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

✍ dations ◷ 2025-11-28 09:38:54 #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
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英文:Deaflympics),简称听障奥运、听奥,又称听障林匹克运动会、听障运动会,原名世界聋人运动会,是国际听障运动总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Sports for the Deaf;CISS)专为听障人士举办、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依现行听奥开闭幕规则,奥运会旗在开幕典礼前即升至显著位置,直至闭幕典礼结束,但不能在相关行销宣传上使用五环标志,因为原则上听障奥运仅是国际奥会准许可使用-lympic命名的比赛,所谓奥林匹克家族的说法实为误传。第一届世界聋人运动会于1924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为全球最早举办的身心障碍类运动会。当时仅有来自欧洲各地的9国145位听障运动员参赛,随后,参赛的国家和人数不断增加,到了2005年澳洲墨尔本第20届时,已有超过67国3,200名运动员、代表团职员等人参赛,其竞技水准也不断提升,例如男子百米短跑的听障世界纪录达到10秒21、400米达到45秒29等等。世界聋人运动会自1924年肇始之后,一直只有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夏季运动会。到了1949年第一届冬季运动会终于在奥地利西菲德举行,当时共有5国33人参赛。2007年于美国盐湖城举行了第16届冬季听障奥运会。2009年台北听奥是该赛事第一次在亚洲举行。2001年5月,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有鉴于在ICSD/CISS主导之下的世界聋人运动会办得极具规模且具有聋人文化的特色,决议同意更名为“Deaflympics”(听障林匹克运动会),并自当年7月意大利罗马第19届起实施。但是中文名称则没有统一的说法,由于中国大陆在北京奥运时使用了“残障奥运”来称呼Paralympics,之后台湾的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亦采用“听障奥运”来称呼Paralympics。参与听障奥运的运动员必须于“较佳耳”至少丧失55分贝的听力,且不得在比赛进行中使用听觉辅助设备,以维持比赛的公平性。其他与一般运动会的差别主要在于比赛执行的方式,例如足球比赛的裁判以挥舞旗帜取代哨音,田径比赛以闪灯取代鸣枪等。目前夏季与冬季听奥比赛项目计有21项。1  中华民国(台湾)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压力,被迫使用 中华台北的名称参加国际运动赛事,而国际组织,如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也因政治因素称呼中华民国为中华台北。详细内容查看历届听障奥运会主办城市列表最近几年,主办地经常发生变更:

相关

  • 副黏液病毒副粘液病毒科包括二个亚科,副粘液病毒亚科(Paramyxivirinae)及肺炎病毒亚科(Pneumovirinae)。副粘液病毒亚科除已归类六属病毒外,还有尚未归类之马麻疹病毒属(Equine Morbilli
  • 热处理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后,以一定的速率降温到常温或更低,从而达到改善材料组织结构获得性能优异的材料,一般是指对金属材料特别是钢材的处理。常用
  • 弗朗西斯科·维多利亚弗朗西斯科·维多利亚(Francisco de Vitoria, Francisci de Victoria,(1480年-1546年))西班牙神学家,萨拉曼卡学派始祖。
  • 鼠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学名:Hymenolepis diminuta)是一种食源性(英语:Foodborne parasites)寄生虫, 属于绦虫纲圆叶目,可引致膜壳绦虫病(hymenolepiasis)。这种线虫以昆虫作中间宿主,最终会感
  • 史前史史前时代一般是指人类出现到文字出现之前的时代,意即历史记载(信史)前的时代。由于各地人类发明文字的时间都有不同,所以史前时代没有一个适用于各地的特定时间。不过,作为一个泛
  • 眼球震颤眼球震颤(英文:英语:Nystagmus,/nɪˈstæɡməs/),简称眼震,是一种眼球不自主的节律性(少数非节律性)往返运动,多现于眼、耳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但也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或由实验方法
  • 就业推销骗术就业推销法(日文:就活商法)为一种推销诈骗手法,佯装会提供估工作机会然而吸引来想赚钱的求职者最后都成了消费者,在话术中被推销想获得工作机会,必须先购买一些物品或服务,而最后
  • 字母间距字符间距(英语:Letterspacing,也称英语:Tracking)简称字距,在字体排版学中指的是字符之间的空隙,该属性影响文本行或文本块的密度。字符间距容易与字距调整混淆。CSS(层叠样式表)中,wo
  • 碳酸钙碳酸钙,俗称灰石、石灰石、石粉,是一种化合物,化学式为CaCO3,呈碱性,几乎不溶于水(Ksp = 4.8×10-9),可与酸反应。碳酸钙在地球上存量丰富,并以许多形式存在于岩石、矿物与生物体,如:
  • 卡尔达肖夫指数卡尔达肖夫指数(英语:Kardashev Scale)是根据一个文明所能够利用的能源量级,来量度文明层次及技术先进程度的一种假说。1964年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肖夫首先提出用能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