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布氏漏斗
✍ dations ◷ 2025-11-20 10:06:47 #布氏漏斗
布氏漏斗(Büchner funnel)是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陶瓷仪器,也有由玻璃或塑料制作的。形状为扁圆筒状,圆筒底面上开了很多小孔,下连一个狭长的筒状出口。普遍认为发明者为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爱德华·比希纳(Eduard Buchner),也有一说是由化学家Ernst Büchner(英语:Ernst Büchner)发明的。在使用时应配合抽滤瓶(又称吸滤瓶或布氏烧瓶)、布氏漏斗托(密封橡胶环)及滤纸,并用真空泵提供负压力或真空抽吸进行抽滤,达到提高过滤速度的效果。首先将布氏漏斗托(即橡胶环)从下方筒状出口套入,并确保橡胶环和出口管紧密贴紧。其次将滤纸剪成略小于布氏漏斗内径,置入布氏漏斗并让其贴紧扁圆面,可使用少量水润湿使其贴紧,再将漏斗插进布氏烧瓶上方开口并确保气密性良好。然后利用橡胶管把抽滤瓶的侧口连抽气系统。最后将欲分离的固体、液体混合物倒进上方,便可进行抽滤,液体成分在负压力作用下被抽进抽滤瓶,固体留在滤纸上方。此时还可以对固体进行洗涤。布氏烧瓶(抽滤瓶、吸滤瓶)
相关
- 脱臼脱臼是指骨头末端因跌倒或骨头受撞击等外力影响而脱离关节的位置,常发生在臀部、肩膀(肩脱臼)、肘部、指头和膝盖(膝关节脱位)。意外脱臼时须将患处以夹板或吊带等物固定,不可贸然
- 组织 (生物学)组织旧称
- 半索动物门半索动物门(学名:Hemichordata)是由一类像虫一般,生存于海底的后口动物所组成的门,通常被认为是棘皮动物的旁系群,可追溯至寒武纪早期或晚期,且包括一类已在石炭纪时灭绝的重要化石
- 沥青沥青,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它们多会以柏油或焦油的形态存在。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其中,煤焦沥青是炼焦
- 牙齿牙齿存在于很多脊椎动物(鸟类除外)的头部(或口部)内、功能用于咀嚼食物的钙化组织。肉食性动物尤其倚赖牙齿进行猎食或搏斗、御敌。牙齿的构成成分不是骨骼,而是由动物体内不同
- 纽约大学纽约大学(英语:New York University,缩写为NYU)是一所位于纽约市曼哈顿的研究型私立大学。主要的校区位于曼哈顿格林威治村的附近区域,以华盛顿广场为中心。于1831年成立,今日已经
- 列夫·舍斯托夫列夫·舍斯托夫 (英语:Lev Isaakovich Shestov, 俄语:Лев Исаа́кович Шесто́в, 1866年2月12日-1938年11月19日), 出生叫Yeguda Leib Shvartsman (俄语:Ие
- 脸颊脸颊(拉丁语:buccae)是指眼睛下部,鼻子周围到左右耳的表面部分。具体是指人类和哺乳动物面部皮肤直到下巴的部分,并且在眼睛和颧骨的下部内形成了口腔侧壁。在脊椎动物亚门中,脸颊
- 失踪失踪人(英语:Missing person),是失踪人口的一员,他的家属、朋友,甚至其他的相关人士,用尽任何方法都找不到他。常见的的误解就是:失踪以后需要24小时或48小时才能立案,但实际上这种情
- 可可脂可可脂(cocoa butter),也称作“可可油”,是在制作巧克力和可可粉的过程中自可可豆榨取的天然植物性可食用油脂,它占可可豆50-57%的重量,并赋予了巧克力独特的入口即化口感。可可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