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热

✍ dations ◷ 2025-04-03 11:34:06 #副伤寒热
副伤寒是一种由肠道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目前已知有三种血清型可造成该疾病。症状与伤寒相当类似,且通常发生于接触细菌后的6至30天。 通常会逐渐地在几天内发展出高烧,其他像是感到虚弱、没有食欲以及头痛也都相当常见。有些人会在皮肤上表现出玫瑰色红斑。如果没有接受治疗,症状将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有部分的人可能会携带着细菌却不会遭受感染,即便如此,还是具备传染其他人的能力。 伤寒和副伤寒的严重度相似,两者所造成的热病皆属于肠热。副伤寒是由生长于 肠道和血液中的肠道沙门氏菌所引起,目前已知有A、B、C三种血清型。已感染者的粪便含有沙门氏菌,借由污染食物和水来传播疾病。感染者很有可能在准备食物时,因为清洁不完全而污染食物。在公共卫生环境较差的拥挤城区,也容易传播副伤寒。少数状况下经由性接触而传染。人类是目前已知唯一会受感染的动物。根据血液、粪便或骨髓中细菌培养(英语:bacterial culture)或是侦测细菌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果来进行诊断。培养肠道沙门氏菌并不容易。骨髓检查是最为准确的。副伤寒与许多类似的疾病症状相似,常见会与斑疹伤寒做鉴别诊断。目前还未有针对副伤寒的疫苗,有报告指出伤寒疫苗有些许效用。不要使用被污染的饮用水、改善公共环境卫生、常洗手可以有效避免疾病发生。目前可以使用阿奇霉素作为抗生素进行治疗,但目前对于抗生素的耐受性高,相当常见。副伤寒每年约影响六百万人。在部分的亚洲是相当常见的疾病,但在发达国家相当少见。大多为A型副伤寒,B型和C型副伤寒较为少见。2015年副伤寒造成将近59,200人死亡,仅略低于1990年的63,000人。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将有百分之十到十五的死亡率;如果接受治疗的话,死亡率将在百分之一以下。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苗)

相关

  • 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是研究
  • 低通气低通气(英文:Hypopnea)是一种浅呼吸或呼吸速率(英语:respiratory rate)特别低的情形。有些研究者认为低通气没有呼吸中止来的严重,然而也有些研究者发现低通气对健康所造成的负面影
  • 抗炎药抗炎性(英语:Anti-inflammatory)指物质或治疗能减少炎症的特性。消炎药占约止痛药的一半。消炎药以消炎作用来减少疼痛,与鸦片类药物不同,后者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以阻断疼痛讯号传
  •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指生物把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人体的细胞需要氧来进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若二氧化碳累积在体内会对细胞造成伤害。为确保有充足的氧运到细胞,而
  • 未到第三阶段临床试验(英语:Clinical trial)是一种根据研究方案利用已上市药物或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的方式,对药物或其他医学治疗在受试者身上进行比较测试的过程。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要先决定
  • 分子扩散分子扩散(英语:molecular diffusion),通常简称扩散,是任何粒子(气体或液体)于绝对零度以上之环境下的热力学运动。本行为的速率是温度、流体黏度以及粒子大小(质量)的函数。扩散解释
  •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英语:biochemistry,也作 biological chemistry),顾名思义是研究生物体中的化学进程的一门学科,常常被简称为生化。它主要用于研究细胞内各组分,如蛋白质、糖类、脂类、核
  • 红孩症夸休可尔症(英语:Kwashiorkor),即恶性营养不良,又称蛋白質缺乏症,台湾亦称作红孩儿症,是一种营养不良症,其致病原因尚有争议,目前普遍认为是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导致。此病症通常发
  • 来世来世,或作人间天堂,是一个基督教概念,按字面意义解释《启示录》里关于“天国降在人间”、“神与他的子民同在”的描述。来世的概念被认为是一个基督教末世论(最后的未来)用语,因为
  • 阿普伽新生儿评分阿普伽新生儿评分(英语:Apgar Score)是美国女医生维珍尼亚·阿普伽(Virginia Apgar)在1952年发明的一种对刚出生的新生婴儿健康状况快速评核方法。阿普伽当时是在美国纽约执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