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逃杀

✍ dations ◷ 2025-04-03 13:38:01 #大逃杀
大逃杀游戏(英语:Battle royale game)是一种电子游戏类型,它融合了生存游戏的探索和收集元素以及淘汰至最后一人的玩法。英文和中文名称皆来自1999年出版的日本小说《大逃杀》与2000年电影《大逃杀》,游戏性也是自该作品得到启发,为传统多人混战的电子游戏化形式。通常在这种游戏中,大量无装备的玩家个体或小型团队会被放在一个大的环境中。玩家必须收集武器、盔甲和工具来追捕其他玩家,同时避免被杀害。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图的安全区域会缩小,安全区以外的玩家会受到伤害或死亡,这迫使玩家进入较小的区域并相互遭遇。 最后一个存活的玩家或队伍获得胜利。最早有以小说和电影《大逃杀》元素为基础制作的网页版大逃杀游戏《BR大逃杀》,并从该版本衍生出多个不同版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版本可能是《ACFUN大逃杀》。2012年,电影《饥饿游戏》上映后,在游戏《我的世界》中进行“大逃杀”玩法模式的视频在YouTube中流行。随后,在生存游戏《DayZ(英语:DayZ (mod))》中也发布了“大逃杀”模式的游戏模组。游戏中玩家生活在一个危险重重的沙盒中,必须相互争斗或者并肩战斗,以获取基本必需品。这种牺牲游戏开放性,专注于玩家之间的敌对互动,以确定最终赢家的游戏模组借此发展起来。比如布莱登·格里尼(Brendan Greene,网名“Playerunknown”)开发的《武装突袭2》和《武装突袭3》中的大逃杀模式。后来他作为《H1Z1:杀戮之王》的顾问,继续将这种风格带到游戏中。在这之后,格里尼成为蓝洞公司(Bluehole, Inc)的创意开发人员,开发一款大逃杀类型的独立游戏:《绝地求生》。虽然《绝地求生》并不是第一款大逃杀游戏,但其在2017年3月发布早期版本后引起了业界极大关注,在4个月内获得了超过600万的销量,被认为是该类型游戏的典型。大型多人射击游戏的大逃杀规则沿袭《DayZ(英语:DayZ (mod))》“大逃杀”模组、《H1Z1:杀戮之王》以及《绝地求生》的游戏玩法,随着2016年《H1Z1:杀戮之王》、2017年《绝地求生》的流行,其规则迅速普及,成为大逃杀游戏的典型规则,故别称“吃鸡”模式。

相关

  • 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英语:Public economics)为经济学的一支,过去多以财政学命名,然就近代经济学发展而言,财政学一词已无法涵盖其学说内容,近代也有人称之为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
  • 近代近代可以指:
  • 鸟苷三磷酸鸟苷-5'-三磷酸,(缩写GTP),系一类嘌呤类核苷三磷酸。它可以在DNA复制期间的DNA转录过程中作为RNA生物合成的底物。它的结构与含氮碱基鸟嘌呤相似,唯一的不同是GTP连有一个核糖基
  • 活性碳活性炭(英语:Active charcoal),亦称活性碳(英语:Active carbon)、活化炭(英语:Activated charcoal;Activated char)或活化碳(英语:Activated carbon),是黑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的碳物质。活性炭
  • 海卫截至2014年6月,海王星已知拥有14颗天然卫星,这些卫星都是以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水神命名。其中最大的一颗仍然是威廉·拉塞尔在发现海王星之后仅17天,于1846年10月10日发现的海
  • 外来物种外来种,有时也称为引入种,是指原来在当地没有自然分布,经由人为无意或有意引进的物种。由于人类在世界各地交流频繁,使得许多生物得以突破地理隔绝,拓展至他处。外来种移入后,可能
  • 大清皇帝功德碑坐标:37°30′38″N 127°6′6″E / 37.51056°N 127.10167°E / 37.51056; 127.10167大清皇帝功德碑(满语:ᡩᠠᡳᠴᡳᠩ ᡤᡠᡵᡠᠨ ᡳ ᡝᠨᡩᡠᡵᡳᠩᡤᡝ ᡥᠠᠨ ᡳ ᡤᡠ
  • 莫朝莫朝(越南语:Nhà Mạc/.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ing-Lt-H
  • 访问学者访问学者或客座教授在学术界是指一所学术单位的学者前往拜访另一所学术单位。他们在所访问的学术机构里,有专题的开堂授课,或者进行着有专题的学术研究。若是要进行学术研究,则
  • 唇疱疹唇疮,学名复发性唇疱疹,是出现于嘴唇或鼻孔边缘的感染,由具有传染性的单纯疱疹病毒一型病毒所引起。唇疮出现初期,患处会出现痕痒和灼热,然后出现水泡,之后会演变成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