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贝尔·尼韦勒

✍ dations ◷ 2025-04-15 01:09:33 #1856年出生,1924年逝世,法国军事人物

罗贝尔·乔治·尼韦勒(法语:Robert Georges Nivelle,1856年10月15日-1924年3月22日),又译尼维尔,是曾在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时担任法国炮兵军官。他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官和野战炮兵的组织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6年12月12日,他被任命为西线法军总司令。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用流利的英语说服英国,之后英国的协助下才得以担任法军总司令。

罗贝尔·乔治·尼韦勒在1856年10月15日出生于法国科雷兹省蒂勒小镇,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英国的新教徒。1878年毕业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随后任炮兵少尉,1887年晋升上尉。参加了法属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殖民地的战争,1898 - 1901年参加法国中国远征军,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1913年12月晋升炮兵上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月晋升少将,1915年2月晋升中将。1916年在凡尔登战役(2月21日至12月18日)期间在菲利普·贝当手下任职,当贝当被提升为法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时,尼韦勒接替贝当指挥法国第二军,在凡尔登对抗德国人。在凡尔登战役中他和夏尔·芒然(Charles Mangin)将军被指控强攻德军防线,极大浪费法国士兵的生命,10月24日法军重新夺回弗勒里和杜奥蒙(Douaumont)要塞,以功绩在12月12日代替约瑟夫·霞飞任陆军总司令。

尼韦勒重复贝当的口号:“大炮征服;步兵占据”。他相信一个饱和轰炸,可以打破敌人的阵线防御。为了打开战局,他命令120万法国陆军与英国陆军发动大规模攻势,被称为尼韦勒攻势,英法两国军队付出35万人的代价,才突破德国阵地,由此他被谴责指挥部无视士兵生命,造成法国军队兵变。1917年5月15日贝当取代尼韦勒作为总司令,12月尼韦勒被调到北非,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8年11月他回到法国,1921年退役,1924年3月22日死于巴黎。

1918年加拿大落基山脉大陆分水岭被命名为尼韦勒山,附近以其它法国将领命名的山峰有:科多尼耶(Cordonnier)、福煦、霞飞、芒然、贝当。

相关

  •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textual analysis)运用于18世纪的瑞典,自1930年随着宣传分析和传播研究的发展而兴起。 此方法最先被用在报纸内容分析研究,随着研究方法的成熟,和
  • 791医学导航:泌尿系统解剖/生理/发育/细胞病理/酸碱/先天/肿瘤、症状/齐名、尿液手术/注射、药物(G4B)、血检、尿检
  • 初级颗粒嗜苯胺颗粒(azurophil,或Azurophilic granule)是一种苯胺染色下产生的构造。在勃艮地染色法和梅洛染色法下的白血球和染色质会成现天青色。嗜苯胺颗粒可能会含有髓过氧化物酶、
  • 纳瓦霍语纳瓦霍语,又称纳瓦荷语(英语:Navajo或Navaho;纳瓦霍语:Diné bizaad)是一种通行于美国西南部的纳-德内语系阿萨巴斯卡-埃雅克语族德内语支的语言,它不论在地理上或语言学上,都可算是南
  • 苏波莫苏波莫(印尼语:Soepomo,精确拼音:Supomo,1903年1月22日-1958年9月12日),已故印度尼西亚(印尼)政治人物,穆斯林,曾于1945年8月19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总统内阁当中担任印尼首任司法部长,并于
  • 朱声达朱声达(1914年12月26日-1985年1月21日),男,汉族,湖北江陵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宁夏军区司令员、甘肃军
  • 2010年捷克立法选举扬·菲舍尔 无党籍彼得·内恰斯 公民民主党2010年捷克大选(或者2010年捷克国会下议院选举;捷语:)于2010年5月28日至29日在捷克的14个省份中举行。一共26个政党和组织参加了选举
  • 卡尔·弗雷德里克·汪戴尔卡尔·弗雷德里克·汪戴尔(丹麦语:Carl Frederick Wandel,1843年8月15日-1930年4月21日),简称C·F·汪戴尔(C.F. Wandel),一译旺德尔,丹麦海军军官、极地探险家。1863年加入丹麦海军。
  • 佩特科维奇佩特科维奇(塞尔维亚语:Петковић),是一个克罗地亚、黑山和塞尔维亚姓氏,知名人士有:
  • 安吉拉·伊格尔安吉拉·伊格尔(英语:Angela Eagle MP,1961年2月17日-)是英国工党政治人物,自1992年大选以来一直是下院沃勒西选区的国会议员。伊格尔生于约克郡,在牛津大学学习哲学、政治学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