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欺凌

✍ dations ◷ 2025-08-23 15:09:42 #虐待,欺凌,不公,迫害,小组过程,骚扰

集体欺凌(英语:Mobbing)是指一群人集体欺凌某一个人的情况。这种行为可在学校和工作场所发生。

同事集体以造谣、暗示、恐吓、羞辱、诋毁、孤立等方式迫使某人乱职的情况,也可称之为骚扰。

康拉德·洛伦兹在其著作《论攻击性》(1966)中,首次描述了鸟类等动物的集体欺凌行为,并把其归结于达尔文式的生存斗争本能。在他看来,大多数人先天便会有类似的冲动,但他们最终却能以理性控制之。

到了1970年代,瑞典医师彼得·保罗·海尼曼(Peter-Paul Heinemann)应用了洛伦兹的概念,以之形容一群孩童对一名同辈目标的攻击性行为。

在1980年代,执业心理学家海因茨·莱曼(英语:Heinz Leymann)教授把此一用词应用在职场上的群体性欺凌现象。

2011年,人类学家珍妮丝·哈珀(Janice Harper)表示,一些反欺凌的手法事实上会把“欺凌”这一负面标籖贴在当事人身上,使人们疏离被标籖者,促成了集体欺凌的发生。在部分个案当中,这会令他人拒绝与之合作,甚至要求解雇他们。

珍妮丝·哈珀(Janice Harper)在《赫芬顿邮报》及《今日心理学》中写道,集体欺凌是灵长类动物的天性,参与的人不一定是“恶魔”或“疯子”,但反映了在上位者向群众传达不想某人出现时,他们所作出的反应。因此她表示,任何人皆可能会参与集体欺凌,且只要目标还在群体当中,集体欺凌就几乎会成为一种常态,并会出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她及后写了一本探讨动物行为、组织文化、群体侵略的著作,她于当中表示集体欺凌是一种群体侵略行为,处于结构性暴力连续体之内。种族灭绝则是集体侵略当中最为极端的。

英国反欺凌研究者安德烈·亚当斯(英语:Andrea Adams)与蒂姆·菲尔德(英语:Tim Field)会把在职场发生的有关行为称作“职场欺凌”,而非“集体欺凌”。他们认为“集体欺凌”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欺凌,跟大多欺凌不同。他们将之定义为“一种情感上的侵犯。当某人成为不值得尊重和伤害行为的目标时,它就已经开始了。透过暗示、谣言、公开诋毁等方式,营造一个敌对的环境,让某人自愿或不自愿地参与到持续的恶意行动当中,迫使一个人离开工作岗位”。

亚当斯(Adams)和菲尔德(Field)认为,集体欺凌通常出现在组织性生产或工作方法不佳、欠管理的工作环境当中。集体欺凌的受害者通常是“有智慧、能力、创造力、正直感、成就感、奉献精神的特殊个体”。

拉姆齐(Ramsay)和巴克(Barker)则认为,在一些英语国家,职场“集体欺凌”是一个不为人熟悉的词汇。一些研究者认为集体欺凌只是欺凌的同义词。他们视职场集体欺凌为一种透过八卦、谣言、失实指控,而在职场传播开来的“病毒”或“癌症”。它是一种蓄意以羞辱、骚扰、精神虐待和/或恐怖手段,来迫使某人辞职的行为。集体欺凌可被形容为“结伙欺凌”。集体欺凌是由一个领导者领导执行的。领导者会召集其他人,一起对目标进行“暴徒般”的行为。

艾略特确认了集体欺凌在校园当中仍是一种普遍现象。他们会透过制造谣言、暗示、诋毁、排斥、恐吓等手段,来使目标人物看似要为相关行为负上责任(指责受害人)。

肯尼斯·韦斯休斯(英语:Kenneth Westhues)就学院集体欺凌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个人的差异会增加脆弱性,当中高危因素有外籍身份、性别不同;専攻音乐、文学等受到后现代主义较大影响的领域;经济压力;上级过于咄咄逼人。其他因素则包括嫉妒、异见、校园政治。

