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鲍氏傍人
✍ dations ◷ 2025-10-29 09:20:26 #鲍氏傍人
鲍氏傍人(学名:Paranthropus boisei)为人科傍人属的一种,是早期的人族及最大的傍人。他生存于260-120万年前上新世至更新世的东非。他最初被命名鲍氏东非人,及后被更名为鲍氏南方古猿,而最终被分类为鲍氏猿人。玛丽·利基(Mary Leakey)于1959年在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发现一个保存完好的头颅骨,编号OH 5,化名"Nutcracker Man",估计是属于175万年前,有南方古猿的特征。玛丽及其丈夫路易士·利基(Louis Leakey)将这个标本命名为鲍氏东非人,以纪念其资助者查尔斯·鲍伊斯(Charles Boise)。理查·李基(Richard Leakey)认为鲍氏傍人是首个人族使用石器工具。理查亦于1969年在近特坎纳湖的库比福勒化石遗存发现了另一个鲍氏傍人的头颅骨。鲍氏傍人的颅腔很小,约有500-550立方厘米,仅大于阿法南方古猿及非洲南方古猿。他的头颅骨结构适合咀嚼,并有很多现今大猩猩的特征,例如:位于头顶的矢状嵴。鲍氏傍人生活在大草原地区。雄性重68公斤,站立时高1.3米;雌性重45公斤,站立时高1.05米。后方的臼齿相对较大,是现今人类的两倍。有些学者指鲍氏傍人的头颅骨及牙齿形态显示他们是吃粗糙的伥物,例如坚果及种子,也有学者认为他们以草为食。于1993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鲍氏傍人的化石。这个化石是部分的头颅骨,编号KGA10-525,可以追溯至140万年前。这是已知最大及在埃塞俄比亚唯一发现的鲍氏傍人头颅骨标本。最古老的鲍氏傍人标本是在奥莫河谷发现(编号L. 74a-21),估计属于230万年前;最近代的标本则是在奥杜瓦伊峡谷发现的(编号OH 3及OH 38),属于120万年前。
相关
- 病史病史,为自然人个人或家族以往所患疾病的历史。在医学上,可从病史可以推测及研究出某些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或交叉影响。例如儿童病历史、家庭遗传、生活习惯、饮食偏好、性行为
- 秩父宫雍仁亲王秩父宫雍仁亲王(日语:秩父宮雍仁親王/ちちぶのみや やすひとしんのう Chichibu-no-miya Yasuhito Shinnō */?、1902年6月25日-1953年1月4日),是大正天皇和贞明皇后的第二皇子,幼
- β-内酰胺β-内酰胺(英语:β-lactam)是一种四元内酰胺环,内酰胺(Lactam)指环状的酰胺。因氨基在酰胺结构第β个碳原子上组成四元环,故称β-内酰胺。同理,若氨基在酰胺结构第γ、δ个碳原子上
- 筋膜炎筋膜炎(英语:Fasciitis)是筋膜的炎症。筋膜是包围肌肉、血管、神经的结缔组织。特别常见的有:
- ICD-9编码列表 (460–519)医学导航: 呼吸系统解剖(n, x, l, c)/生理/发育病理(c, p)/先天/肿瘤, 症状/人名体征, 创伤手术, 药品(R1/2/3/5/6/7)
- 盖亚假说盖亚假说(英语:Gaia hypothesis)是由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在1972年提出的一个假说。“地球整个表面,包括所有生命(生物圈),构成一个自我调节的整体,这就是我所说的盖亚。
- 氯乙烯氯乙烯也称乙烯基氯,化学式为CH2CHCl,是卤代烃的一种,工业上大量用作生产聚氯乙烯(PVC)的单体。它在室温下是无色有毒的气体,微溶于水,有醚样的气味。氯乙烯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取:
- 医神医神可以指:
- 发声态发声态(英语:phonation)指发声时声门活动的状态。最常见的两种发声态,是清声(喉开态)和浊声(常态浊声),其差异在于声带是否振动,清声不振动,而浊声振动。带清声的音,叫清音;带浊声的音,叫
- 倍足纲马陆(英文:Millipede),又称千足虫、千脚虫、马䗃、马蚿、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