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状词理论

✍ dations ◷ 2025-08-07 08:21:14 #摹状词理论
摹状词理论(theory of descriptions 或 Russell's Theory of Descriptions,简称RTD)是数理逻辑、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上的一个极重要的理论,被誉为分析哲学的典范。运用这个理论可以将日常语言中的描述语(摹状词)进行改写,得到数理逻辑的形式,从而避免一些日常语言中可能出现的逻辑悖论。该理论的最早阐发是由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1905年的一篇论文《论指称》(On Denoting)中完成的。摹状词理论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大致总结为:虚拟事物的存在问题以“金山难题”为代表。“金山”是否存在?罗素、以及当时的很多哲学家都认为一个句子的主词(所指的对象)一定是存在的,如果它不存在那我们就无从提及它。所以说“某物不存在”必然是假的或无意义的。提及某物就表明某物存在。然而,金山又的确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罗素不满意奥地利哲学家梅农(Alexius Meinong)赋予这些虚拟事物一定程度的“存在”的解决方案,提出对专名(专有称谓,proper name)和摹状词的区分。金山不是专名,而是摹状词,它可以转写为“一个具有‘金’和‘山’两种属性的x”,将“金山”从主词的位置转移到描述语的位置。“圆的方”(the round square)、“当今法国国王”(the present King of France)这些不存在指称对象的词都可以用摹状词理论转写从而避免赋予它们“存在”意义。罗素在《论指称》中还写道,太阳神“阿波罗”(Apollo)也可以用古典文学辞典上的释义作为摹状词进行改写。同一律的问题是这样的。罗素的例句是“司各脱是《威弗利》的作者”(Scott is the author of Waverley)。由此,“司各脱”和“《威弗利》的作者”应该是具有同一性的。既然满足同一性,那么就应该可以相互代换而不改变意义。于是“司各脱是《威弗利》的作者”就变成了“司各脱是司各脱”。但很显然这两句话不是同一个意思,前者是有具体意义、需要经验证实的,后者只是同语反复、不需要经验证实。罗素的办法仍然是将专名和摹状词区分开来,这里以“the ...”形式出现的是限定摹状词(definite descriptions),它与非限定摹状词(indefinite descriptions)的区别在于它指向一个唯一的个体(也可能不指任何个体)。以“司各脱《威弗利》的作者”为例,它可以转写为:①存在一个x,x写了《威弗利》;②对任意一个y,如果y写了《威弗利》,那么y就是x;③x是司各脱。排中律是说:如果A不是真的,那么A就是假的;反之亦然;不能既不真也不假。然而对“当今法国国王是秃头”(the present King of France is bald)这个句子来说,它既不是真的(是秃头),也不是假的(不是秃头)。因为没有当今法国国王,主词不存在。罗素将这个句子转写为:①存在一个x,x是当今法国国王;②对任意一个y,如果y是当今法国国王,那么y就是x;③x是秃头。于是可以写出这样一个数理逻辑形式:“∃x”(谓词K表示“是当今法国国王”,B表示“是秃头”)。对这个逻辑形式来说就没有排中律失效的问题。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提出批评的有斯特劳森(P. F. Strawson)、Keith Donnellan 等人。斯特劳森主要从日常语言分析的视角提出了批评,认为“当今法国国王是秃头”这个句子就是既不真也不假的,因为这个句子并不断言任何存在,“当今法国国王”只是起到了指涉的作用。又因为当今法国国王并不存在,所以这个短语并不能指涉任何东西,因此这个句子也就既不真也不假了。实用主义者也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尽管根据罗素的分析这个句子本身不是真的,但是说出这个句子的行为向听者传达了真实的信息。

相关

  • GND整合规范文档(德语:Gemeinsame Normdatei,英语:Integrated Authority File,简称GND)是一种国际性的规范控制,可用于组织个人姓名和主题栏目,整合图书馆目录。图书馆用这种方式进行文
  • U00-U99ICD-10 第二十二章:特殊目的代码,即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最后一个代码分类。是WHO特别设立、为一些因临时突发性疾病及事件余留的代码区域,以便于对突发事件进
  • 视网膜视网膜又称视衣,是脊椎动物和一些头足纲动物眼球后部的一层非常薄的细胞层。它是眼睛里面将光转化为神经信号的部分。视网膜含有可以感受光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这些细胞将
  •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又称天然农药,系指非化学合成,来自天然的化学物质或生命体,而具有农药的作用。生物农药包括虫生病原性线虫、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植物衍生物和昆虫费洛蒙等。生物农药在
  • 猕猴见内文猕猴(学名:Macaca),猴科的一属,是亚洲和北非地区最常见的一类猴,也称为猢狲。猕猴也常被用于进行各种医学试验。
  • 球状蛋白质球状蛋白质是一类蛋白质,它与纤维状蛋白质和膜蛋白共同构成按分子性状和溶解性分出的三个蛋白质子类。球状蛋白质一般呈球状,结构紧密,溶于水,长/宽 ≤ 3~4。
  • 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CVP)(英语:central venous pressure)指的是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正常值为4~12cmH2O。中心静脉压的大小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若
  • IUPAC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英语: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简称IUPAC,/ˈaɪjuːpæk, ˈjuː-/),又译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国际纯化学与应用
  • 血液灌流血液灌流(英语:hemoperfusion),是一个用于从病人血液里分离有毒物质的医疗过程。治疗是用抽水设备将病人大量的血液抽出体外,然后通过固态过滤剂过滤。常用的吸附物质是活性炭和
  • 喉腔喉腔(laryngeal cavity、cavity of the larynx)从喉入口向下延伸到环状软骨下缘,与气管相续。喉腔经由声带的投射分为两部分,其间是一个狭窄的三角形开口,即声门裂(英语:rima glo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