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萨辛派

✍ dations ◷ 2024-12-25 01:13:27 #阿萨辛派

阿萨辛派(阿拉伯语:حشّاشين‎、)是中古时期活跃于阿富汗至叙利亚山区的一个穆斯林“异端”教派,以秘密的暗杀组织闻名。以里海南岸山区为根据地,中心设在阿剌模忒堡(意为“鹰窠”)。

“阿萨辛派”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木剌夷,木罗夷或木乃奚,可能源自阿拉伯语الملحد‎(al-mulaḥid),意指无神论者。该词语有另一种说法,即“阿萨辛”一词。在12世纪中期,由于拉希德丁•锡南与十字军的交往不断增多,在众多西方旅行者、外交使节和十字军编年史家的笔下,开始出现“山中老人”一词,并开始以“assassin”一词的各种变体来称呼其追随者。《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名叫阿拉丁的山中老人信奉回教。他在两座高山之间一条风景优美的峡谷中,建造了一座华丽的花园”,其中铺设着流淌美酒、牛乳、蜂蜜和清水的河流,居住着姣美的女郎。他培训勇敢的青年人,采用麻药和假造的天堂幻象来激发他们来为自己效劳,对仇敌进行暗杀。”刘郁的《西使记》也记载:“纵其欲数日,复置故处。既醒,问其所见,教之能刺客,死则享福如此。”虽然阿萨辛派的暗杀往往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但是给欧洲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最初是他们狂热的献身精神,因此欧洲中世纪常有情书或是情诗以阿萨辛为比喻,显示自己对对方无保留的爱。但丁的《神曲》中也曾提到“充满危险的暗杀”。到14世纪左右,阿萨辛一词已经在欧洲多种语言中出现,专指出于狂热或是贪婪的目的,以秘密或是背叛的方式杀害某个公众人物。基督教世界对阿萨辛派研究的兴趣是与其历史发展相关联的。宗教改革、宗教战争、欧洲内部的纷争,都成为培育暗杀与阴谋论的土壤。此后,法国大革命再次让公众对于阴谋与谋杀的问题产生了兴趣。1809年5月,著名东方学家、阿拉伯语学者西尔维斯特·德·萨西(Silverstre de Sacy)在法兰西学院作了一场名为“关于阿萨辛王朝及其名称的语源学研究报告”。在报告中,他论证说阿萨辛是阿拉伯语中大麻(Hashīsh)一词的变体。虽然他没有认为所谓阿萨辛派就是嗜食大麻的瘾君子,但是他解释说,该派别的首领会秘密地使用大麻,让自己派出的使者相信成功完成任务之后,能够享受到与此类似的天堂般的愉悦。他对阿萨辛派名称的这种解释与马可波罗记述的麻药联系在了一起,并流传广泛。此后的很多研究都引用了他的观点。在现有的一些中文著作和工具书中,也援引了这种看法。到了20世纪,著名的东方学家伯纳德·刘易斯对德·萨西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他指出“尽管这种解释出现早、流传面广,但是属实的可能性却并不大”。原因在于大麻的使用及其效果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秘密;使用大麻这样的做法在严肃的逊尼派作家和伊斯玛仪派的记载中都无法得到验证;并且hashīshī这样的名称,也仅流行在叙利亚地区,作为阿萨辛派大本营的波斯地区并不使用这一词汇。而伊斯玛仪研究所的法尔哈德·达夫塔里先后在多本有关伊斯玛仪派的著作中指出,阿萨辛这一称呼来源于法蒂玛王朝伊斯玛仪派和逊尼派对尼扎里派的蔑称“hashīshī”。这一蔑称寓意为“粗俗的下等人”、“被社会抛弃的无信仰者”,并不具体地指代吸食大麻。因此,这一名称显示了当时穆斯林主流对伊斯玛仪派普遍的敌意,也是欧洲对于东方的某种神秘幻想所致。对伊斯玛仪派深恶痛绝的逊尼派史学家志费尼曾详细描写阿萨辛派的各种“罪状”,但是他的书中从来没有提到吸食大麻、或是阿萨辛派首领以大麻为诱惑来鼓励暗杀者,这也是大麻传说可能有误的证据之一。

