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炸弹

✍ dations ◷ 2025-04-12 10:47:19 #集束炸弹
集束炸弹是将小型炸弹集合成一般空用炸弹的型态,利用数量的特性增加涵盖面积和杀伤范围,每个小型炸弹又称为子炸弹,破坏威力较低,许多设计是以软性目标,如人体、没有装甲的车辆或器材为主要目标。较先进的双用途集束炸弹,其子弹不仅可击穿125毫米装甲,且爆炸后形成的碎片可在足球场大小范围内产生巨大杀伤力。集束炸弹是在与一般炸弹同样大小的弹体中,装入由数个到数百个的子炸弹,子炸弹每颗约网球般大小的球体。由飞行器空投之后,在空中分解,借由散布子炸弹到广范的地面造成区域性杀伤。德国于二战中,苏联于苏芬战争和苏联-阿富汗战争中,美国于越战当中都曾经大量使用过集束炸弹。集束炸弹这个概念各国皆有独自研究,各自研发出成品。纳粹德国开发称为蝴蝶炸弹(英语:Butterfly Bomb)的SD-2炸弹、意大利开发昵称为“膳魔师炸弹(英语:Thermos bomb)”的AR-4炸弹,美国是使用M41破片炸弹接合成单一炸弹运用。苏联据信在二战前也开发了集束炸弹,并配发部队。飞机挂载的称为集束炸弹,地面炮兵也有配备类似弹种,称为双效改良型常规弹药(英语:Dual-Purpose Improved Conventional Munition)(DPICM)集束炸弹在二战期间发展成熟,战后至少有34个国家在生产23种型号的集束炸弹。美军于越战中越南、柬埔寨和老挝使用过。集束炸弹是一种内装许多小炸弹或子炸弹的霰弹筒,这些子炸弹可以碎裂成有时多达数千的碎片。重1000磅的CBU-87/B型集束炸弹是美军有代表性的一种,它携带202个子炸弹,每个子炸弹可以碎裂成300个金属碎片。 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都曾使用集束炸弹,攻击大面积目标。集束炸弹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一系列原因,它们往往无法正常发挥功能,例如作战前的搬运、储藏和投放时的操作不当,以及由于投放到较松软的地面,集束炸弹就无法正常引爆,许多子炸弹可能不会爆炸。子炸弹要经撞击,触动引爆装置才能爆炸及地面情况的多种多样,致使约有10%的子炸弹不会立即爆炸,再遭触动才会爆炸,其杀伤力与一颗反步兵地雷相似。未爆炸的集束炸弹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991年海湾战争中就有数万个子炸弹没有爆炸,在战争结束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伊拉克和科威特时常发生因子炸弹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美国政府自己对“沙漠风暴”行动所做的评估报告也表明,包括集束炸弹在内的一些非制导炸弹常常会无法击中目标,并造成连带破坏。有大量的集束炸弹插到地下,有的深达半米,给清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北约军队在科索沃共投放了1392枚集束炸弹,北约认为,有8%—12%的炸弹没有爆炸,而且地面上还留有34744个没有爆炸的小型子炸弹。苏联-阿富汗战争中苏军就经常使用它。,苏军还会把子炸弹伪装成玩具以引诱儿童来捡它,杀伤儿童。俄罗斯在两次车臣战争中都投放了(包括向市区)多次集束炸弹。1999年在盟军行动期间,大约有2000枚集束炸弹包含38万子炸弹在南斯拉夫被投下,其中英国皇家空军投下了531枚RBL755型空射击束炸弹。 在1999年5月7日,北约使用集束炸弹袭击尼什机场,2枚炸弹错过了目标掉在市中心,子炸弹从2个弹体分散开被风吹行,掉落在市中心三个分别不同的位置:报导称,15名平民被打死、8名平民受重伤、11名平民受轻伤、120栋住房受损、47栋被毁、15辆汽车损毁。这次行动整体来说,至少23名塞尔维亚平民被集束炸弹炸死。行动结束后至少6名塞尔维亚人包含3名儿童被炸死,高达23平方公里的地区成为集束炸弹的未爆区域。根据塞尔维亚政府表示,英国赔偿了8万6千英镑给塞尔维亚排雷行动中心。美国与其他北约国家在阿富汗战争 (2001年)行动初期大量使用了集束炸弹,联军共使用了1228枚集束炸弹,这些数量的集束炸弹中总共包含了248,056子炸弹。人权观察表示格鲁吉亚有使用过。 方式是用LAR-160多管火箭发射器散布。人权观察表示俄国空军使用RBK-250式集束炸弹在2014年10月乌克兰东部调查当中,人权观察记录政府军与亲俄民兵在几十个城市与农村的战斗,乌克兰武装力量广泛地使用集束炸弹,搭载BM-27或BM-30火箭炮发射,即使乌克兰政府极度否认使用集束炸弹,在2015年3月,至少有13名平民遭到打死,其中包含3名儿童虽然所有武器对非交战平民都会构成威胁,但集束炸弹对平民的威胁特别显著,原因有二。第一是集束炸弹设计是对大面积战区进行杀伤,弹药如误击或掷偏很容易波及对非交战者,造成死伤;其二是集束炸弹因弹药数量多,相对地容易出现未爆炸弹药(估计达10-30%),且炸弹的有效期程长,由战术观点的解释,集束炸弹的未爆弹仍有地雷的效果,可以让敌军移动时造成非预期的死伤,但是战后哑弹(英语:Dud)的清理便相当困难,老挝甚至出现1973年被美军轰炸投掷的未爆弹至2018年仍有造成至少100例平民伤亡。从2005年开始,国际助残组织(英语:Handicap International)开始在世界各地统计集束炸弹受害案例,并搜集同意书推动禁止集束弹药运用运动;在国际助残组织的案例搜集中,有13,306遭受集束炸弹杀伤的案例,其中98%为平民,其中的27%是儿童。集束炸弹在国际人道法中属于常规武器项目,在2008年底以前并没有国际法令约束运用。但是在2007年2月挪威政府倡议世界禁止运用集束弹药,2008年5月30日,全球107国的代表在都柏林达成《集束弹药公约》,同年12月在奥斯陆正式开放予各国签署。 根据这一公约,从该文件生效起,各国武装力量须在8年内全部销毁集束炸弹,构成例外的是可以电子方式自动销毁或失去战斗力的种类。 但美国、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以色列和巴西未同意签署,这7国是集束炸弹的主要制造国。中华民国国防部曾表示不会放弃使用集束炸弹,并称如果将来不能从国外进口,将自行生产集束炸弹。原因包括:中华民国将是在海上使用集束炸弹,未爆弹造成的伤害届时会小很多。敌方(中国大陆)是集束炸弹的主要持有及使用国,中华民国必须拥有及使用同样高杀伤力的武器以自保。中华民国也成功的研发出万剑弹,专门用来破坏机场跑道。2010年8月1日,《集束弹药公约》生效,至2010年8月1日,该公约的签署国达到108个,38个国家批准了公约。公约对非缔约国没有法律约束力,美国、中国、俄罗斯等拥有集束炸弹数量最多的国家迄今仍拒绝加入该条约。 即便如此,国际援助组织说“这项公约在禁止集束炸弹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认为集束炸弹给平民造成“巨大伤害”。国际红十字会法律顾问马雷斯卡星期六告诉美国之音记者:“集束炸弹可以在冲突结束后几十年仍在伤害平民,对平民的伤害促使国际社会下决心制定这一禁止公约。”反对使用集束炸弹的人士和国际组织认为,这是十年来最重要的裁军和人道主义条约,尽管主要持有国家没有签署公约,但公约的生效能对拥有集束炸弹却没有签署公约的国家施加压力。

