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周疲劳

✍ dations ◷ 2025-11-24 13:36:21 #低周疲劳

低周疲劳又称低循环疲劳(英语:Low cycle fatigue),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在每个循环中发生塑性变形;二是低周期现象,即材料对这种类型的载荷具有有限的耐久力。术语是指反复施加应力,最终导致疲劳和断裂;是指施加作用力之间的较长时间。

疲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利用先进的计算方法进行尺寸设计在航空和能源生产中的应用。低周疲劳的结果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研究材料的行为,以便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力学和冶金现象(裂纹扩展、加工软化、应变集中、加工硬化等)。

低周疲劳的常见原因是高应力水平和低周期断裂。在过去的50年里,人们对金属以及温度、应力和断裂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许多研究。用试验绘制了S-N曲线,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生破坏的循环次数减少。然而,广泛的测试成本太高,所以研究人员主要依靠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

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低周疲劳会改变材料的特性。断裂延性趋于降低,其幅度取决于小裂纹的存在。为了进行这些测试,一般使用电液伺服控制试验机,因为它能够不改变应力幅值。研究还发现,在钻孔试件上进行低周疲劳试验更容易产生裂纹扩展,从而导致断裂延性更大的降低。尽管孔的尺寸很小,只有从40到200μm。

当零件处于低周疲劳状态时,它会发生反复的塑性变形。例如,如果一个部件在拉伸状态下加载,直到它永久变形(塑性变形),这将被认为是半周低周疲劳,或低周疲劳。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循环,零件需要变形回到原来的形状。零件在失效前所能承受的低周疲劳次数远低于常规疲劳次数。

这种高循环应变的情况通常是极端操作条件的结果,如温度的高变化。材料的膨胀或收缩所产生的热应力会加剧零件的加载条件,从而发挥低周疲劳特性。

一个常用的描述低周疲劳行为的方程是Coffin-Manson关系(L.F. Coffin在1954年和S.S. Manson在1953年发表):

在这里,

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故是1994年北岭地震。许多建筑物和桥梁倒塌,结果造成9000多人受伤。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一栋10层楼高的建筑中受低周疲劳影响的主要区域。不幸的是,有有限的实验数据可以直接构造一个低循环疲劳强度衰减,所以大部分的分析包括策划高疲劳强度衰减行为,扩展图创建的线的部分使用Palmgren-Miner低循环疲劳曲线的方法。最终,这些数据被用来更准确地预测和分析北岭十层钢结构建筑所面临的类似类型的破坏。

相关

  • 迈尔夫人果尔达·梅厄(通称梅厄夫人,或译迈尔夫人,希伯来语:גּוֹלְדָּה מֵאִיר‎;拉丁转写:Golda Meir,1898年5月3日-1978年12月8日)以色列女性政治家,是该国的创国者之一及
  • 无套裤汉无套裤汉(法语:sans-culotte,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
  • 氯酸镁氯酸镁(Magnesium chlorate),化学式Mg(ClO3)2·6H2O。常带有六个结晶水(六水合氯酸镁)。氯酸镁为无色斜方片状或针状结晶。溶于水,微溶于醇、丙酮。通过氯酸钠溶液与氯化镁溶液反
  • TOP500TOP500项目是针对全球已知最强大的电脑系统做出排名与详细介绍。此项目始于1993年并且一年出版两次最新的超级计算机排名列表。每年的第一次排名公布总是在六月份的国际超级
  • 玛理诺一世教宗玛理诺一世(拉丁语:Marinus PP. I;?-884年5月15日)本名不详,于882年12月至884年5月15日岀任教宗,884年5月15日卒于罗马。
  • 德川寿千代德川寿千代(1860年4月1日-1865年3月1日),御三卿田安德川家第6代当主。德川寿千代在安政七年三月十一(1860年4月1日)于田安邸出生,是德川庆赖的长子,三年后父亲因承受安政大狱责任而
  • 寄宿房的女儿们《寄宿房的女儿们》(韩语:하숙집 딸들)是韩国KBS2电视台的真人秀综艺节目。早期节目设定是以首尔城中“美淑家的寄宿房”的女主人李美淑和4个爸爸各不相同的貌美女儿朴诗妍、张
  • 光武中兴王莽篡汉,西汉结束,改国号为新。后王莽改制失败,导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最终肢解新莽政权,汉景帝后裔刘秀趁机恢复汉朝,国号仍为汉,史称为东汉,刘秀即光武帝。在位期间,农业、手工业都
  • 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2010赛季2010赛季是广州足球队征战中国足球联赛的第43年。该赛季广州队是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的成员,这也是广州队历史上第5次征战中国足球甲级联赛。2010年1
  • 日语中的现代汉语借词日语中的现代汉语借词指日语从近现代(清末以来)的汉语中借入的辞汇,相继于吴音、汉音、唐音等汉字音,是古代以来中日之间语言交流的延续。日语自古以来从汉语吸收了大量辞汇,近代(江户后期至明治时期以来)更以汉语词(汉字词)为基础,创造了大量西洋概念的新译语,称为“和制汉语”。和制汉语又重新输入中国以及朝鲜、越南,深刻影响了它们的语言。汉语词从本来意义上说在日语中属于借词(外来语), 但由于历史久远及和制汉语的大量使用,这些词已经融入日语并成为其基础,日本人在通常使用时并不会意识到它们是外来语,故日语中的所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