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基施·阿图尔

✍ dations ◷ 2025-04-05 00:54:43 #1855年出生,1922年逝世,19世纪指挥家,匈牙利指挥家,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校友

尼基施·阿图尔(匈牙利语:Nikisch Artúr,1855年10月12日-1922年1月23日),又译尼基什,匈牙利指挥家。

尼基施曾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钢琴、作曲,1872到1877年间在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等乐团里做小提琴手。

1878到1887年间担任莱比锡新剧院(德语:Neues Theater (Leipzig))首任乐团首席(接任的是古斯塔夫·马勒),1884年12月30日由他指挥,在莱比锡新剧院里完成了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的首演。

1895年,从波士顿交响乐团和匈牙利国家歌剧院指挥位置上归来的尼基施接任卡尔·赖内克,成为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首席指挥,他一直担任这个职务,直到去世。同年,尼基施从汉斯·冯·彪罗手中接过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一职。两人合作于1913年录下第一个完整的交响乐录音——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尼基施给乐团带来的对音乐的敏感度和直觉使得他颇受乐团成员的爱戴。尼基施曾写道“毫无疑问地,一流交响乐团的每一位成员都值得‘艺术家’这个称号。” 尼基施对乐手的态度给柏林的音乐家们营造了一种“独奏家”的自我定位,直到今日柏林爱乐乐团仍保持着这种“独奏家”的演奏特色。

尼基施的指挥风格是安静但充满夸张动作的,他以浪漫主义、动人的音色和即兴般的疯狂动作出名。在他的指挥下,柏林爱乐乐团逐渐将演出曲目从德奥为主拓展到包含柴可夫斯基、柏辽兹、李斯特、斯特劳斯、马勒、布鲁克纳等人的作品。但是,他对新涌现出来的作曲流派并不感兴趣,尤其对勋伯格、贝尔格、斯特拉文斯基、拉威尔表示反感。与前任彪罗不同,尼基施并不疯狂要求排练,而是依赖现场即兴所产生的直觉来演绎作品。他自认为在音乐厅中,他是作品的重新创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曾称赞尼基施把自己的第四交响曲演奏到“杰出、无以复加”的境地。

1922年1月23日尼基施逝世于莱比锡,终年66岁,葬于莱比锡南灵园(Südfriedhof)。1971年莱比锡以其名字创立了“阿图尔·尼基施青年指挥家奖”(Arthur-Nikisch-Preis für junge Dirigenten)。


相关

  • 酊剂酊(拉丁语:tinctura;英语:tincture)或称酊剂,是以乙醇为溶剂的植物或动物材料的提取物。溶剂浓度通常为25-60%,但亦可能高达90%。用于生产酊剂的其他溶剂包括醋、甘油、乙醚和丙二醇
  • 硫胺Thiamin硫胺(英语:Thiamine),又称维生素B1、维他命B1,命名为“thio-vitamine”(含硫维生素)。分子式C12H17N4OS+。它是人体必需的13种维生素之一,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属于维生素B族,它
  • 单位换算单位换算是指通过乘以换算系数实现不同计量单位间的等量换算。单位换算过程与用户具体情况和预期目的相关。可能受法令、合同、技术规格或其它出版物技术标准的限制。工程判
  • 加成聚合反应加成反应(addition reaction)是一种有机化学反应,它发生在有双键或叁键的物质中。加成反应进行后,重键打开,原来重键两端的原子各连接上一个新的基团。加成反应一般是两分子反应
  • 骨髓增生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英语: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s, MPDs)或称骨髓增殖性肿瘤(英语: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MPNs),是一类骨髓增生过多细胞而形成的疾病。此类疾病与骨髓增
  • 洪迈洪迈(1123年-1202年),字景卢,号容斋;饶州鄱阳人(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洪皓第三子。南宋名臣,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以笔记《容斋随笔》、《夷坚志》闻名于世。宣和
  • 眶上裂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位于眶腔上部的开口。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眼神经支、外展神经经由此处入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普查中国最早的一次人口普查在西汉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进行,数据为12,366,470户,57,671,401人。但由于历史文献资料离现在很远,不很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一共进行过六次
  • 鲁尔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莱茵-鲁尔都会区(德语:Metropolregion Rhein-Ruhr)是德国最大的都市区,拥有超过1100万人口,拥有多个中心都市。莱茵鲁尔区面积7110平方公里,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
  • 恋腹癖恋腹癖(英语:alvinolagnia或belly fetish)是一种恋物癖形式,指个人对腰部或腹部有性的偏好。人类学家与行为学家已经发现了具体的证据,腰围和臀围的比例:腰臀比是女性吸引力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