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利在哪里?

✍ dations ◷ 2025-10-22 07:20:47 #童书,奇幻作品

《威利在哪里?》(英语:,在美国称),也译《威力在哪里?》、《大家一起找沃里?》、《聪明的沃里?》,是一套由英国插画家Martin Handford创作的儿童书籍。这个书的目标就是在一张人山人海的图片中找出一个特定的人物——威利。威利穿着红白条纹的衬衫并戴着一个绒球帽,手上拿着木制的手杖(英语:walking stick),还戴着一副眼镜。他总是会弄丢东西,如书本、野营设备甚至是他的鞋子,而读者也要帮他在图中找出这些东西来。

这套书是一系列复杂的全页绘图册,图中有上百个人在做各种不同的事情。读者的目标就是从这些人中找出威利,但威利总是躲在很隐蔽的地方。例如,在“威利在哪里3:梦幻之旅”中有一张特别困难的任务,这张图里有上百个不同的威利,而读者只能通过他丢失的鞋子来找出哪一个才是真的威利。

Martin Handford在1987年出版了最初的英国版本,他给这个角色起了个名字叫威利(Wally)。 "Where's Wally"的商标在28个国家都已经进行了注册。为了便于进行语言翻译,每一个授权都会给角色一个新的名称和个性描述。在法国,他的名字变成了"Charlie"。德国是"Walter",丹麦是"Holger",挪威是"Willy",而斯里兰卡是"Hetti"。 "Waldo"这个名称也在日本出现。在以色列,威利的名字变成了"Effy",并在发行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最成功的授权应该是北美版的“沃尔多在哪里”("Where's Waldo?"),这个版本甚至超越了原有的“威利”("Wally")品牌。

在台湾,"Where's Wally?"翻译成“威利在哪里?”。在中国大陆播放的小神龙俱乐部中,使用了“聪明的沃里”作为翻译。之后跟进翻译为《威利在哪里? 》

由于早期的沃尔多(Waldo)都是与威利(Wally)同步发行,并延伸到沃尔多授权和角色的销售和周边产品。这两者的区别只是角色的名称。虽然沃尔多和威利的外观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的角色和性格却并不相同。沃尔多是个时髦且精通科技并在环游世界的美国旅行者,而威利而是一个聪明并有点滑稽的人。

在1990年代早期,沃尔多也融入了主流文化。除了对Handford的书进行改编,美国版本还增加了沃尔多的授权,包括了视频游戏、周边书刊、杂志、玩偶、玩具以及沃尔多电视剧(英语:Where's Waldo? (TV series ))。一些沃尔多的产品后来被重新制作并翻译到其它国家市场,包括了将“沃尔多”创作的产品改为“威利”的版本。

虽然“Wally”是在Handford祖国使用的名称,也是第一个被使用的名称,Handford和他的出版商在一些发布会和采访时都将角色和授权称为“Waldo”。在出版时,“Wally”的品牌也被“Waldo”的巨大成功而淹没。虽然这一名称在北美以外地区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Handford甚至还将沃尔多"Waldo"反过来拼写为"Odlaw",并作为这名勇敢的旅行者主要敌人——奥德的名称。

2007年1月22日,包括"Where's Waldo"在内的"Where's Wally"授权,被英国的儿童公司Entertainment Rights(英语:Entertainment Rights)收购。

在巴西版的沃尔多现在在哪里?(英语:Where's Waldo Now?)中,可以在第7页的地中海场景看到沃尔多的生殖器。而目前家长关于这本书的抱怨还没有解决。

在前两本书中,只有沃尔多一个角色。但是后来在每一个场景中都可以找到其他的角色:

注:这些书被重新制作了五本特别版,并让读者寻找沃夫、文达、奥德、白胡子巫师以及跟在威利身边的追随者们,威利在每个场景都会跑到一个新地方。

终极娱乐版()是一本小尺寸的书,书中有大量不同难度的迷题。 2006年,它似乎在多数国家都停止了印刷,虽然目前在澳大利亚仍然有这本书。华丽海报书()也停止了印刷,虽然仍有一张单独的海报“威利在运动场”("Wally in the Land of Sport")。

这本书一共出版过两次修订版。 1993年,为了同“威利在哪里?梦幻电影王国好莱坞”()一致,前三本书还重新加上文达、沃夫和威利的追随者并重新印刷。第一本书还出版了A6尺寸的口袋版("pocket edition")。缩小到这个等级的威利更难找到,后来出版的书还附赠了一个放大镜。

