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化

✍ dations ◷ 2025-05-17 21:24:31 #甘肃新石器时代,青海新石器时代,陕西新石器时代

甘肃文化指公元前约3300年至青铜器时代开始前的一种中国新石器文化,分布于陕西省西部、甘肃省、青海省,由于该文化最著名的陶器出土于甘肃遗址出土,故名“甘肃文化”。

甘肃文化主要分为三个时期:马家窑文化时期(公元前约3300年至公元前约2100年)、半山文化时期(公元前约2800年至公元前约2300年)、马厂家文化时期(公元前约2000年至公元前约1800年)。紧接其后的是齐家文化时期(公元前约2000年至公元前约1600年)、辛店文化时期、沙井文化时期。最精致的甘肃陶器罐身瘦,重量轻,还有各种大胆涂绘的装饰。黏土经由过精心选择、准备,装饰图案可能为大地色,应该是以软刷沾泥土矿物颜料涂绘。这个时期最著名的容器类型是宽颈肩窄底的骨灰丧葬瓮。

相关

  • 光害光害,或称光污染(light pollution),是人类过度使用照明系统而产生的问题。最显而易见的影响是城市夜空里的星体被众多大厦的灯光所覆盖而消失了。这使得观察宇宙的研究受到影响,
  • 兵营古罗马兵营(拉丁语:Castra,音译卡斯特拉,单数格式castrum)是古罗马人用作军事防御阵地而构建的建筑物或预留的地块。这个词在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都出现。在古典拉丁语中,根据雷
  • 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英文: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法文:Code international de nomenclature zoologique)由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负责修订和解释,是一套
  • 无色无色可能指以下的事物:
  • 黑小麦参见内文× Triticale Tscherm.-Seys. ex Müntzing小黑麦、黑小麦是由小麦属和黑麦属物种经属间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而人工结合成的新农作物。有四倍体、六倍体和八倍体三个类
  • 浙南闽语浙南闽语,浙江省温州市下辖的苍南县、平阳县、洞头区,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闽南人主要通行的语言,语言学上分类属于闽南语浙南片,是闽南语的一支,使用的浙南人口超过150万。《中国
  • 加利福尼亚州议会加利福尼亚州议会(英语:California State Legislature),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立法机构。加利福尼亚州议会为两院制,包含加利福尼亚州参议院(英语:California State Senate)与加利福
  • ATC代码 (B)ATC代码B(血液及造血器官)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分类,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Drug Statistics Methodology)所
  • 开后不圆唇元音开后不圆唇元音是母音的一种,用于一些语言当中,国际音标以⟨ɑ⟩代表此音,而X-SAMPA音标则以⟨A⟩代表此音。⟨ɑ⟩这符号又称作“手写体a”,因为它缺乏“印刷体a”(就是⟨a⟩)顶
  • GeoNamesGeoNames是一个可以通过获得地理数据库,可以多种Web服务的知识共享网站。GeoNames包含了超过25,000,000个以上的地名,而且其中包括了11,800,000个以上的唯一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