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锤头果蝠
✍ dations ◷ 2025-04-04 20:29:22 #锤头果蝠
锤头果蝠(学名:Hypsignathus monstrosus),是哺乳纲翼手目狐蝠科锤头果蝠属下的单属种。而与锤头果蝠属(锤头果蝠)同科的动物尚有偏齿果蝠属、无尾果蝠属(无尾果蝠)、多尖齿果蝠属(怀氏多尖齿果蝠)、简果蝠属(简果蝠)等之数种哺乳动物。它广泛分布在非洲赤道地区。这种体形比较大的蝙蝠生活在河流边缘的森林、红树林、沼泽和低于1800米的棕榈林中。锤头果蝠属于狐蝠科,狐蝠科分两个亚科,其中长舌果蝠亚科有六个属,狐蝠亚科含36个属,包括锤头果蝠属。
至今为止没有发现任何锤头果蝠属的化石,最早的狐蝠科的化石是在意大利发现的,它源于渐新世。锤头果蝠是非洲最大的蝙蝠,其翼幅在686至970毫米间。雄兽比雌兽大得多,雄兽平均重377克,雌兽平均仅275克。
锤头果蝠的皮毛为棕色,从肩膀到肩膀有一条白色的条纹。皮翼也是棕色的,耳朵是深棕色的,在耳朵的根部有一簇白毛。面部深棕色,嘴边有几根长的、坚硬的须。
锤头果蝠的前磨牙和磨牙分瓣,这在非洲的果蝠中是独一无二的。
锤头果蝠的两性异形性非常高。雄兽的头很大,而且能够通过比较大的嘴、喉和唇组成的共振体发出很响的叫声。雄兽比雌兽大三倍。雄兽还有没有毛的、光滑的下巴和有皱纹的嘴,而雌兽则更像其它果蝠像狐狸。锤头果蝠是食果动物,其最主要的食物是无花果,但是它们也吃芒果、香蕉和番石榴。食果有一定的缺陷,会导致一定的蛋白质不足,因此有人认为锤头果蝠所以较食虫的蝙蝠的消化道长。由此它们可以提高其对蛋白质的吸收能力。此外锤头果蝠的消化速度比较高,食欲也比较大,这样能够吸收更多的蛋白质。通过吃非常不同的、含不同蛋白质的果实锤头果蝠也可以补充其蛋白质的需求。
一般锤头果蝠将果子摘下来、带到附近的树上去吃。它们将果汁挤出咽下,而果肉则被吐出。因为锤头果蝠不吃果肉,因此它们一般不被看作是好的种子传播者。雄兽的觅食范围比较广来寻找高质量的食物(可达10千米)。雌兽则依靠它们熟悉的觅食路线,由此获得比较平衡的、低质量的食物。这可能是两性之间新陈代谢不同、身体大小差异的原因。
大蝙蝠在飞行中往往面临体温过高的问题。这似乎是蝙蝠是夜间行动的动物的主要原因,因为夜间环境温度比较低。观察证明锤头果蝠比其它蝙蝠比较俄能够忍耐高的环境温度。但是在温度低于11 °C时它们会丧失飞行协调的能力。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它们的飞翼的面积比较大,在低温情况下飞翼丧失的热量特别高,使得它们丧失飞行协调能力。
锤头果蝠是夜间行动的动物,白天栖息在树冠上。它们使用掩护色来逃避天敌。栖息时它们没有特殊喜好的树木,不过有时它们会在同一颗树上待相当长的时间。栖息地一般离地面20至30米。
锤头果蝠的天敌有人和夜间活动或者晨昏活动的猎禽。不过对于锤头果蝠来说最大的威胁却是寄生虫。成年的锤头果蝠往往被螨和Hepatocystis carpenteri寄生。对于锤头果蝠的繁殖人们所知很少。一些群可能是在每年干季里繁殖。随地点不同干季的时间不同,但是一般来说每年可以繁殖两次,一次从六月到八月,一次从十二月到一月。但是也有些群的繁殖期不限于干季,而是在一年所有月份里都发生。
锤头果蝠是一种典型的使用求偶场交配的动物。雄兽聚集在求偶场。在一些群里雄兽在晚上聚集在河边,快速拍打翅膀,并发出响的叫声。有些求偶场里会聚集25至132只雄兽。雌兽飞过求偶场来寻求雄兽。假如雌兽找到雄兽后它会在该雄兽边上停下来。此后雄兽发出兹兹声,然后它们交配。
但是也有些锤头果蝠群不采用求偶场。这些锤头果蝠的雄兽虽然也拍打翅膀和叫喊,但是不聚群。