1997年,为了同“奇妙的书中之旅”()的出版一致,“威利在哪里?”()、“威利在哪里?神奇的时空航天飞机”()、“威利在哪里?神秘的魔法王国”()和“威利在哪里?梦幻电影王国好莱坞”()都出版了特别的“十周年版”。这些书的封面有着银色边框,很容易同之前的版本区别开来。这些版本承诺会增加一些吸引眼球的内容,并在每张图中都增加了各种不同的内容供读者寻找。现在,文达、沃夫、奥德、白胡子巫师及威利的追随者们出现在所有的书中,每一页中威利出现场景中都会改变。同时,也增加或重新制作了很多的其他谜题。

这些新版本也对原版中的有争议图片进行了修改,如最初版本中半裸的胸部及海滩场景中可能会有公开裸露暗示的画面。这一次修订包括了原画上方所画的比基尼。这些新版本同时发行了标准版和“口袋”版。

在澳大利亚、不列颠群岛、新西兰、南非和马耳他还有一个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地理系列杂志,称为“威利的世界”()。每一期威利都会旅行到一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并告诉读者一些有趣的东西。这一杂志从1997年1月到1998年1月一共出版了52期,之后就开始出版“威利的世界历史”("Wally's History of the World"),新的杂志相对更注重历史方面的知识。第一期杂志随最后一期“威利的世界”免费发行。

“威利的世界”和“威利的世界历史”都有四本合订本,每13期一本。

威利带着他的手杖、水壶、木槌、杯子、背包、睡袋、望远镜、照相机、潜水镜、皮带、挎包和铲子,开始途步出发。他旅行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并逐渐丢失了一些随身装备。他到过的地方有:

威利漫步历史,并把他的书丢在了不同的地方。他旅行的地方有:

威利在他的梦幻之旅中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地方,并寻找白胡子精灵的羊皮卷。他到了:

和"梦幻之旅"类似,威利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旅行:

1991年,DiC(英语:DiC Entertainment)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作了一个13集的动画片并由Townsend Coleman(英语:Townsend Coleman)为威利配音。这个电视剧最初为美洲市场制作并在后来翻译成其它语言,并根据相应国家的情况对角色重新命名。聪明的沃里("Where's Waldo?")的发行权以及国际配音的权利目前都归HIT Entertainment所有。1995被引进到中国的电视节目“小神龙俱乐部”中。

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资料,“沃尔多在哪里?”()在美国前100本被禁止的书籍中排名第88名。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一张沙滩场景的图片 可以看到一位女日光浴者暴露的乳房。

相关

  • 那不勒斯那不勒斯(意大利语:Napoli;那不勒斯语:Nàpule)是意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坎帕尼亚大区以及那不勒斯省的首府。城市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略低于100万。那不勒斯都会区有大约380万人
  • 植物形态学植物形态学(英语:Plant morphology、phytomorphology) 是一门研究植物的外部形态及构造的科学。Bold等人 (1987年)定义为植物的“构造、组成、发育之个体发生及亲缘关系之研究”
  • 醋酸盐乙酸盐 (英文: Acetate),俗称醋酸盐,是乙酸所成的盐,含有乙酸根离子CH3COO−,即乙酸去掉羧基质子后形成的阴离子。乙酸根离子的化学式是−,它是一种羧酸根离子,并且是乙酸的共轭碱
  •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n/an/an/an/an/an/an/an/an/a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简称HGPRT)为人体内一个翻译自HPRT1基因的酵素HGPRT为一种转
  • 塞米诺尔县塞米诺尔县(Seminole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西南部的一个县。面积664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9,369。县治多纳森维尔 (Donalsonville)。成立于1920
  • 被囊动物见内文被囊动物亚门(学名:Tunicata),旧称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是脊索动物门的一个亚门。本纲动物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尾部,成体退化消失。身体表面披有一层棕褐色植物性
  • 鼩负鼠目 Paucituberculata鼩负鼠属(Caenolestes)  秘鲁鼩负鼠属(Lestoros)  智利袋鼠属(Rhyncholestes)鼩负鼠目,学名Caenolestidae,为哺乳纲的一个目,只有鼩负鼠科一科,包括鼩负鼠属、秘鲁鼩负鼠属、
  • 乐正龙牙乐正龙牙是上海禾念推出的一款采用Vocaloid语音合成技术的资料库及附属的虚构角色。歌声样本取自中国配音演员张杰,插画家ideolo在“Vocaloid™ China Project”中设计出该角
  • 星野仙一选手监督星野仙一(日语:星野 仙一、1947年1月22日-2018年1月4日),前日本职棒中日龙选手,退休后曾经担任过中日龙、阪神虎队监督,2011年担任东北乐天金鹰监督。26 渡边直人 | 73 野
  • 百鸟朝凤百鸟朝凤是一个四字成语,常作为祝福语。也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题材之一。源于民间神话传说:凤凰原是种简朴的小鸟,它终年累月,不辞辛劳,储备食物以备不时之需。在大旱之年,曾以它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