职场集体欺凌的受害者可能面临的后果有适应障碍(英语:adjustment disorders)、心理创伤(例如创伤性颤抖、突发选择性缄默症)、创伤后压力症候群、重性抑郁疾患、躯体化障碍。

就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受害者而言,莱曼(Leymann)表示有关“心理影响能与经历战争或监狱营后,所产生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相媲美”。部分受害者会出现酗酒或滥用其他物质的情况。他们的家庭关系可能会变差,且在街上面对陌生人时可能表现出冒犯行为。受害者及目击者甚至会出现短暂的职业性思觉失调。莱曼估计,瑞典约15%的自杀个案可直接归咎于职场集体欺凌。

一些社会学家及著者已开发出识别集体欺凌行为的量表。集体欺凌行为的常见评估方法有:根据集体欺凌行为的预先定义,量化集体欺凌行为的频度;量化被调查者所认定的集体欺凌行为的出现频度。这两套方法分别称为“行为经历法”和“自我标籖法”。

量度集体欺凌行为的常用量表有:

有意见认为,组织能透过承认该些行为是会带来负面影响的欺凌行为,来进行遏制。由于部分组织没有清晰定明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行为,使得人们可能无意地作出集体欺凌行为,故准确定义是遏制有关行为的重要一步。这能提供了一个清晰框架,让受害者可从正式渠道应对集体欺凌。缺乏之,处理者则有可能只能按个别情况处理,且不能为之进行预防工作,甚至使欺凌者认为这种行为是得到默许的。

相关

  • 耳部耳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二十八个(六划的则为第十一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耳部归于六划部首。耳部以左、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
  • 锡耶纳主教座堂锡耶纳圣母升天主教座堂(意大利语:Duomo di Siena)是天主教锡耶纳-埃尔萨谷口村-蒙塔尔奇诺总教区的主教座堂。黑白两色为其标志。雕塑侧面坐标:43°19′05″N 11°19′44″E /
  • 甲胎蛋白n/an/an/an/an/an/an/an/an/an/aα-胎儿蛋白(英语:Alpha-Fetoprotein,缩写AFP;又译甲种胎儿球蛋白或甲胎蛋白)是一种α-1球蛋白,由胎儿肠胃道、卵黄囊及肝脏分泌,但可经由肾脏排入
  • 保安处分客体 · 行为(作为 · 不作为) 危害结果 · 因果关系 · 犯罪主体 主观要件(故意 · 过失)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预备阻却违法事由 正当防卫 · 紧急避难心神丧失
  • 莱昂·帕内塔莱昂·爱德华·帕内塔(英语:Leon Edward Panetta,1938年6月28日-),美国第23任国防部长,前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帕内塔的父母是来自意大利的移民。1960年莱昂·帕内塔毕业于加州圣克拉
  • 古塔区古塔区是辽宁省锦州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下辖9个街道,1个乡。天安街道、石油街道、北街街道、敬业街道、保安街道、南街街道、饶阳街道、站前街道、士英街道和钟屯乡。
  • 乾胡桃乾胡桃(日语:乾 くるみ/いぬい くるみ ,1963年10月30日-),男性,生于静冈县静冈市,毕业于静冈大学数学专业;另以别名市川尚吾(市川 尚吾/いちかわ しょうご)进行评论活动。。括号内为乾胡
  • 电滞效应电滞效应(英语:Electroviscous effect)指在不外加电场时,由于液体中固体颗粒的表面电荷而导致液体静态粘滞系数的增加的现象。在外加电场梯度E时,液体的动态粘滞系数N,可用电场梯
  • 乔治·博基诺乔治·博基诺(意大利语:Giorgio Bocchino,1913年7月14日-1995年12月4日),出生于佛罗伦萨,意大利男子击剑运动员。他曾获得1936年夏季奥运会男子花剑团体金牌和男子花剑个人铜牌。
  • 硒酸亚铁硒酸亚铁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为二价铁的硒酸盐,化学式为FeSeO4。其五水合物的结构为SeO4·H2O。硒酸亚铁可以通过饱和的硒酸钠和硫酸亚铁溶液在80℃混合,冷却至20℃后沉淀出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