作(Annales XV 44)论及罗马皇帝尼禄迫害教会事件中,写道彼拉多总督使基督受死刑。但根据犹太史学家约瑟夫所著的《犹太古事记/犹太人的古代史》十八卷三十三章,记载写道“这人就是基督,但罗马总督在我们的上层人物的怂恿下,判钉他十字架。”此处所说的罗马总督就是彼拉多。

关于耶稣基督戏剧与影片中常常包括了本丢·彼拉多的角色,因为他是基督最后一天的核心人物之一。编剧者认为有理由将彼拉多置于核心角色的地位,以补充他人生未知的部分,包含:

The references to Pilate, outside the New Testament:

相关

  • 乔治·斯托克斯乔治·加布里埃尔·斯托克斯爵士,第一代从男爵,FRS(英语:Sir George Gabriel Stokes, 1st Baronet,1819年8月13日-1903年2月1日),爱尔兰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就读和任教于剑桥大学,主要贡
  • 第三产业第三级产业,又称服务业,是指位处一件产品的生产链中最上层的行业,这些行业在一件产品的生产链中担任物流、分销、中介等工作。第三级产业需要接触产品的终端顾客,是该产品自生产
  • 胃痛stomach ache, tummy ache Field =腹痛又可称(abdominal pain、stomach pain、肚痛、肚子疼等)泛指腹部及其周围部分的疼痛症状,常见的病因包含肠胃炎、大肠激躁症。
  • 广州大剧院广州大剧院,曾名广州歌剧院,位于中国广州市珠江新城珠江西路1号,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工程由英籍伊拉克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其外形独特,犹如一山丘上置放两块大小不同的
  • 张圣容张圣容(1948年3月24日-),美国华人数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张圣容主要从事几何分析方向的研究。1948年出生于中国西安市,台湾长大,北二女(
  • 郭怀一郭怀一(?—1652年9月12日),又名五官怀一,为台湾荷兰统治时期的开垦领袖、郭怀一事件的领导人,被拥为大员王。郭怀一可能在今台南市永康区一带,从事垦殖,实际地点由于荷兰文献中是荷
  • 梅尔文·伊莱梅尔文·安德森·伊莱(英语:Melvin Anderson Ely,1978年5月2日-,出生于伊利诺伊州哈维,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2 梅尔文·伊莱 | 4 迈克尔·芬利 | 5 罗伯特·霍里 | 7 瓦斯里斯·斯
  • 真彩像素真彩像素(英语:Real Color Pixel,或称为True Color Pixel)是一种新的显示技术,每个像素直接显示真实颜色,不再看到RGB三色子像素,并且不再使用大脑和视觉模糊来生成所谓的真彩色。
  • 威廉·莱昂·麦肯齐威廉姆·莱恩·麦肯西(William Lyon Mackenzie,1795年3月12日-1861年8月2日),是一位加拿大的记者和政治家。威廉姆生于苏格兰,1820年时移民上加拿大。1824年—1834年中他在多伦多
  • 周毖周毖(?-190年),又作周珌,字仲远,汉阳人,《英雄记》作武威人。豫州刺史周慎之子。董卓当权时,与伍琼一起为董卓信任,以周毖为吏部尚书,多次向董卓推举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张邈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