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派

✍ dations ◷ 2025-11-06 17:25:59 #文学流派

花间派是指作品为五代词集《花间集》所收录的词家。代表人物有温庭筠、韦庄、张泌等。

一般认为花间派起源于唐代温庭筠,而繁荣于五代时后蜀。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成为一派。一般认为花间派是指这种文学形式由民间歌曲过渡到文人创作的中间形态。

花间词的题材多是儿女艳情,离思别绪,绮情闺怨。体制上,花间词限于小令,不过五六十字,没有题目,仅有词调名。风格上,花间词温柔婉转,婉约含蓄,浓艳华美为主,也有清新典丽之作。

花间词在宋代被称为艳科奠定了基础。学术界长期以来认为花间派艺术成就低于宋词。而花间词直接影响了冯延巳和李煜的词风。

为五代时后蜀赵崇祚所纂辑,成集于公元940年,共收录十多位作家的500多首作品。在四库全书中为集部。词集使用了74种牌调。其中浣溪沙、菩萨蛮、临江仙与酒泉子使用最多。

花间集对各代词风影响甚远。陆游认为花间集有简古之致。《花间集》,词总集。五代后蜀赵崇祚编。十卷。有广政三年(940)欧阳炯序。收录唐温庭筠、皇甫松、五代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和凝、顾敻、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十八家五百首词,欧序称“诗客曲子词”。温词居首,词风浓艳精美,多咏闺情,开花间一派风气。韦庄疏淡明丽,能注入个人思乡怀旧之情,与温词并称,代表集中两种主要风格。

相关

  • 甘露醇甘露醇(Mannitol),又称木蜜醇,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外观与甜味像蔗糖。它是一种己六醇,脱水剂的一种,可作为利尿药,也可作为甜味剂。甘露醇被分类为糖醇;也就是说,它是从糖类(甘露糖)通
  • 浦金氏纤维浦金氏纤维(英语:Purkinje fibers)位于心脏的心室内壁,就在心内膜(endocardium)之下。这些纤维是特化的心肌细胞,可传导生理上的电位讯号并刺激心脏以协调的方式收缩运作。浦金氏纤
  • 龙萨比埃尔·德·龙沙(Pierre de Ronsard,又译作龙萨,1524年9月11日-1585年),法国诗人。十九岁时成为了一名神职人员。在这位本来一心侍奉神的少年情窦初开的时候,出于对美丽的卡桑德
  • 雨果博斯雨果博斯(德语:Hugo Boss AG)是一个德国的时尚品牌,主攻高价位男装成衣及配件,创办人是Hugo Ferdinand Boss(1885–1948)。雨果博斯创立于192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发源地在德国斯
  • 征服王朝征服王朝(英语:Dynasties of Conquest)是西方汉学家德裔美国人魏复古所提出的历史学名词,出自他所提出的“征服王朝学说”,首次出现于他与冯家昇合著的《中国社会史:辽》。征服王
  • 中华民国外交部领事事务局外交部领事事务局(常简称为领务局)是中华民国外交部辖下的机关,成立于1992年,主要业务为核发中华民国护照、办理外国护照签证、文件证明、提供出国旅游参考资讯及旅外国人急难救
  • 微需氧微生物微需氧微生物(Microaerophile)是一类必须要靠氧气才能生存的微生物。但是,它们能生存环境中的氧气含量低于现在大气中的氧含量(大气中氧含量通常为20%-21%,而这种生物生存环境
  • 湿婆教湿婆教(梵语:शैव पंथ,śaiva paṁtha,英语:Shaivism,Shaivam),又称湿婆派、希瓦派,原义是与湿婆合一,是印度教中四个最主要教派之一,尊崇湿婆为最高的神明。它的信徒被称为希瓦(Sh
  • 俄罗斯的波兰人波兰人,在目前俄罗斯联邦有73,000人。这包括本土波兰人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被苏联强迫驱逐出境的波兰人,前苏联的波兰人总数估计高达300万。波兰人出现在俄罗斯,最早
  • 维克托·梅耶维克托·梅耶(德语:Viktor Meyer,1848年9月8日-1897年8月8日),德国化学家,曾在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领域内作过重大贡献,他因发明测量蒸气密度的仪器——维克托·梅耶仪和发现一种杂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