阿萨辛派中的刺客“费达伊”以阿拉伯语发音为,意思是“准备好为某个理由牺牲的人”或者是“敢死队”之意,亦可以理解为“志愿者”。

阿萨辛派属于伊斯兰教伊斯玛仪派支系尼查里派(Nizari),他们可以因为各种不同的政治或宗教目的而受雇于人,是一个激进好战的组织。约活跃在公元8世纪到14世纪,专门对阿拔斯王朝的精英进行恐怖主义式的大胆处决或政治性的暗杀。

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080年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由于早期的活动情况是基于传言或者敌方的迷信说法所描述,因此很难发现关于阿萨辛派起源的史料。大多数资料来源都随着阿萨辛派的大本营阿拉穆特(波斯语意为“鹰堡”)被蒙古军队占领而被烧毁,但其教派名称可追溯至第一任突厥籍的波斯首领哈桑·萨巴赫。萨巴赫在1090年夺取伊朗北部厄尔布尔士山脉并在阿剌模忒堡建立阿剌模忒谢赫朝,传位八位教主并被统治该地区长达186年。

哈桑·萨巴赫早年曾在波斯各地游历宣教。他注意到波斯北部靠近里海的吉兰和马赞德兰等省份地形与波斯其他地区完全不同。当地居民一直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位,未完全臣服于来自波斯内地的统治。8世纪后期,一些阿里后裔及其追随者为逃避阿拔斯人迫害来到这里,逐渐形成一个什叶派活动中心。在城市地区的活动不断遭受挫折后,萨巴赫开始转向边远的要塞地区,最终选中了位于厄尔布尔士山脉腹地的一片高耸的山崖上的阿拉穆特(Alamut)堡。此地海拔高,四周峡谷环绕,只有一条狭窄陡峭的蜿蜒小道可通山顶,因其险峻,也被称作“鹰堡”,据说城堡的主人也是第一伊玛目阿里的后裔。萨巴赫派出宣教师在阿拉穆特周围的村庄宣传伊阿萨辛派思想,逐渐赢得了大批的追随者。经过精心的准备,1090年,萨巴赫乔装进入了阿拉穆特堡。城堡的主人见大势已去,接受萨巴赫3000金第纳尔的出价后离开了城堡。作为阿萨辛派最早的领袖,萨巴赫宣布是伊玛目的代表,但从来没有自称过伊玛目。在伊玛目隐遁时期,他是“胡加”,即证据、证明,是伊玛目与人之间的纽带、达瓦(宣教)的领导人。与建立秘密花园和培训基地,以吸食大麻和美女为诱惑手段等传说截然不同的是,萨巴赫统治阿拉穆特堡的35年中一直严格实施伊斯兰教法,他的一个儿子就因为饮酒被处死。他本人聪明颖悟,精通几何、算术、天文学,一直过着苦行的生活。据说进入阿拉穆特堡之后,他终生只走出过自己居住的房子两次,主要时间里都在房中阅读书籍,撰写宣教词。阿萨辛派的教义非常强调权威的作用。对信徒来说,最高的指引源泉就是伊玛目,最直接的指引人就是伊玛目委派的代表。