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进(日语:福山すすむ,1915年-1987年),是一位出生于新潟县五泉市、成长于台湾的画家及美术教育家。他的作品曾入选台湾及日本多个主要美术展览,并参与创办“形象派美术协会”等美术团体。
1918年前后,福山进一家因父亲担任阿里山铁道机关士而移居台湾。不久,父亲因病逝世,他跟随母亲返回日本;但是,因经济困窘,他们再度回到台湾谋生,他自此开始流转于嘉义、瑞芳、台北等地寄宿及接受教育。
随后,当母亲与担任山地巡查的继父再婚后,他前往位在新竹山区的一处警官驻在所与他们团聚,并重新展开完整的家庭生活。在当地,他与一群泰雅族伙伴成为挚友,并一同成长与山林间。同时,他也因作画被玩伴及父亲的同事称赞,而开始对绘画感到兴趣。
在新竹先后毕业于小学校及高等科后,他前往台北第二师范学校就读。当时,他受到垣内松三(日语:垣内松三)、石川钦一郎及盐月桃甫等影响,奠定了日后的艺术观与绘画技巧。
1932年,完成师范学校的学业后,他返回新竹,连续在新埔公学校(今新埔国小前身)、新竹公学校等数间学校任教职。在担任教师同时,他仍设法挪出时间精进画技。1934年,他以风景画《日暮れる顷》首度入选台湾美术展览会。随后,他又通过“西洋画”、“用器画”等科目的中等学校教师技能检定考试。
1940年,他进入甫创办的台湾总督府新竹师范学校任教;任教期间,他与活跃于新竹绘画界的同事有川武夫结交为好友,经常相邀喝酒作画。此后,他的作品连续数年入选台湾总督府美术展览会。
战争结束不久后,他被遣返日本并决定住在爱知县安城市,但在生计上随即陷入困境;但是,他仍坚持持续作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他以克难方式及材料完成的作品受一位商人赏识,并被以两万日圆购买;随后,他并未将该笔钱直接用于改善自己与家人的生活,而是借此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发起绘画研究会“教育素描协会”,期望藉之提倡美术文化及其教育活动,以振兴战后的日本。
1945年至1951年,他参与于美术团体光风会(日语:光風会),并连年参加日本美术展览会。
1953年,他创立“形象派美术协会”,并在岐阜市举办其第一届美术展;该会后来持续发展,并在1996年于台湾成立分会。
1962年,他前往台湾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后因获得许多好评而展开与台湾美术界等间的持续交流。
1981年1月10日,他第四次前往新竹山区,尝试再访年少时成长生活的所在;当地在当时仍属受管制地区,需经政府许可方能进入。
他的长子是福山透,是一位获颁紫绶褒章的化学家;次子福山宽是一位任职东京大学的物理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