锤头果蝠是非常多配偶的动物。一些估计一个群中6%的雄兽进行97%的交配。
雌兽一般每次产一仔。关于怀孕期和哺乳期没有任何报道。雌兽比雄兽成熟得快得多,一般在六个月后就性成熟了。它们此后继续成长,在九个月后达到成兽的大小。雄兽要到18个月后才性成熟,一般它们要到12个月后才获得它们的面部特征。
锤头果蝠的寿命相当长,野生它们可以活到30岁。锤头果蝠不受保护。由于它分布广,而且其栖息地不受威胁,200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它列为无危物种。由于锤头果蝠吃果子,因此它对果园有危害。也有人称观察到它攻击鸡,但是这个观察没有证实。人猎取锤头果蝠作为食物。Template:Pteropodidae(英语:Template:Pteropodidae)
相关
- 盗汗汗液,或汗,是由人等高等动物透过汗腺所分泌出的液体。汗的分泌受到植物性神经系统调节。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约占总成分的98%到99%,其余物质为氯化钠,极少量的尿素、氨和其他盐类
- 嗜碱性粒细胞嗜鹼性球或嗜鹼性粒細胞(英语:Basophil 或 Basophilic granulocyte)是一种最少见的粒细胞,约占循环系统中白细胞的0.5%至1%,得名自其可以被碱性的染料染上色的特性,是许多免疫反应
- 玻尔效应玻尔效应(英语:Bohr effect),1904年由丹麦生理学家克里斯蒂安·玻尔首先提出,即:氢离子(低 pH)和二氧化碳会降低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促进血红蛋白释放氧气。产生该效应的原因为质
- 点击化学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也译作链接化学、速配接合组合式化学,是由化学家巴里·夏普莱斯在2001年引入的一个合成概念,主旨是通过小单元的拼接,来快速可靠地完成形形色色分子的
- 夸克夸克时期 是物理宇宙学的早期宇宙演化的一段时期,这时基本作用力的重力、电磁力、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已经分离成为现在的形式,但温度仍然很高,不允许夸克结合在一起形成强子。
- “成仁”、“取义”仁义是仁和义的合称。由于儒家圣人孔子和“亚圣”孟子分别提倡仁和义,因此两者经常并称,成为中国读书人最主要价值观。例如孟子:“由仁义行,非行仁义”;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 哈尔德韦克哈尔德韦克(荷兰语:Harderwijk)是荷兰海尔德兰省的一个市镇和城市。阿尔滕 · 阿珀尔多伦 · 阿纳姆 · 巴讷费尔德 · 贝赫和达尔 · 贝尔克兰 · 伯宁恩 · 布龙克霍斯特 ·
- 漕运漕运,指中国历史上从内陆河流和海路运送官粮到朝廷和运送军粮到军区的系统,包括开发运河、制造船只、征收官粮及军粮等。明代太祖时,设京畿都漕运司,设漕运使。洪武元年设漕运使
- 余江县余江区是中国江西省鹰潭市的一个市辖区。总面积为937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为34.8万。晋元康元年(291)置晋兴县,后改兴安县,不久撤县并入余汗县。南朝陈元嘉年间设安仁县。隋并入余
- Tic抽动综合症(又称不随意动作,英文名称为:Tics)是一种突发性、重复无规律的发出声音或肌肉抽动 。有些特定的不随意动作很难被旁人察觉,例如:脚趾的扭动或腹部肌肉的抽动。通常抽动