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基施·阿图尔

✍ dations ◷ 2025-04-28 05:50:54 #1855年出生,1922年逝世,19世纪指挥家,匈牙利指挥家,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校友

尼基施·阿图尔(匈牙利语:Nikisch Artúr,1855年10月12日-1922年1月23日),又译尼基什,匈牙利指挥家。

尼基施曾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钢琴、作曲,1872到1877年间在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等乐团里做小提琴手。

1878到1887年间担任莱比锡新剧院(德语:Neues Theater (Leipzig))首任乐团首席(接任的是古斯塔夫·马勒),1884年12月30日由他指挥,在莱比锡新剧院里完成了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的首演。

1895年,从波士顿交响乐团和匈牙利国家歌剧院指挥位置上归来的尼基施接任卡尔·赖内克,成为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首席指挥,他一直担任这个职务,直到去世。同年,尼基施从汉斯·冯·彪罗手中接过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一职。两人合作于1913年录下第一个完整的交响乐录音——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尼基施给乐团带来的对音乐的敏感度和直觉使得他颇受乐团成员的爱戴。尼基施曾写道“毫无疑问地,一流交响乐团的每一位成员都值得‘艺术家’这个称号。” 尼基施对乐手的态度给柏林的音乐家们营造了一种“独奏家”的自我定位,直到今日柏林爱乐乐团仍保持着这种“独奏家”的演奏特色。

尼基施的指挥风格是安静但充满夸张动作的,他以浪漫主义、动人的音色和即兴般的疯狂动作出名。在他的指挥下,柏林爱乐乐团逐渐将演出曲目从德奥为主拓展到包含柴可夫斯基、柏辽兹、李斯特、斯特劳斯、马勒、布鲁克纳等人的作品。但是,他对新涌现出来的作曲流派并不感兴趣,尤其对勋伯格、贝尔格、斯特拉文斯基、拉威尔表示反感。与前任彪罗不同,尼基施并不疯狂要求排练,而是依赖现场即兴所产生的直觉来演绎作品。他自认为在音乐厅中,他是作品的重新创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曾称赞尼基施把自己的第四交响曲演奏到“杰出、无以复加”的境地。

1922年1月23日尼基施逝世于莱比锡,终年66岁,葬于莱比锡南灵园(Südfriedhof)。1971年莱比锡以其名字创立了“阿图尔·尼基施青年指挥家奖”(Arthur-Nikisch-Preis für junge Dirigenten)。


相关

  • 霉浆菌性肺炎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霉浆菌性肺炎)是一种可导致肺炎的支原体细菌,也有机会导致冷凝集素症(英语:cold agglutinin disease)。这种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又称作霉浆
  • 营养体营养体(Trophosome;源自trophē),亦作滋养体,是一种在部分原口动物(例如:须腕科物种)体腔(英语:coelomic cavity)内的深绿棕色海绵组织器官,用来储存内共生细菌,以为其宿主提供完全营养。
  • 波动方程波动方程或称波方程(英语:wave equation)是一种重要的偏微分方程,主要描述自然界中的各种的波动现象,包括横波和纵波,例如声波、光波、无线电波和水波。波动方程抽象自声学、物理
  • BTCBTC可以指:
  • 远见杂志远见杂志(英文:Global Views Monthly)是中华民国一本新闻杂志,由天下文化出版。远见杂志于1986年7月创刊。创办人高希均指出,创办《远见》的宗旨有二:第一,是传播国际知识,包括不同
  • 宗室功普宗室功普(满语:ᡠᡴᠰᡠᠨ ᡤᡠᠮᡦᡠ,转写:Uksun Gumpu;1786年12月23日-1845年12月21日,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初三日子时-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丑时),一名功谱,字停舫。清朝宗室正
  • 皮埃尔·博雷加德美墨战争美国内战皮埃尔·古斯塔夫·图唐·博雷加德(Pierre Gustave Toutant Beauregard,1818年5月28日-1893年2月20日),美国作家、政治家、发明家、军官,原为美国陆军少校,美国内
  •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英语:Melamine resin),俗称美耐皿,是一种合成树脂,为热固性聚合物,为使用三聚氰胺(Melamine,又称蜜胺或密胺)与甲醛聚合所制成,与以尿素与甲醛制成的“尿素-甲醛树脂
  • 巨杉国家森林巨杉国家森林(英语:Sequoia National Forest),也译作红杉国家森林、美洲杉国家森林,是座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脉南的国家森林。该森林名自林区内大片大片的巨杉,在森林内
  • 表现度表现度在遗传学上指遗传缺陷的表现程度;表现度不同时,性状外显可有轻重的不同,但只要是有这种相应基因型的人,不会完全没有表现。外显度Mendelian Gene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