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

✍ dations ◷ 2025-04-26 13:17:37 #耗散

耗散是出现在非匀相热力学系统中不可逆过程的结果。耗散过程是指能量(内能、动能或势能)由一种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形式,而且后者可以作的功少于前者。例如将能量转换为热是一种耗散过程,因为热会由较热的物体转移到较冷的物体,二者的温度差会减少,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様会使二者物体所组成系统可作的机械功减少。

热力学的耗散过程在本质上就是不可逆的,此过程以固定的速率产生熵(英语:entropy production)。若一个过程的温度都有明确的定义,单位体积内温度乘以熵的变化率即为单位体积耗散的能量。

不可逆过程包括:

一些特定情形下的耗散过程无法用单一的哈密顿力学方程来描述。耗散过程需要将允许的哈密顿描述形成一个集合,每一个描述一个特定未知的相关物理量,包括摩擦力其他类似使能量减少的力,也就是将相干性的能量转换到各向同性较高的能量分布的力。

在计算物理学中,数值耗散(numerical dissipation)也称为数值扩散(英语:Numerical diffusion)(numerical diffusion),是指一种出现在微分方程数值解中的副作用。当一个没有耗散的纯平流(英语:advection)方程式利用数值分析方式求解时,其初始波的能量会依类似耗散过程的方式减少,此时会称此数值分析方式含有耗散项。不过有时为了提升数值解的数值稳定性,会特别加入人工耗散(artificial dissipation)。

波或振荡的能量会随着时间而减少,而其原因多半是因为摩擦力或紊流。而其减少的能量常会使系统的温度上升。一个波的振幅减少,也就表示有能量的耗散。实际的效应则依波的本质而不同,例如大气波(英语:Atmospheric wave)在接近地表处,会因为摩擦力或地面的质量而耗散,在较高空处则会因为辐射冷却而耗散。

在数学领域中,可以用一动力系统中的游荡集来定义该系统是否为一耗散结构。

在水利工程中,耗散是指将往下流动水的动能转换为热能及声能的过程。有许多设备可以放在河床上,减少水流的动能,也减少对河岸和河床的侵蚀。例如让水垂直流下,有类似瀑布的效果,或是让水流过抛石(英语:Riprap),其目的都是减少水的动能。

相关

  • 硒化物硒化物是含硒的阴离子的化合物。和硫化物类似,Se2−只有在强碱性溶液中才能存在,中性溶液中为HSe−,而酸性溶液中形成H2Se。有一些硒化物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反应,金属硒化物比硫
  • 原始共产主义原始共产主义是源于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概念,旨在描述共产主义存在于原始人类社会中的现象;两人认为原始的狩猎采集社会系奠基于平等的社会关系与资
  •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坐标:24°50′20″N 118°09′53″E / 24.83889°N 118.16472°E / 24.83889; 118.16472高中部:厦门市和宁路50号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简称厦门六中,是福建省的一所一级达标中学
  • 羊栖菜多糖羊栖菜多糖(Sargassum Fusiforme Polysaccharides,SFPS)为属于褐藻门马尾藻科马尾藻属藻类羊栖菜的多糖。为浅黄色粉末。有效成分为褐藻多糖硫酸酯(Fucoidan,FCD),又称岩藻聚糖,分子
  • 中国文化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大学文学院(英语: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College of Liberal Arts),简称文大文学院,为中国文化大学十二学院之一,前身为设立于1962年的中国文化研究所十二学门中的“
  • 火与冰 (诗歌)Some say the world will end in fire, Some say in ice. From what I've tasted of desire I hold with those who favor fire. But if it had to perish twice, I think I
  • 陈确陈确(1604年-1677年),初名道永,字非玄,后改名确,字干初,浙江海宁人。是明末大思想家刘宗周的弟子。生于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年),屡试不第,遂“放浪山水”。崇祯十七年(1644年)受学于刘宗
  • 暧昧生存战1+1《暧昧生存战1+1》(韩语:썸바이벌 1+1,英语:Some vival 1+1),为韩国KBS电视台于2019年推出的综艺节目,由李寿根、金希澈、昭宥、P.O等人共同主持,节目主轴为单身青春男女来到超市、
  • 梓潼江梓潼江,是中国长江流域的一条河流,汇入涪江中游左岸,属于嘉陵江水系。河长340千米,流域面积520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55立方米每秒。自然落差27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万千瓦。
  • 眶回眶回(英文:Orbital gyrus)是大脑额叶底部的脑回,共4个、被H型的眶沟分隔,按照位置分别为前眶回(anterior)、后眶回(posterior)、内侧眶回(med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