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子动理论
✍ dations ◷ 2025-04-24 23:57:58 #分子动理论
分子运动论(英语:kinetic theory of gases,又称气体动力论)是描述气体为大量做永不停息的随机运动的粒子(原子或分子,物理学上一般不加区分,都称作分子)。快速运动的分子不断地碰撞其他分子或容器的壁。分子运动理论就是通过分子的成分和运动来解释气体的宏观性质,如压强、温度、体积等。分子运动理论认为,压强不是如牛顿猜想的那样,来自分子之间的静态排斥,而是来自以不同速度做热运动的分子之间的碰撞。分子太小而不能直接看到。显微镜下花粉颗粒或尘埃粒子做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便是分子碰撞的直接结果。这可以作为分子存在的证据。理想气体动理论建立在如下假设之上:分子动理学的现代理论建立在波尔兹曼方程的基础之上,对以上假设有所放宽,并将分子体积考虑进去,因此可以精确描述稠密气体。分子动理学的现代理论仍然要考虑的假设有,分子混沌(英语:Molecular chaos)性假设,忽略量子效应。如果气体比较稠密,本体性质只有小的梯度,可以应用维里展开的方法研究,这方面的理论参见查普曼和恩斯克格的专著。 对于稀薄气体,本体性质的梯度与分子的平均自由程相比较,这种情况叫克努森区,可以对克努森数展开来研究。人类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开始思考物质的结构问题。古希腊时期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提出,物质是由不可分的原子构成的。这种思想在数个世纪都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自然科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特别是热力学的突破性发展,使人们重新思考物质的结构问题。皮埃尔·伽桑狄、罗伯特·胡克、伯努利等科学家的研究表明,物质的液体、固体、气体三种状态的转变是因为分子之间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气体的压力源于气体分子与器壁碰撞,从而导出了玻意耳-马略特定律。1738年,丹尼尔·伯努利发表著作《流体力学》,为气体动理论的基础。在这一著作中,伯努利提出,气体是由大量向各个方向运动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对表面的碰撞就是气压的成因,热就是分子运动的动能。但是,伯努利的观点并没有被立即接受,部分原因是,能量守恒定律当时还没有建立,分子之间为弹性碰撞也不是那么显而易见。1744年罗蒙诺索夫第一次明确提出热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表现,并把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到了分子运动的热现象中。1856年,奥古斯特·克罗尼格(英语:August Krönig)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气体动理论,他只考虑了分子的平动。
1857年,克劳修斯提出一个更复杂的气体动理论,除了分子的平动,他还考虑了分子的转动和振动。他还引入了平均自由程的概念。1859年,麦克斯韦在克劳修斯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麦克斯韦速度分布率。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个统计定律。 1871年,玻尔兹曼推广了麦克斯韦的工作,提出了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36-37直到20世纪初,很多物理学家仍然认为原子只是假想,并非实在的。直到1905年爱因斯坦和1906年马利安·斯莫鲁霍夫斯基(英语:Marian Smoluchowski)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发表之后,物理学家才放弃此想法。他们的论文给出了分子动理论的准确预言。分子运动论使人类正确认识到了物质的结构组成和运动的一般规律,成功解释了诸如布朗运动等现象,并成为物理学中其他理论,甚至很多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在气体动力论中,压力是以气体对某个平面撞击所造成的力解释,假设一个边长为
l
{displaystyle l}
的正立方体,一颗质量为
m
{displaystyle m}
的分子以速率
v
{displaystyle v}
在完全弹性碰撞的情况下,沿 X 轴撞击其中一面的动量变化为:此分子每隔
2
l
v
x
{displaystyle {frac {2l}{v_{x}}}}
便撞击该面一次,因此该面所受到的力量为:在一共有 n 个相同分子的状况下,该面所受到的总力为:定义:用相同的方式也可以得到:因为大量气体分子的运动可以视为无规则的运动,因此大量气体分子向每一方向的速率分布情形皆相同,所以:每个面所受到的压力为:其中
v
x
2
¯
{displaystyle {bar {v_{x}^{2}}}}
为方均根,因此也可表示为:这是分子动理论的第一个非平庸的结果,它把宏观量压强与微观量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联系起来。根据理想气体方程(
P
V
=
N
k
B
T
{displaystyle PV=Nk_{B}T}
,
k
B
{displaystyle k_{B}}
为玻尔兹曼常数,
T
{displaystyle T}
为绝对温度):于是可得单个分子的动能为:而系统的总动能
K
{displaystyle K}
可表示为:这是分子动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结果:分子的平均动能正比于体系的绝对温度。因此,压强与摩尔体积之积与分子平均平动动能成正比。
对于由
N
{displaystyle N}
个单原子分子组成的气体体系,自由度总数为
3
N
{displaystyle 3N}
,因此每个自由度的动能是每个自由度的动能正比于温度,比例系数为波尔兹曼常数的一半,这个结果叫做能量均分定理。对于理想气体,可以推导出n 单位时间内分子对容器单位面积的碰撞次数为所有分子速率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其中
v
{displaystyle v}
为米/秒 (m/s),R是理想气体常数,M 为摩尔质量(千克/摩尔 (kg/mol))。其中最有可能的速度为均方根速率的81.6%,而平均速度为均方根速率的92.1%。(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
相关
- 酗酒酗酒(英语:alcoholism),又称酒精使用疾患(alcohol use disorder, AUD)或酒精依赖症候群(alcohol dependence syndrome),其为饮用酒精所致相关问题的广义用语,过去将之分成酒精滥用(英语
- 乳酪乳酪是指由乳酸菌发酵而产生的奶制品,所指的可以是:
- 唐纳德·戴维森唐纳德·赫伯特·戴维森(英语:Donald Davidson,1917年3月6日-2003年8月30日)20世纪下半叶美国最为著名和活跃的哲学家之一。戴维森1917年3月6日生于美国麻省斯普林菲尔德。在早期
- 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症(英语:Adenomyosis),是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以往又称之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以继发性加重的痛经,月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子宫增大为主要表
- 经典中心法则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英语:The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又译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教条),首先由佛朗西斯·克里克于1958年提出,并于1970年在《自然》上的一篇文章中重申:中
- 科尔奎特县科尔奎特县(Colquitt County)是位于美国佐治亚州南部的一个县,面积1,441平方公里,县治莫尔特里。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共有人口43,955。科尔奎特县成立于1856年2月25日,县名源
- 本戈省坐标:8°47′S 13°59′E / 8.783°S 13.983°E / -8.783; 13.983 本戈省位于安哥拉西北,与北广萨省、南广萨省、罗安达省、威热省、萨伊省等省份及相邻。省会是卡希托。根据1
- 被覆金属电弧焊接手工电弧焊是一种非常常见而基本的焊接技术。它利用电弧放电产生热量的原理,将焊条和被焊接的工件(母材)分别接上电源的两极,当两者之间引燃电弧并保持电弧稳定燃烧时金属便会因
- 总部联合国总部大楼(亦称联合国大厦)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东侧,属于国际领土,因此只要是会员国国民持有护照就可以进入,包括与美国无邦交的联合国会员国。从联
- 滨野弥四郎滨野弥四郎(1869年9月9日-1932年12月30日),日本千叶县人,曾任台湾总督府土木部技师,誉为“台湾水道之父”。毕业于旧制第一高等学校(今东京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土木学科(今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