人没有选择伊玛目的权力,也没有对教义和律法的真实性作出判决的权力。真主指定的伊玛目才是真正的伊玛目,其他号称伊玛目的都是篡权者,其追随者是罪人。在萨巴赫的努力下,这种强调忠诚和服从的教义,逐渐成为一个秘密的、具有革命性的反对派最强大的精神武器。阿萨辛派在波斯建立堡垒的初期,阿萨辛派的新宣传虽能说服一些穆斯林,但其力量既无法与塞尔柱人的军队相抗衡,也无法与各地方分裂势力相对抗,扩展自己容身之地的努力困难重重。不过,当时各伊斯兰分裂政权都是高度集权的个人独裁统治,一旦消灭其威权人物,往往会对这一政权造成致命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伊斯玛仪派开始组织一小部分训练有素、富有献身精神的成员,对其进行培训,组成敢死队(费达伊),通过暗杀对手的显要人物,来打击和威慑敌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最早被伊斯玛仪派暗杀的,是掌控阿拔斯朝廷的塞尔柱人宰相尼扎姆·穆尔克。此人声名显赫,担任宫廷的实际掌管者多达20余年。他认为阿萨辛派的主张乃是异端邪说,目的是毁灭伊斯兰教,将人类引入万劫不复的境遇。因此他不仅在其作品《政府论》中对阿萨辛派进行了谴责和驳斥,还派出军队征讨波斯境内的伊斯玛仪派据点,被阿萨辛派视为头号敌人。经过周密安排之后,1092年10月,一名阿萨辛仪派成员乔装成一名苏非修炼者,接近尼扎姆乘坐的轿辇后刺杀了他。但是,尼扎姆只是阿萨辛派暗杀的第一个显要人物。此后,该派陆续刺杀了一些反阿萨辛派的王公贵族和达官政要,还有一些公开谴责该派教义信条的宗教人士。在尼扎姆之后,塞尔柱人的统治也开始分崩离析。原来属于阿拔斯帝国管辖的广阔领域越来越分裂,成为小军阀割据的战场。尼扎里派并不是高踞堡垒的避世者。为了生存和扩大影响,它积极参与与塞尔柱人、以及各分裂势力之间的争斗。塞尔柱苏丹伯克亚茹克致力于消灭和自己争夺王位的同父异母兄弟穆罕默德·塔帕尔,无暇外顾,因此容忍了阿萨辛派的发展,在库希斯坦地区甚至明确支持阿萨辛派对抗穆罕默德·塔帕尔的活动。据记载,萨巴赫时期阿萨辛派共执行过近50次暗杀,其中一半都是在苏丹伯克亚茹克统治时期进行的,针对的都是穆罕默德·塔帕尔的支持者,或是伯克亚茹克的反对者。1100年,伯克亚茹克在同穆罕默德·塔帕尔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此后阿萨辛派的力量一度高涨,活动趋于公开,一些人甚至渗透到苏丹的宫廷和军队。暗杀的威慑使得反对该派的高官显贵们不得不小心警惕、处处设防,甚至有人请求苏丹允许自己带着武器上朝,以防不测。到了12世纪中后期,阿拉穆特的领导人由伊玛目代理人开始自称真正的伊玛目,并向同样多山偏远的叙利亚山区扩展。

