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

✍ dations ◷ 2025-11-11 18:59:39 #周公
周公旦(生卒年不详),姬姓,周氏,名旦,谥文,又称周文公、周公。周文王第四子。西周初年政治家,封于周邑。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追封为“褒德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为“文宪王”,后世多称其“元圣”。周公据说曾辅助武王克殷军事行动。武王克殷之后,分商都畿地区为邶、鄘、卫三国,设三监督察治理。武王克殷三年或四年后忧劳而逝,由周公旦和召公奭、太公望辅佐其子周成王。管叔、蔡叔联合商族残余势力与徐国、奄国等东夷外族(《史记·管蔡世家》载联合帝辛之子武庚),合兵勤王,在商畿地区对抗周公,周公称之为“三监之乱”。他们说“公将不利于孺子”、“天降割于我家……有大艰于西土”,周都镐京位于殷之西,诅咒西方周国要有大难降临。周公出师东征,三年后战事平息,《逸周书·作洛》载“王子禄父北奔”,周公杀管叔;流放蔡叔;废霍叔为庶人,并将国家势力扩展至东海,周公自称“周公东征”。周公在战后,建造了成周雒邑,称为“东都”,以便管制殷朝顽军。 《尚书大传》称“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行书,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死后葬于毕。公元前1042年,周太子诵即位,即周成王。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政。周公是否在周武王之后摄政称王,汉代起争论不休,是中国政治学术领域极具争论的一大问题,至今众说纷纭,未有定论,现在存在多种观点,一是认同周公曾经摄政称王,荀子、尸子、韩非、翦伯赞、金景芳、宫长为、郭伟川持这种观点;二是认为周公并未称王,仅仅是代行王权,司马迁、廖平、王国维、钱穆同意此说;三是认为周公摄政,在遇到大事的时候则称王,郑玄持此说;四是认为周公和周成王并行称王,顾颉刚持此说;五是认为周公既没有摄政,也没有称王,王慎行、马承源持此说;六是认为周公有摄政,但没有称王,杨向奎、王冠英、夏含夷、赵儒迎、杨朝明持此说。梁启超则陷入自我矛盾,莫衷一是。《尚书·金縢》篇载周武王在克商后的第二年病笃,周公旦设坛祭祀,祈祷太王、王季、文王,愿以己身代替武王而死。不久武王病逝,武王子诵(成王)年幼,周公旦当政称王。晁福林认为后人拘于宗法制度下的正统观念,无法相信周公僭位称王之事,辩解成周公辅佐成王摄政来理解。晁福林认为根据先秦史籍文献的记载,周公确实称过王:131—132。《司土簋》铭文有,“王来伐商邑,延令康侯图于卫”。《蔡尊》铭文有,“王在鲁”等记载,顾颉刚认为这都是周公称王的直接证据。《尚书·周书》记述周公之事时使用“王”等言辞。《大诰》篇记述周公东征之事时称呼周公为“王”,如“王曰:‘呜呼!肆哉尔庶邦君越尔御事……肆朕诞以尔东征’”。《多士》篇、《多方》篇记载周公东征取胜后自商都奄返镐京之事,亦使用“王”称呼。《康诰》篇又有,“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此篇涉及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封康叔于卫地之事,康叔乃文王之子、周公之弟,故文中称“弟”。《酒诰》篇、《梓材》篇的性质与《康诰》篇相同,皆称呼周公为“王”。《洛诰》载,“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指周公大力治理周廷文武受命称王七年。《韩非子·难二》载,“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礼记·明堂》称,“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晁福林认为周公称王之事出于当时政治形势的考虑,是一种紧急措施。杨宽据此认为克殷未久,成王年幼,商族残余势力及方国与国遍布东方,因此周公才当政称王:140:132。《逸周书·度邑》载,“王欲旦传于后。王曰:‘旦!汝维朕达弟……今维天使子,惟二神授朕灵期,予未致……维幼子大有知……乃今我兄弟相后,我筮龟其何所即。’”记述武王决定“兄弟相后”传位于周公旦,并对此事进行过卜筮。晁福林认为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在周公之前的时代是颇为常见的,在商代习见、周先公亶父传于三子季历、文王不传于伯邑考之子而传于次子武王。西周初期,以嫡长子继统的宗法制度尚未完善,所以周公旦继承王位并非后人理解的大逆不道之事:133。杨宽认为可能因为兄终弟及不符合周朝的宗法制度,所以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未被取用,写作摄政:138。上海博物馆藏小臣单觯(汉语拼音:zhì),《殷周金文集成》编号为“一二·六五一二”。其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克服商的武庚叛乱后,来到成师,周公赏赐小臣单的事件。从铭文可以证实周公辅佐周成王扑灭叛乱的史实。《史记·鲁周公世家》中曾记载,周成王十一年(公元前1032年),唐地出现了吉祥兆,田间长双穗禾,进献于周成王,成王将它转献周公并作《馈禾》诗,周公受禾,又作《嘉禾》诗表示嘉许,便是嘉禾一辞的来源。“梦周公”一词出自于《论语·述而》篇的记载︰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意思是,孔子说︰“我衰老得很严重,我也很久不再梦见周公了。”这里的“周公”,原本比喻孔子想恢复西周礼乐制度的理想,后人则把“周公”和“梦”直接联系起来。由于孔子的一句“吾不复梦见周公”(我很久没有梦到周公了),后世多以“周公”形容人进入梦乡。“周公解梦”是传统的梦文化,依据梦的内容预测未来。流传在民间的解梦之书《周公解梦》中,分梦为十五类:直梦、象梦、因梦、想梦、精梦、性梦、人梦一感梦、时梦、反梦、借梦、寄梦、转梦、病梦、鬼梦、美梦。“梦周公”、“梦见周公”——民间传说,一个人将要发生什么重要的事情,周公会来投梦。典故出自《论语·述而》,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我很久没有梦到周公了)!”后来周公被称为“梦神”。“梦周公”或“找周公”也用来戏称打瞌睡。台湾学生称之为“周公online”或“周公线上”也是用来戏称打瞌睡的意思。周 → 秦 | 吴 | 姜齐 → 田齐 | 鲁 | 燕 | 蔡 | 曹 | 陈 | 杞 | 卫 | 宋 | 晋 → 赵 / 魏 / 韩 | 楚 | 越 | 郑 | 滕 | 许 | 薛 | 邾 | 莒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十六国 → 南朝 / 元魏 – 北齐 – 北周 → 隋 → 唐 → 五代 – 十国 → 宋 / 西夏 / 辽 / 金 → 元 → 明 → 清 → 民国 / 共和国

