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逃杀

✍ dations ◷ 2025-07-19 04:19:58 #大逃杀
大逃杀游戏(英语:Battle royale game)是一种电子游戏类型,它融合了生存游戏的探索和收集元素以及淘汰至最后一人的玩法。英文和中文名称皆来自1999年出版的日本小说《大逃杀》与2000年电影《大逃杀》,游戏性也是自该作品得到启发,为传统多人混战的电子游戏化形式。通常在这种游戏中,大量无装备的玩家个体或小型团队会被放在一个大的环境中。玩家必须收集武器、盔甲和工具来追捕其他玩家,同时避免被杀害。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图的安全区域会缩小,安全区以外的玩家会受到伤害或死亡,这迫使玩家进入较小的区域并相互遭遇。 最后一个存活的玩家或队伍获得胜利。最早有以小说和电影《大逃杀》元素为基础制作的网页版大逃杀游戏《BR大逃杀》,并从该版本衍生出多个不同版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版本可能是《ACFUN大逃杀》。2012年,电影《饥饿游戏》上映后,在游戏《我的世界》中进行“大逃杀”玩法模式的视频在YouTube中流行。随后,在生存游戏《DayZ(英语:DayZ (mod))》中也发布了“大逃杀”模式的游戏模组。游戏中玩家生活在一个危险重重的沙盒中,必须相互争斗或者并肩战斗,以获取基本必需品。这种牺牲游戏开放性,专注于玩家之间的敌对互动,以确定最终赢家的游戏模组借此发展起来。比如布莱登·格里尼(Brendan Greene,网名“Playerunknown”)开发的《武装突袭2》和《武装突袭3》中的大逃杀模式。后来他作为《H1Z1:杀戮之王》的顾问,继续将这种风格带到游戏中。在这之后,格里尼成为蓝洞公司(Bluehole, Inc)的创意开发人员,开发一款大逃杀类型的独立游戏:《绝地求生》。虽然《绝地求生》并不是第一款大逃杀游戏,但其在2017年3月发布早期版本后引起了业界极大关注,在4个月内获得了超过600万的销量,被认为是该类型游戏的典型。大型多人射击游戏的大逃杀规则沿袭《DayZ(英语:DayZ (mod))》“大逃杀”模组、《H1Z1:杀戮之王》以及《绝地求生》的游戏玩法,随着2016年《H1Z1:杀戮之王》、2017年《绝地求生》的流行,其规则迅速普及,成为大逃杀游戏的典型规则,故别称“吃鸡”模式。

相关

  • 分枝杆菌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为放线菌门下的一个属,且为分枝杆菌科唯一的属。该属细菌包括许多已知在哺乳类动物中造成严重疾病的病原菌,包括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 保罗·田立克保罗·约拿·田立克(Paul Johannes Tillich,1886年8月20日-1965年10月22日)田立克是一位基督教存在主义神学家、哲学家、新保罗主义者,被视为美国的存在主义代表人物。中国大陆译
  • 玻璃体玻璃体又称玻璃状液、神膏(英文 Vitreous humor),是眼球内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表面覆盖着玻璃体膜。玻璃体填充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约占眼球内腔的4/5。玻璃体对视网膜起支撑作
  • 帝京大学帝京大学(日语:ていきょうだいがく)是一所日本的私立大学,1966年建校,简称帝京大或帝京。现有学生的总数约2万4千人,毕业生累计达15万人,其中有不少高知名度的运动选手,尤其以橄榄球
  • THz赫兹(符号:Hz)是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表示每一秒周期性事件发生的次数。赫兹是以首个用实验验证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海因里希·赫兹命名,常用于描述正弦波、乐音、无线电通讯以及
  • 褐铁矿褐铁矿(Limonite)是一种常见的铁矿,常形成于铁矿床的氧化带中,多以次生矿形态存在。也经常因沉积作用生成于河床、海床、沼泽中。不会形成晶体结构,通常为结核状、乳状、土块状出
  • 临床免疫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免疫学(英语:Immunology)是生物医学的一
  • 2006年7月11日孟买火车连环爆炸案2006年孟买火车连环爆炸案是于7月11日发生在印度最大城市及经济中心,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买的区域铁路,七个连环的炸弹爆炸的事件。首个炸弹于当地时间18:24(12:54 UTC)爆炸,直
  • 布朗夸米·詹姆斯·布朗(英语:Kwame James Brown,1982年3月10日-)为美国NBA联盟的职业篮球运动员。虽然于2001年以第一轮第一顺位(即状元)被华盛顿奇才选中,但表现货不对板,被讥为“水货
  • 观音山《观音山》(英语:Buddha Mountain)是一部2011年上映的中国文艺剧情片,由李玉执导,张艾嘉、陈柏霖及范冰冰联袂主演。表达的主题是探讨青春成长、生命归宿和爱情条件。此电影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