相关

  • 利昂·费斯廷格利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1919年5月8日-1989年2月11日)是一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以其认知失调理论著称(1957年)。在费斯廷格一生中,曾任教于美国多所大学,包括爱荷华大学、罗彻
  • 状态方程在物理学和热力学中,状态方程(英语:Equation of state),也称物态方程,表达了热力学系统中若干个态函数参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热力学中,状态方程是一个热力学方程,描述了给定物理
  • 术语术语又称技术名词、科学术语、科技术语或技术术语,是在特定专业领域中一般概念的词语指称,一个术语表示一个概念。研究术语的学科有术语学。由于文化差异,不同语种间的翻译也常
  • 夫人夫人是一个称谓,可以指:
  • 德国观光德国观光:德国是世界入境游客数第7多的国家。2012年,有4072.6万名外国游客到访德国并在德国停留超过一晚。2009年,大多数到访德国的外国游客主要来自荷兰、美国和瑞士。此外,还
  • 问诊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疾病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即往史等有关情况的一种方法,是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问诊时首先应该抓住主诉,根据中医基本理论,从整体出
  • 镶黄旗镶黄旗(满语:ᡴᡠᠪᡠᡥᡝ ᠰᡠᠸᠠᠶᠠᠨ ᡤᡡᠰᠠ,穆麟德:kubuhe suwayan gūsa,太清:kubuhe suwayan gvsa),又作“厢黄旗”,清代八旗之“头旗”(满语:ᡶᡝᡵᡝ ᡤᡡᠰᠠ,穆麟德:fere g
  • 干漆漆,又名大漆、木漆、土漆、国漆、山漆等,是一种从漆树皮层采集的乳白色黏稠性汁液,是一种天然涂料,主要由漆酚(含量约40%~70%)、漆酶、树胶质和水分等组成。具有黏接、加固、调合颜
  • 性活动可能会导致猝死性猝死,或作房事猝死。中文俗名马上风、腹上死或胯下风,为出血性中风的一种。指在性交时,因为行为太过激烈,导致昏厥甚至突然死亡。并不因为性交本身。就与其他猝死一样,都是因为
  • 曼隆学院曼隆学院(Menlo College,当地常称:Menlo)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小镇阿瑟顿的一所四年制本科私立学院,1927年成立,当时是男子中学。2015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西部地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