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

✍ dations ◷ 2025-10-29 06:53:08 #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
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英文:Deaflympics),简称听障奥运、听奥,又称听障林匹克运动会、听障运动会,原名世界聋人运动会,是国际听障运动总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Sports for the Deaf;CISS)专为听障人士举办、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依现行听奥开闭幕规则,奥运会旗在开幕典礼前即升至显著位置,直至闭幕典礼结束,但不能在相关行销宣传上使用五环标志,因为原则上听障奥运仅是国际奥会准许可使用-lympic命名的比赛,所谓奥林匹克家族的说法实为误传。第一届世界聋人运动会于1924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为全球最早举办的身心障碍类运动会。当时仅有来自欧洲各地的9国145位听障运动员参赛,随后,参赛的国家和人数不断增加,到了2005年澳洲墨尔本第20届时,已有超过67国3,200名运动员、代表团职员等人参赛,其竞技水准也不断提升,例如男子百米短跑的听障世界纪录达到10秒21、400米达到45秒29等等。世界聋人运动会自1924年肇始之后,一直只有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夏季运动会。到了1949年第一届冬季运动会终于在奥地利西菲德举行,当时共有5国33人参赛。2007年于美国盐湖城举行了第16届冬季听障奥运会。2009年台北听奥是该赛事第一次在亚洲举行。2001年5月,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有鉴于在ICSD/CISS主导之下的世界聋人运动会办得极具规模且具有聋人文化的特色,决议同意更名为“Deaflympics”(听障林匹克运动会),并自当年7月意大利罗马第19届起实施。但是中文名称则没有统一的说法,由于中国大陆在北京奥运时使用了“残障奥运”来称呼Paralympics,之后台湾的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亦采用“听障奥运”来称呼Paralympics。参与听障奥运的运动员必须于“较佳耳”至少丧失55分贝的听力,且不得在比赛进行中使用听觉辅助设备,以维持比赛的公平性。其他与一般运动会的差别主要在于比赛执行的方式,例如足球比赛的裁判以挥舞旗帜取代哨音,田径比赛以闪灯取代鸣枪等。目前夏季与冬季听奥比赛项目计有21项。1  中华民国(台湾)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压力,被迫使用 中华台北的名称参加国际运动赛事,而国际组织,如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也因政治因素称呼中华民国为中华台北。详细内容查看历届听障奥运会主办城市列表最近几年,主办地经常发生变更:

相关

  • 体外In vitro是拉丁语中“在玻璃里”的意思,意指进行或发生于试管内的实验与实验技术。更广义的意思,则指活生物体之外的环境中的操作。常见的例子是人工受精。在细胞生物学等领域
  • 科里亚克族科里亚克族(科里亚克语:нымыланы, чавчувены, алюторцы、俄语:Коряки)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住在科里亚克自治区(一度横跨俄罗斯
  • 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是导致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的病原体(英文缩写:MERS-CoV 或代号:EMC/2012‘HCoV-EMC/2012’)引起,有别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和普通伤风冠状
  • 浦金氏纤维浦金氏纤维(英语:Purkinje fibers)位于心脏的心室内壁,就在心内膜(endocardium)之下。这些纤维是特化的心肌细胞,可传导生理上的电位讯号并刺激心脏以协调的方式收缩运作。浦金氏纤
  • 牛津大学坐标:51°45′40″N 1°15′12″W / 51.7611°N 1.2534°W / 51.7611; -1.2534牛津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Oxford;非正式:Oxford University,或:Oxford;勋衔简称:Oxon)位于英格兰东
  • 脑血管障壁脑血管障壁(英语:blood–brain barrier ,BBB),也称为血脑屏障或血脑障壁,指在血管和脑之间有一种选择性地阻止某些物质由血液进入大脑的“屏障”。19世纪末,保罗·埃尔利希在一个实
  • 查格斯氏病恰加斯病(英语:Chagas disease),又称为南美锥虫病(American trypanosomiasis),是一种热带疾病(英语:Tropical disease)寄生虫病;致病原是克氏锥虫(英语:Trypanosoma cruzi),通常借由俗称为
  • 普通B细胞初始B细胞(naive B cell / virgin B cell)系一类还未与抗原接触的B细胞。一旦与抗原接触,它就会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或者能产生能与刺激它的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的浆细胞。与
  • 主题词索引典(英语:thesaurus),也称为叙词表或类语辞典,同义词辞典,是主题分析的一种实作方法。所谓主题分析是指辨识某作品之知识内涵,分析其特性,并使用某些文字、代号描述其主题。主题
  • 扩散磁振造影扩散核磁造影,全名水分子扩散核磁造影,是一种更进步的核磁共振技术。1980年代中期扩散核磁造影的理论已被提出,1986年 Le Bihan 提出扩散磁振造影临床应用的潜在可能性。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