活跃于叙利亚一带的阿萨辛派首领拉希德丁·锡南曾暗杀多名十字军和穆斯林政要,西方史料将其称为“山中老人”。哈桑死后2年,即是1126年,阿萨辛派的本部正式承认叙利亚的支部。它们担任防守班亚要塞,这里是反法兰克十字军的前线,亦在此时与西方十字军战斗接触。1132至1133年间夺得卡德穆斯要塞。

然而,叙利亚阿萨辛支部对政治态度飘忽不定,对十字军及穆斯林采取亦敌亦友状态。在1139年被当局再次镇压,大马士革的组织被肃清,班亚要塞被法兰克十字军占领,不过在100年间活跃于在两个十字军公国之间:安条克公国与的黎波里伯国之间。在1152年时的黎波里伯国的雷蒙二世与及1192年耶路撒冷的康拉德国王的暗杀活动都是叙利亚阿萨辛支部所策划。

西方从叙利亚阿萨辛支部很早知道蒙古西征。在1238年派使者到英法两国觐见国王,提议伊斯兰与基督教讲和合作对付蒙古,却得到冷淡的下场,当时西方指望蒙古与伊斯兰互相残杀,短短三年蒙古铁骑几乎蹂躏整个东欧。

1221年,阿拉丁继位阿拉穆特堡的首领,时年只有9岁。虽然有记述说他幼年因病医治不当,损伤了大脑,所以性格乖戾。但是他在位期间的主要贡献是对此前多位首领时而偏向逊尼派,时而又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态度进行了调和。在他统治的后期,蒙古人的威胁开始加剧。很多被蒙古人占领地区的伊斯兰学者逃往阿萨辛派的领地寻求庇护,其中就包括什叶派著名学者纳西尔丁·图西。图西曾在阿拉穆特和其他几个尼扎里派要塞居住,他把自己关于伦理学的两本著作都题献给自己的庇护者。阿拉穆特和其他几个要塞一时成为繁荣的学术中心。但对蒙古人来说,阿萨辛派在波斯北部山区的要塞就是一个个武装的独立王国,也是西征道路上的障碍。旭烈兀西征的目标之一就是铲除阿萨辛派诸城堡。1255年,阿拉穆特堡一些决意与蒙古人讲和的大臣政变推翻了阿拉丁,拥戴他的儿子鲁克赖丁库沙继位。

阿萨辛派曾因企图组织刺客刺杀蒙古帝国的大汗蒙哥,而和蒙古人结下深仇大恨。1256年旭烈兀渡过阿姆河后,波斯与高加索的小国君们纷纷投诚,该派的最后一任教主鲁克赖丁库沙(Rukn ad-Din Kurshah)也向旭烈兀请求作其属臣,遭到拒绝,之后鲁克赖丁库沙在麦门底斯堡(Meimundiz)固守,最终于1256年11月19日投诚。旭烈兀送鲁克赖丁库沙到蒙哥大汗处,但在途中被谋杀。同年12月20日阿剌模忒堡的守军们投降。1272年黎巴嫩和叙利亚山区诸堡寨被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所毁,阿萨辛派势衰。

相关

  • 重新修正世界秩序新秩序(德语:Neuordnung)或欧洲新秩序(德语:Neuordnung Europas)是纳粹德国试图强加在被其占领的欧洲国家之上的政治秩序。虽然新秩序的建立早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经开始,但是其
  • Malaysiakini当今大马(马来语:Malaysiakini),是马来西亚的一个网上新闻媒体,由颜重庆先生创于1999年11月20日。目前拥有中文、英文、马来文及淡米尔文4个语言供选择。当今大马同时也是制作和
  • 陶公庙陶公庙,又名陶真人庙,位于湖南省长沙县榔梨镇浏阳河畔,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四年,为祭祀陶淡、陶烜叔侄而建。陶淡,字处静,为东晋长沙郡公陶侃之孙,隐居临湘山修炼道术,乡民尊为陶真人,为
  • 1886年塔拉威拉火山爆发1886年塔拉威拉火山爆发,是塔拉威拉火山地质历史上首个被人类历史记载的火山喷发事件,也是欧洲人到达新西兰以后首个致命的火山喷发事件。1886年6月10日凌晨,位于新西兰北岛的
  • BamHI结构 / ECODBamHI(亦可写作BamH1)是一种常用的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I最早取自淀粉芽孢杆菌(英语: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中。G G A T C CC C T A G G
  • 腹带腹带(cummerbund)是一种穿着无尾礼服时在腹部穿着的带状服饰。腹带一词最早起源于西亚和南亚地区。自15世纪开始在欧洲使用。20世纪之后,腹带开始成为无尾礼服套装中的一部分。
  • 东三省官银号东三省官银号,其旧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设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932年停业,是中国东北地区在近代最早创办的银行。东三省官银号由原奉天官银号改制而来。东三省官银号
  • 通往泰瑞比西亚的桥《通往泰瑞比西亚的桥》(英语:),又译作《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寻找仙境之桥》, 凯瑟琳·佩特森(Katherine Paterson)所著青少年小说,1977年初版。1989年汉声出版社在台湾出版中
  • 因斯布鲁克机场因斯布鲁克机场(德语:Flughafen Innsbruck,IATA代码:INN;ICAO代码:LOWI)是奥地利西部最大的国际机场,位于蒂罗尔州,坐落在距离因斯布鲁克市中心约2.5英里外的郊区。该机场处理阿尔卑
  • 旧艾奈旧艾奈(法语:Ainay-le-Vieil,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