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绍三要素

✍ dations ◷ 2025-07-20 15:12:03 #血液学

菲尔绍三要素(英文:Virchow's triad或triad of Virchow /ˈfɪərkoʊ/)乃指导致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 。

虽然以德国医生鲁道夫·菲尔绍 ( Rudolf Virchow ,1821-1902年)的名字命名,但是这个名词并非菲尔绍本人提出,他也没有以此三要素说明静脉血栓形成的机转。菲尔绍死后数十年,学界才达成共识,认为血栓形成是血流变化,血管内皮损伤或血液成分变化的结果。不过现代对于栓塞形成的因素的了解,与菲尔绍的描述相似,而菲尔绍三要素仍是理解血栓形成的有用概念。

肾病症候群、严重外伤或烧伤、癌症、妊娠晚期和分娩,种族、高龄、吸烟、激素避孕药、肥胖症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血液凝结性过高,称为高凝血状态。

虽然菲尔绍和现代的三要素概念都是说明血栓形成,但以前的三要素重点是“血栓形成的后果”,现代三要素重点是“血栓形成的原因”。

鲁道夫·菲尔绍阐明了肺栓塞的病因:静脉内的血栓 (尤其是四肢的血栓)移行到肺血管。他于1856年发表了他的说法。详细说明肺栓塞的病理生理学时,他提到了许多已知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虽然这些因素以前已有其他人在文献中提出, 最后还是被称为菲尔绍三要素;但是这个名词是在菲尔绍死后许久才出现,据说是在1950年代初首次使用。

虽然一般称为菲尔绍三要素,但他的描述中并未包括内皮损伤。 菲尔绍曾与Jean Cruveilhier发生争论;后者认为局部创伤在肺动脉血栓形成过程相当重要。

相关

  • 黑僵菌黑僵菌(学名:Metarhizium anisopliae,基名(英语:Basionym):Entomophthora anisopliae)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土壤中,且可以在昆虫造成疾病的真菌(虫生真菌(英语:entomopathogenic fungi
  • 食欲食欲(Appetite)是指一个人对于食物进食的渴望,有时可能是因为饥饿所造成,不过具吸引力的食物可能会让人在不饥饿时仍然有食欲。食欲可以调节能量的摄取,以维持身体代谢所需的量,其
  • 牙周疾病牙周炎又称牙周病 (Periodontal disease),是牙周组织的疾病。侵犯牙龈、牙周、牙周膜、牙周韧带及牙槽骨等组织的慢性炎症。常见的慢性牙周病一般可分为牙龈炎和牙周炎,这两种
  • 环丁烯环丁烯是四个碳的环烯烃,分子式为C4H6。
  • 虞抟虞抟(1438年-1517年),字天民,号花溪恒德老人,义乌人,明朝中期中医家。其曾祖曾经自元代名医朱丹溪学医,虞抟传承曾祖父及朱丹溪的医理,也参考张机、孙思邈、李杲诸家之说,有《医学正传
  • 侯光炯侯光炯(1905年-1996年),中国土壤学家。上海金山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化系。西南农业大学教授、自然免耕研究所所长。从事土壤学教学与科研工作达60年。1955年选聘为中
  • 黄杉属黄杉属(学名:Pseudotsuga)是松柏目松科的一属,为常绿针叶树,是松科中的异类,共有5种,两种原产于北美洲,一种原产于墨西哥,其余两种原产于东亚。19世纪时分类有时将其列入松属,有时列入
  • 派遣前往利比亚当地向日葵行动(德语:Unternehmen Sonnenblum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德意志非洲军)部署至北非战场的一场军事行动,当英国在罗盘行动中发动攻势歼灭了意大利第10集团军之后,这
  • 东哥特王国东哥特王国(英文:The Ostrogothic Kingdom,489年-553年),是日耳曼民族的一支——东哥特人(Ostrogoths)建立的国家。随着东哥特人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迁入意大利,东哥特王国的势力约在
  • 印加文明印加帝国(克丘亚语:Tawantinsuyu)是15世纪至16世纪时位于南美洲的古老帝国,亦是前哥伦布时期美洲最大的帝国,印加帝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位于今日秘鲁的库斯科。印加帝国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