相关

  • 时间序列时间序列(英语:time series)是一组按照时间发生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数据点序列。通常一组时间序列的时间间隔为一恒定值(如1秒,5分钟,12小时,7天,1年),因此时间序列可以作为离散时间数
  • 齿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二百一十一个(十五划唯一的部首)。就正体中文中,齿部归于十五划部首,而简体中文则归在八划。齿部只以左方、下方为部字。且
  • 夏尔·古诺夏尔-弗朗索瓦·古诺(法语:Charles-François Gounod,1818年6月17日-1893年10月17日),法国作曲家,代表作是歌剧《浮士德》。古诺出生于巴黎,母亲是一位钢琴师,父亲是一位画家。很早就
  • 远洋杆菌属远洋杆菌属(Pelagibacter),目前仅包括遍在远洋杆菌(P. ubique)一个种,可能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细菌(估算数量级有1028)。早在1990年,就已在马尾藻海中得到属于α-变形菌的rRNA序列,此后
  • 爱德华时代爱德华时代(Edwardian era或Edwardian period)指1901年至1910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在位的时期。爱德华时代和维多利亚时代中后期被认为是大英帝国的黄金时代。维多利亚女王190
  • 詹姆士·包斯威尔詹姆斯·博斯韦尔(英语:James Boswell, 9th Laird of Auchinleck,1740年10月29日-1795年5月19日),英国传记作家。最有名的作品是《约翰生传》,还有《黑白地群岛之旅》等作。生于苏
  • 恋少年恋少年(英语:Hebephilia)是指成年人对青春期(前青少年期)儿童(特别是谭纳标准中的发育期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代表年纪是11岁到14岁)有着强烈的持续性的性兴趣。 它不同于恋童(主要或
  • 方差方差(英语:Variance),应用数学里的专有名词。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一个随机变量的方差描述的是它的离散程度,也就是该变量离其期望值的距离。一个实随机变量的方差也称为它的二阶矩
  • SAMPA音标字母评估法(SAMPA)是一种电脑可读的音标符号,它是以国际音标为基础,并且只使用7位元ASCII中的可打印符号。这种转写法是源自欧洲共同体为六种欧洲语言,于1980年代展开的欧洲
  • 自然灾难自然灾害(英语:natural hazard、natural disaster),又称为自然灾难、天然灾难、天然灾害、天灾、天祸、天患、灾荒 ,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会给周围的生物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